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访权的理论本质就是请愿权,信访制度的核心内容则是为了保障公民请愿权,以实现权利救济和参与国事的制度目的。从请愿权保障角度看,我国信访制度存在一定缺陷,须从三个方面重构信访制度:信访观念的更新;法律规定的完善;改革信访机构。  相似文献   

2.
请愿权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是基本人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宪法对此都有相关规定。本文着重从请愿的法律保护、请愿的程序、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等方面研究英国的请愿制度,并提出笔者的拙见,希望能对我国请愿权入宪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请愿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而请愿权在我国缺乏法律的规定,与请愿权相关的制度安排——信访制度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请愿制度应做到三点:一是更新请愿观念;二是完善法律规定,包括将“请愿权”写入宪法和制定请愿法;三是建立专门的请愿受理机构。  相似文献   

4.
试析《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程序在本体上是一种控权机制,程序控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力制约模式.现代积极行政的发展,要求确立"服务本位"的理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离不开行政程序的规范和调整.<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填补了我国行政程序统一立法的空白,对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具有开创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总体上着重论述<规定>的意义、立法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并具体介绍了<规定>中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性文件登记制度、时限制度、行政听证制度以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公民检举权概念的界定首先要从“举报”的概念中剥离出“检举”的概念,从而区分宪法意义上的检举权和一般的举报权利,其次则要对比分析检举权概念的中西差异,从而明晰公民检举权概念的独特性.公民检举权的权利类型辨析则围绕“请愿权”说与“监督权”说之间的争论而展开阐述.无论是从权利的概念、内容、位阶还是从权利的历史演变所展现的权利谱系来看,包括检举权在内的宪法第41条所涉基本权利都不宜归为请愿权的范畴.使用“公民监督权”的概念则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宪法第41条六项权利的意旨,且能从制度渊源的维度来揭示我国宪法第41条六项权利的由来及设置理由.  相似文献   

6.
各国都在加强律师会见权方面的内容,但并非没有限制,共同做法是允许会见是原则,限制会见是例外.启动会见权最初多为犯罪嫌疑人,以后辩护律师可以主动会见.而我国新<律师法>在规范会见权时没有例外规定,严重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背离.故立法应规定律师会见权的原则和例外情形,并且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商法中规定了若干种法定优先购买权,同时又在<拍卖法>中规定了价高者得规则.显然,这二者是相互冲突的.由于法定优先购买权和价高者得规则关涉相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故法定优先购买权能否在拍卖过程中适用以及如何行使便成为拍卖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物权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权是<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他一些国际人权法中规定的人权.有人认为食物权难以定义,并因而反对食物权.为了进一步明确食物权的内容,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第12号一般性意见分析了食物权的规范内容.根据国际人权法以及第12号一般性意见,我们可以得知,食物权是一项可以定义的权利.该权利的主体是每个人,其内容包括免于饥饿权、适度营养权、食物安全权和食物文化权.该权利对国家施加了尊重的义务,保护的义务以及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论空间权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建筑技术的进步,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以立体的方式利用土地成为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土地利用的普遍趋势.随着生活中对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渐趋频繁,在有些国家的法律中就出现了一些有关空间权的规范.空间权的客体是空间,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单独存在.空间权包括空间所有权和空间利用权.空间利用权在性质上属于用益物权,但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空间权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空间立法的模式,2007年3月16号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仅用了一个条文进行规范.尽管我国<物权法>未明确提出"空间权"这一概念,并且对空间权也规定的较为简略,但是它确立了对空间的分层利用,承认了空间权的存在,开了中国空间立法的先河,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配偶权的立法完善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偶权是指法律赋予的夫妻互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身份权,其他任何人均不得侵犯.我国现行<婚姻法>对配偶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尤其是漠视夫妻关系的自然属性,并对配偶权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因而有待完善.完善配偶权,主要应充实配偶权的具体内容,并设计相应的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