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荆棘鸟》与《红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玲 《社科纵横》2006,21(9):175-176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Colleen M cCu llough)(1937-)的传奇家世小说,把《荆棘鸟》与美国经典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两部小说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两部小说具有相似的主题,相似的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经历了相似的爱情悲剧,在她们身上都有女性意识的觉醒,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简析<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在追求宗教信仰过程中遭遇的人性与神性的强烈冲突,揭示了宗教信仰对人类心灵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蒙古史诗作为人类幼年时期的文化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逻辑和思想状况,向我们展示出那个时期人与自然之间打交道的方式。存在主义作为对于技术化的反思,致力于澄明出一个最本真的存在。蒙古史诗所描绘的世界图景正是在存在主义意义上的。通过用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对蒙古英雄史诗《祖乐阿拉达尔罕》进行剖析和解读,能够为我们展开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从而启示我们换一种角度和立场来看待世界,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工作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实务性,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同时要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它还具有综合性。本文通过以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为例,分别从实务的重要性、理论的必要性及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的关系,以期更清晰地呈现所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赖敏 《社科纵横》2007,22(5):89-90
本文通过对徐坤小说《橡树旅馆》表达特色的分析,借以评价作者的创作特点,同时揭示“表现以小说主人公伊玫为代表的一类人的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宏 《学术交流》2003,(12):168-170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梅勒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主人公加里·吉尔摩是典型的"美国存在主义者",他的心理特征和反社会行为高度浓缩了诺曼·梅勒的"美国存在主义"这一人生哲学,即: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异化的20世纪,梅勒提醒我们:"人们只有一条出路。成为美国存在主义者,并以追求感官享受和暴力行为来反抗这个异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焦虑"都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萨特将焦虑界定为人在世的基本情绪,将其与人存在的缺失或虚无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视为人自由存在的模式,却在焦虑有无对象这一问题上陷入摇摆。拉康则将焦虑视为触及实在的情绪,认为它与人在身体层面的某种缺失和创伤有关,而作为这种创伤的印记与重复,焦虑的对象所引发的诡异体验恰恰得以彰显人在与大写他者的关系中作为欲望主体生成的历史及其存在的真相。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启示下,通过对萨特等存在主义者关于焦虑的哲学思考进行创造性的重构和发展,拉康得以进一步揭示焦虑可能具有的存在论内涵与伦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谁是真正的罪人--评《红字》的道德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孝萍 《学术交流》2001,(2):124-126
作家在讲故事的同时,将哲学思考、生活见解、道德忧虑这些引人思考的东西穿在一根令人兴趣盎然、或者扣人心弦的情节线上.霍桑的<红字>给我们带来了道德思考,尽管这不一定是作者的主观愿望.海丝特·白兰胸前大红的"A"字宣泄着加尔文教对人们精神的毒害和摧残.同时,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红"A"字产生了魔力.  相似文献   

9.
王永全 《社科纵横》2012,(4):173-175
存在主义伦理的兴起与极权主义具有一定的关联,以自由感知为基础,包括社会责任、自由、人道和诚实等。小说《一九八四》的双重思想作为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违背存在主义伦理,具有欺骗性、荒谬性和"虚化"性。文章探讨了存在主义伦理的基本观点和小说中双重思想的本质,分析了双重思想对存在主义伦理的消解及其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者对极权主义的悲观情绪和对公正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4):132-135
自《红字》问世以来,始终存在着不同意见,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其实,真正使得小说具有无穷魅力的则是作品讲述的一系列伦理事件及其带来的启迪和思考。《红字》的真正意义在于霍桑成功地运用小说这一特殊文学形式,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伦理故事以警示后人。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海斯特·白兰、丁梅斯代尔以及齐林渥斯所遇到的伦理问题及其他们所处的伦理环境,斯芬克斯因子的体现及其伦理身份的错位和不当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红字》含混主题的另一维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的杰出作品《红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成为学界经久不衰的探讨主题。其中,对其作品主题"含混"、"矛盾"的解读是主流观点。文章试图通过对作者所处时代的流行思想——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进行解读,揭示造成其作品主题"含混"、"矛盾"的原因——即霍桑朴素的个人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一种本土化文学思潮(现象),而由"人性→人生→人类"忧患意识转化为"忧生患命→忧道患志→忧时患世(忧国患民)"的忧患精神是其本土化的一个基本趋势.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世纪初忧患,到冯至的"忧天的杞人"式忧患和沈从文对理性精神退化与人格奴化的忧患,至20世纪80、90年代的"先锋作家"在存在的困境中所发露出的"醒世恒言"式忧患,以及海子诗中缘干对生命的痛苦质询所产生的存在的忧患,又体现在重新寻求某种整体诗性言说、一种时代性、民族性救赎的冲动.其中既有对存在主义忧患意识的中国式读解,也包括对传统话语的现代性转化.总之,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可谓生于忧患,归于忧患.  相似文献   

13.
汪保忠 《社科纵横》2011,(9):103-104,121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享有盛誉的法籍捷裔作家。其小说《生活在别处》以存在主义理念阐释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境遇问题。在逼狭的生存空间里人们幻想逃离现实的、平庸的日常生活,向往远方异域的"别处",既是诗人雅罗米尔热心沸腾的体现,也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4.
依"第二个萨特"之见,黑格尔虽然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与超越性,但又把主体的现实性与特殊性淹没在客观知识的普遍化与绝对化之中,从而无视个体的真实存在;而克尔凯郭尔虽然坚守了个体生存的特殊性与实在性,却又固守于主观性的不可言说性,从而成为"空洞的主观性";马克思主义则同时实现了对两者的超越.不过,在萨特眼里有两种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他批评了苏联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认为"活"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超越性.然而,不管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萨特看来,其存在主义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鄢忠秀 《社科纵横》2009,24(5):174-176
《红字》层层深入地挖掘人性的罪恶,揭示出罪恶的普遍存在以及人类无法逃避的生存困境。指出人们只有正视自身罪恶、真诚忏悔,才能获得最终救赎。作品中看似矛盾晦涩的创作手法其实是霍桑呼吁倡导正统基督教人性观、道德观的一种折射,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正统基督教思想情怀及对宗教的感化力量所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16.
17.
马欣  王文 《唐都学刊》2014,(3):98-101
英国著名作家威廉&#183;萨默赛特&#183;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以其作品主人公菲利普&#183;凯里独特的人生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深刻性和矛盾性;以其对人生坐标的多次重新选择,展示了人生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以其对人生枷锁的深沉思考和一再冲破,披露了对人生意义的困惑与质疑,阐释了探索精神、自由的艰难性与多维性.纵观菲利普的人生,可以说经历了走向成熟的痛苦进程.他的心路历程、思想行为、精神气质和人生价值取向可做如此评述:人性虽纠结却不减担当的勇毅,生命虽无意义但只要“不负我心”,只要心中梦想火种不息何惧人生枷锁不断.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学中,《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都表现了宗教人员的神职与人的自然欲求的矛盾、冲突,都揭示了宗教对人的戕害、扭曲。但在揭示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三位作家所表现的内容各有侧重。本文旨在探讨三部作品表现同一主题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邢小利 《唐都学刊》2002,18(4):91-97
《夹缝中的历史》是陕西散文作家朱鸿的一部新作 ,朱鸿承续了五四以来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历史批判的精神 ,从历史、文化、制度多角度探察历史事件背后的内部真相 ,或揭示专制统治夹缝中人的生存的困厄 ,或探究历史尘埃和历史话语遮蔽下的人性的幽暗 ,寻求解读现实的历史密码 ,作者对中国历史的一些发见及思想阐发 ,给人以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吕刚 《唐都学刊》2007,23(2):124-127
易中天以其独特的历史散文创作影响一时。他的代表作品《帝国的惆怅》从具体的人性、人道出发,对于传统中国社会之政治与人性的关系及其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投影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生动地表述,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与看法,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