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扩大占据南九龙、“新界”,“香港问题”则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后,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香港问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艰难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英国交还香港,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政府早期“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述评齐鹏飞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和《展拓香港界...  相似文献   

3.
岁月倥偬,香港主权顺利回归已经一周年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成了现实,赢得了全世界的一致赞美。中国政府履行承诺,对香港不加干预,不折不扣地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日后澳门回归、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不但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公信力,而且化解了香港人心中的忧虑,在思想感情上逐渐加深了对祖国的认同。过去150年来,由于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奴化、殖民教育,不少香港人只说“我是香港人”,而没有想“我是中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港关系日益密切,他们逐步明了了自己的身…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是1997年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地理、人口、历史三个角度阐述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论述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和“租借”香港地区的史实,以及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政府为收复香港而进行的努力和斗争,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完成收复香港、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一国两制”是实现香港回归、统一祖国的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香港在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是香港发展的动力,香港有完善而规范的市场体系。中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进入了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根据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思想制订的“基本法”,在法律上高度体现了回归后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是香港继续发展与繁荣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煤炭所谓香港地区,实际上包括香港岛、九龙(南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总面积为IO92平方公里。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中国居民在此居住。汉代属南海郡博罗县。公元331年始置宝安县,757年改为东范县,1573年又分东范之地,设置新安县。明末清初,香港即已成为重要的转口商埠,主要转运产于东党的香料——“完香”。香料经九龙半岛的香涉头,运到香港南端的石排咀装船出口,因而石排咀就被称作是香港。后来就把整个岛叫做香港岛。九龙,则是因为半岛上有九座山岭(慈云山、飞…  相似文献   

8.
旧中国收回香港的四次失败经过第一次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但这一正当要求被英法等殖民大国控制的和会借口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拒绝。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广阔无垠,厚重深邃,藉此在共同文化根基的土壤上滋生出来的香港文学也可称得上是卷帙浩繁、群星璀璨。即使当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蒙上一层厚厚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时,香港作家那种杂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与深沉的历史忧患意识的复杂情感,却依然能厚积薄发。从曲高和寡的现代小说创一纸风行的武侠言情,都无不烙上了较为鲜明的“中国印”。本文就试从香港小说创作的粗略轮廓去观照处在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状态下真诚于大中国文化的香港作家,以求获得香港文学的“中国性”的一般认识。继往开来的现实关怀香港…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洗寻了被殖民统治150余年的耻辱。中英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及英王储查尔斯、首相布莱尔等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相继如常运作,香港开始“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新时代。1997年9月23日至25日,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五十二届年会在香港举行。中国总理李鹏主持开幕礼,朱基副总理发表演讲。之后,又有世界经济论坛及国际基金公会年会等高级国际性经济会议,在港隆重召开。1997年9、10月间,董建华首次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身…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日,庄严醒目的五星红旗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香港,这颗摧现的“东方明珠”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这是香港历史的盛事,也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对世界同样也是盛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雪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遭受外国侵略的耻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自从在英国大炮的胁迫下,1842年、1863年和1898年,英国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并强行割占香港一个…  相似文献   

12.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王延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国政府将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回收香港主权。海外“漂流”一个世纪的香港,将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值得海内外中国人民庆贺的一件大事情。我们此时又一次学习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和宏伟构想,深感其...  相似文献   

13.
香港创造富豪,香港更创造奇迹。1987年,黄仕灵来到香港。後来,黄仕灵创造了“东宁”奇迹。“来日”往年巨幅口晨。实仕口骊厂房也能创日奇逆1987年的香港已远比半个世纪以前的香港繁华多了,也复杂多了。许多超级富豪普在这片土地上白手起家,创造了奇迹。而现在奇迹的生长似乎更困难了。这一年黄仕灵从中国大陆来到香港,“东宁”也就从这时候开始了发展。当时的东宁公司仅有数名职员,经过黄仕灵的苦心经营,到1993年时已成为有员工SO丝人的上市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4家合营公司的东宁集团。东宁於1993年上市开始,截止1993年6月…  相似文献   

14.
廿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出现在亚洲东部。从世界地图看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香港只是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然而在新的国际条件下,它竟然像匹脱缰的骏马,奔驰在一大群你追我赶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前列,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很突出的一个新兴工业经济实体,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当代自由资本主义的典范”。一位作家谈到这种现象时说:近几十年每次来香港,都看到一些“目之为眩”的新景象:“香港的地底好像在藏着一股巨大无比的动力,不停地孕育,蠕动”,产生出香港奇迹。香港奇迹的主要几种表现1.香港自然资源贫…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由维持香港现状,“长期相算,充分利用”,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在这一构想指导下,经过谈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通过和平谈判,以“一国两制”模式解决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施汉荣恢复行使主权结束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将成为香港历史的转折点,按照《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从这一天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主要标志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7.
香港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大河中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本文所说的“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时间概念:1919—1949年。香港现代文学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与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的香港的社会属于相似的社会制度。而“香港文学的起头”,则“是拜大陆南来知识分子之赐”。确切地说,1919—1949年的香港文学实质上是中国新文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香港的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18.
英国管治香港期间,非法侵占了中国对香港的主权,确立了“主权在英”的殖民统治香港的最高原则:通过英皇颁布的三个敕令,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合法化”;通过三个宪制性文件,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宪制化;通过直辖管治,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治权化。由此,英国确保了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主权在英”殖民统治香港的最高原则终于寿终正寝,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由英国殖民统治向“一国两制”的过渡时期,公民教育、民族语言教育问题颇受关注。公民教育能够使香港人了解中国意识同香港意识的脐带关系,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母语教育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和。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与外国民航协定刍议曾华群根据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适应这一历史性转折,1986年以来,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