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蒲艳春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94-98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对释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的口译研究与教学今后应当不断更新研究视角 ,向多学科融合发展、向动态研究方向发展、向口译技能训练方向发展、在口译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向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口译过程研究与俄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社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口译是一门与多种学科相联系的独立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口译过程研究口译理论,旨在使口译理论更好地指导口译教学,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口译人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叙事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口译过程的方法。阐述了叙事理论是如何通过框架设定来分析口译者参与和促进叙事和话语的传播,并与经典的口译释义理论相比,从叙事视角分析了口译过程。 相似文献
5.
鲁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65-66
从分析口译过程的实质入手,探讨言语体裁理论在口译过程中对源语听解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言语体裁理论实现口译中源语预测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葛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3):158-159
结合亲身教学和口译实践的经验,本文从口译课教学同语言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的互补关系、学生口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7.
关立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67-69
释意理论揭示了译者从源语输入到译语产出的认知过程,开启了翻译动态研究的理论先河。该理论重视意义,排斥(源语)词语。认为译者翻译的是意义,不是词语;主张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反对逐词翻译;也追求"忠实"、"等值","等值"是在语篇层面上的意义等值;在翻译策略上,提倡归化法;对译员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今天看来,该理论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此对其"意义出壳"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听力理解是口译过程重要的第一步,而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口译已是学术界一大趋势。结构化认知语境模型在口译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的层面去分析口译中听力理解,能启发口译者,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费天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Mona Baker 是当今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她在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A Narra?tive Account 一书中进行的翻译研究标志着国际上翻译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以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国际商务谈判中译者的口译行为,目的在于说明译者翻译的文本和言语参与了创造、协商和争夺社会现实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张力与平衡--新批评诗学理论与玄学派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世纪的玄学派诗歌曾经被德莱顿、约翰逊等人认为取喻怪诞,古奥晦涩,太过学究气和思辨化,而二十世纪盛极一时的新批评理论诸将都不约而同地推崇玄学派诗风,认为玄学派诗歌将思想和情感完美结合,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独创性,堪称英语诗的最高峰.这与当时的文艺背景有关,也与新批评派的诗学观和文学批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刑法学界并没有认真对待刑法解释限度之理论问题。对于刑法解释限度理论中关联概念的探讨和运用还仅仅停留在抽象性、模糊性的权利话语或道德话语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对刑法解释限度的论证力和合理性,同时也是导致刑法解释限度理论混乱的根本原因。鉴于此,为了深入地厘清解释限度不同理论之关系,有必要对解释限度理论之关联概念进行本源意义上之探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解释常被作为协调分歧的一种权威性方法,但如未领悟目的解释的真谛就会因其本身的复杂性而陷入泥潭。目的解释方法中的"目的"涉及数对疑似抵牾的范畴:一是个别法律条文之目的和整体法律或整个法秩序之目的,二是具体目的和抽象的终极目的,三是立法者之主观目的和法律之客观目的。由于目的解释也易导致恣意,故应受到一定限制。解释者只有在妥善处理好这几对目的之间的关系后,并根据法伦理性原则去理解法律规定的客观意涵,实现各目的之间的融合,以使之"适合事理",才能真正把握目的解释之真谛。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先秦历史文化背景出发,通过对名之本质作具体分析,认为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本质含义,表现为政治——逻辑——政治的否定之否定;并进一步揭示出仅只服务于特定政治的逻辑理论最终会走向窒息。 相似文献
15.
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是现象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处于主体间性中的行动者之叙述和行动的意义的理解和诠释则是现象学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但是意义问题又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盲点.本文由对意义的特征的讨论切入,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对访谈过程中被访人赋予自己话语和行动的意义(包括赋予场景的意义)的解释之可能的基础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指出建立"我群关系"和经由"索引性"去显现和追溯被访人在访谈过程中所建构的意义脉络是获得这样的基础的关键,从而从一个侧面对"意义探究何以可能"给出了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16.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大学章句》的特点是:以明德—气禀—复其明德为基本结构,以明德为心的本然之体,从而赋予《大学》一种心性论的诠释。这种高度心性化的经典诠释为道学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理解的依据。而在朱子的《大学》解释的功夫论中,一方面,格物和诚意居于核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为学次序的关注成为朱子基本的问题意识。简言之,人的为学,必须遵照《大学》以格物为起点的顺序,一切功夫以存天理、去私欲的道德修养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玄学、理学均是通过诠释儒道经典而建构起本体论学说的。为了建构本体论,玄学的经典诠释方法是本末论,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则是体用论。一方面,玄学的本末之辨深刻地影响了理学的体用之辨。另一方面,理学的体用之辨解决了玄学本末之辨所留下的问题。理学家通过体用之辨的本体诠释方法,才真正完成了建构儒家形上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左传》涉及梦的叙事共计29处,记梦是《左传》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的梦象以及巫史占梦,符合生活与事理逻辑,是对社会生活的虚幻反映和抽象玄思。有的梦象带有原型意象特征,是民族集体意识的表象。巫师的神秘释梦方式逐渐被史官的重人事重逻辑的释梦体系打破,反映《左传》叙事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实质就是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纳入科学理论的视域来解读,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科学理论”的本来所属,客观而不夸张地评价其科学价值,公正而不回避地审视其自身的缺陷。只有如此,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真正地把握其未来的走向。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主要表现在当人们对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众多现实问题进行解答时,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不仅有其理论自身的原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其时代发展的原因。创立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必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理论确证是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解释框架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它的两种解决策略都有难以克服的“确证悖论”。而从新的角度给予理论确证以比较完善的解释是一种 策略,类比模型为这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