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利益相互制衡来构建利益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冬汉 《江淮论坛》2008,1(1):91-9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它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其中实现社会的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认为,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根本性的利益平衡机制,才是实现社会利益和谐的根本途径.即根据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不同利益阶层的现实,鼓励各阶层发展自己的利益诉求组织,同时从政策、法律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多种不同社会阶层公平进行利益博弈的平台,用利益制衡利益.  相似文献   

3.
利益表达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利益表达渠道不够通畅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出现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君 《江汉论坛》2008,(3):45-48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要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利益理论与实践十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对社会利益理论和实践的讨论必须先要厘清十个方面的问题,即:利益概念的界定、社会利益及其内涵、社会利益的量化问题、对我国当前根本利益的认识、对新时期基本利益关系的理解、社会利益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利益与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共享利益观和共享利益论、社会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利益问题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对这十个方面问题的说明有助于人们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利益需求更加复杂化、利益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利益矛盾更加尖锐化等新特点。为此,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应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科学机制等基本要求,并努力提高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社会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要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状态,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的实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促进和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而促进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和谐,关键是要致力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和谐利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利益.和谐利益是指社会利益关系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在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各利益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竞相进发,在共同利益不断增进的同时,个别利益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谐利益必须具备和谐利益与利益矛盾同生共存、和谐利益是相对的、和谐利益是动态的、和谐利益是历史的、和谐利益是具体的五层涵义.利益关系和谐需要三大构成要素:丰富的物质财富、健全的制度和普遍的精神文明.和谐利益包括主体利益关系的和谐、客体利益关系的和谐以及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三个维度.利益均衡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利益共享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充分条件.利益关系的自发和谐与利益关系的人为和谐是和谐利益的两种实现方式,但协调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劳动关系宏观层面调整标准过高,中观层面调整机制过虚和微观层面调整机制过死,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保持政府对劳动关系的适度干预、加快改革和培育社会力量、形成集体协商的有效机制、放松对微观劳动关系的管制、契约自由,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涛 《齐鲁学刊》2007,(2):131-133
实现利益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要构建一个利益和谐的社会。具体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入手,以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利益矛盾,如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12.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以满足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立足国情与时代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加强利益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是由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利益约束引导机制、公民权益保障机制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明确其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当前我国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环保意识欠缺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所以,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企业应做到自觉了解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视道德为圭臬,重视环保事业,支持公益事业,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握廉政文化内涵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建设需要文化的支撑,廉政文化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道德性、政治性等内涵。应当准确把握其独特内涵,发挥其文化生态、精神土壤、价值导向和凝聚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新特点,是调适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发展性的特征。应对社会利益关系所表现出的多维特征,必须树立务实、全面、统筹、多元的协调观。同时还要建立多重机制,即广泛的利益认同机制,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适用的诉求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备的矛盾调处机制,以及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通过多重机制的合力,来调适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普及率日益提高的当前阶段,电子政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承担起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依法治国、疏导社会矛盾以及维护自然环境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大政治观:生态政治观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确立新的指导思路。生态政治观作为一种大政治观,以其宏观的自觉的视野,不仅在理论方面,而且在实践方面,都能够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拓展与深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民间组织广泛深入民众之中,它们既是公民自治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地分析、研究民间组织产生发展的规律,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类,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出和探索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双重命题,是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也是对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这双重命题必须同时上升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时代性理念,必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主题"的主流分析框架之下;必须从同等程度意义上,上升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战略性决策层面;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迫切需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联系;必须从真理性与价值性之统一的角度解析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双重命题的同等程度范畴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追求社会和谐是历史的主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本文从哲学层面回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含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统筹发展的运作问题,同时更要并重事实与价值,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