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企业家的定位及其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家。企业家是一群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能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构建效率更高的生产体系,推进企业发展的人。企业家的成长伴随着复杂的创业过程,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经营者自身素质的制约。文章在明确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因素,从社会、经济、文化和企业家自身素质的角度探讨了有利于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转型经济的特殊环境,企业家成长机制与绩效的关系受到不完全产权和市场环境不完善这两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通过企业家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产权明晰、完善市场环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举措对企业家成长机制尽管具有必要性,但仍需要对这些因素与如何解决企业改革和企业家成长问题的关联机理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这正是进行企业家成长机制分析的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3.
社会进步与企业家成长——基于中国30年企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润和敢于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两个典型特征.我国改革30年来,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对企业家的选择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家或者通过自身的扬弃、或者通过社会的优选机制实现了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和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但是,历史上长期重农抑商的观念、旧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血缘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要促进我国企业家的快速成长必须在调整制度的激励结构、培育社会主义特色的创新文化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江西企业家成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江西省企业家生存状况,从政治、法律、市场、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营造适合江西省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企业在政策环境变量和市场环境变量中,应该更多地培育和升级自身的成长能力,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企业家能力是房地产企业成长的主导能力。通过构建房地产企业的价值链模型、房地产企业持续成长机理的概念模型,认识到房地产企业的持续成长是在企业家能力主导作用下的市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外部运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组织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家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当前我国还没有企业家市场,但要采取各种措施建设企业家市场,根据市场竞争来选拔合格的企业家,必须首先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它是企业家市场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齐红明 《理论界》2008,(6):58-59
建立产业集群是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经济的途径之一,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地区政府要注意其自身的制度培育。政府要转变职能、制定产业政策、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好配套的要素市场和企业家引进和成长环境,才能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集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价值实现机制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继康 《学术研究》2004,3(1):52-55
在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企改革深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面前。本文通过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价值实现条件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的分析,提出建立企业家股票期权制度是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有效形式,通过股票期权确认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贡献,将有助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阶层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是能不断创新,并能承担企业风险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优秀人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企业家,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企业家经济的浪潮,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企业家的人数太少、质量不高。企业家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创造名牌产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等四个方面。社会和政府应重视造成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使我国有大批的企业家快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杨爱芳 《中州学刊》2001,(6):135-136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成长机制当前中国企业家稀缺 ,并不等于说中国人就不适合当企业家 ,而是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缺少一种促使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环境。因此 ,我们谈论培养企业家问题 ,不能局限于提高单个企业家素质的讨论 ,而应着眼于一种环境的创造。第一 ,塑造企业的主体机制。企业家依附于企业之中 ,企业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企业至今仍程度不一地表现为政府的附属物 ,政企不分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是依附于企业 ,而是依附于政府 ;不是对企业负责 ,而是对上级负责。这种政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独…  相似文献   

11.
周旅军 《学术探索》2014,(3):121-125
通过分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的企业家数据,研究发现,女性企业家在获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上的表现基本与男性企业家持平,甚至更好,在目前最想得到的帮助方面也是服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观念上,与男性企业家相比,创业动机并无二致,工作态度和对能力的自信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性别分工意识更为现代。但是,这些行为和观念更多的是对市场的适应,她们的社会性别意识仍受到传统性别社会化的规训。  相似文献   

12.
民营化的核心含义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企业家在民营化过程中能够将道德激励与有效行动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志愿供给社会服务和公共物品。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建立多方协同关系,发扬社会企业家的创造性,构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城市工业污染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市场失灵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失灵存在的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当前政治体制、环保治理法律机制和中国政府从上至下的GDP主义。分析结论是,治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应尽量避免治理市场失灵时的政府失灵现象,现阶段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应该从制度创新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改革环保管理的政治法律体制,形成监督和激励约束并重的环保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失衡是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突出成因.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创新模式,其通过公众与政治企业家、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结合,以及会议带来的公众组织化和参与能力的提升,可以推进环境民主,改善环境质量,逐步趋向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均衡.从江苏的实践情况来看,社区环境圆桌会议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创新模式,其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系列制度安排:政府主导制度、激励机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专家支持系统、公众组织化促进机制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家族企业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系统领域,并与经济现实中家族企业管理问题的涌现紧密关联.本文通过评述中外家族企业研究的最新议题,对研究内容和理论发展进行比较,梳理跨学科研究背景下中外家族企业研究的发展脉络.文章发现,在代际传承、家族创业、社会责任和资本市场等领域萌生的现实问题,将成为中国家族企业研究的新主题;后续研究的开展不仅应借鉴西方前沿研究,更应通过扎根于中国本土情景,发展家族企业研究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规模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水平。由于对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云南企业家的产生与成长都处在一种机制不健全的状态。基于调查问卷揭示的问题,从企业家产生及成长的任用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宏观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即:发展企业家人才市场、健全企业家分配方式、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改善投资环境,旨在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壮大云南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文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促使其创业以带动就业具有诸多现实意义。文科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可从政府扶持政策、高校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认识与意向三个向度展开分析。以创业促进文科大学生就业,应从提供政策支持、给予资金扶助、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在创业实践中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等五个方面入手,实现政府、高校和创业学生三者的有效联动,建构完善的创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企业家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人,是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一支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环境管理工具的实施成本和管理成效具有差异性。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环境容量产权交易对于污染治理的成本及效用,认为环境容量产权交易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政策,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政策及庇古手段相比,具有成本和效用方面的显著优势,应成为依托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MBO是企业改制的方式之一.随着一部分公司MBO的完成,它越来越为更多公司所青眯,但是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MBO运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