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对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历史和国情教育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因为青年学生通过对国情的学习和了解,就会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激励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两个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谈到历史教学要加强国情教育的问题时,有两种论调: 第一种是历史课搞国情教育是拿一根椽盖房,想的美、差的远。 第二种是历史教材多是国情材料,不仅有现在的,还有过去各代的,历史就是国情,历史课就是国情教育,半斤对五两,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使学生认清爱国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懂得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最后促成青年一代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完成。特别是在当前、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非常重视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3月9日致李铁映、何东昌的信中明确说道:“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历史与国情,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重视历史与国情教育,是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强化历史与国情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当前的历史与国情教育要突出荣辱史、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开辟第二课堂有科学性、探索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逐步开展的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今年3月9日江泽民同志又作出关于坚持不懈地对青年学生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深入进行,对加强高校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抵御和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广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把社会  相似文献   

6.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的主要功能之一,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经说过:“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h]而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王震同志就曾发出号召,要求全国上下:“必须提倡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n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深入浅出,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学生和广大群众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p]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中国近代史是…  相似文献   

7.
由江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刘继生副教授为主编的《历史、爱国、社会主义》丛书之一《国耻愤》,是一本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百零九年问,世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对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近代史教育,近代革命斗争史当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它的内容却不仅局限于革命史,应当从全方位去加以理解.从政治力量来讲,革命方面、反革命方面、中间力量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的历史,都应当包括在内;从社会领域来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其他方面,亦应包含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一、乡土地理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可安排在中国地理的最后学习。”在今年颁发的(修订本)大纲中又将乡土地理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10课时增加到12—15课时,这就充分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什么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的教学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呢?这主要是由我国四化建设和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国情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突出国家兴衰荣辱史的教育、忧患意识的教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具体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中学各学科都应突出和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下文简称“两史一情”)在教学中把“两史一情”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根据德育教育过程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进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使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运用中国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一系列的深刻论述。这些论述说明,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绝非等闲小事。要大兴学习历史之风,正确地认识历史、现在和未来;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师地理系的国情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师地理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环节1、在高师地理系加强国情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培养对象看,高师地理系与其它科系一样,教育对象多是17、18岁~21、22岁左右的青年,他们毕业后将在中学教育工作中为祖国工作,但地理系的教育过程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  相似文献   

14.
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国际交流的推动者,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从更深层次挖掘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价值内涵,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的融合程度,通过论证国情教育的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课程内容设计,结合来华留学教育新时代语境的分析,探研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践路径。来华留学生具备传播中国价值理念的天然优势,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研究认为,国情教育是留学生快速融入中国的有效途径,通过国情教育可以实现对中国国情知识的普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应该探索国情教育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转变“被动灌输”的教学理念为“潜移默化”,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与国情教育融会贯通,设计“立足中国-融通世界”话语体系的留学生国情教育教学模式,优化国情教育教学内容等,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教育新格局下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史”是国家教委所规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修课之一。它讲述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对大学生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近现代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培养民族自  相似文献   

16.
现就读内地的港澳本科生突破两万人,面对该群体如何有效地发挥国情教育的效力,是侨务工作一大热点。文章依据对30名港澳生进行的半结构性访谈的结果,从微观动态的视角分析当前国情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表明,有效的国情教育包括:教育方式上,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发挥重要互动性他人的作用;教学内容上,坚持历史文化教育、革命党史教育和宪法基本法教育三管齐下;教学方法上,坚持表达方式生活化时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化。  相似文献   

17.
谈国情教育     
一国情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德育工作中应占有恰当的地位。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如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状况、历史发展情况、文化源流、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族状况及国际环境和地位等等。国情教育是指科学地、全面地揭示国家的实际情况,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树立为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见诸行动。对国情的把握历来是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基础。从社会个体来讲,正确的认识国情,是做社会好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人翁意识的认识保证。所以,要明确国情教育的意义,对青少年加强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 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教育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故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而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是其历史证明,并就实践这一要求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国情教育,既具有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又具有该学科国情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等特殊性要求,正因为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决定了在开展中学地理国情教育中,必须首先搞清楚两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