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迪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1):90-9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但是.如何让学生“亲”自己呢?一个平素与学生有隔阂的老师,忽然一本正经把学生叫出来说:“咱俩现在谈谈心吧!”学生必然不肯把内心话说出来,简单一个“亲”字,是需要情感铺垫的。因此,和谐师生感情算得上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此课题隐藏在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玩笑,一抹不快、 相似文献
4.
5.
严丹译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9,(2):40-41
2008年10月8日,英国财政部宣布了对英国银行的紧急援助计划,按日程,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原本将要就如何修补已经破损的政府财政体系发表讲话。但讲话最终取消了,因为这位财政大臣觉得这一天的事情已经搅得民众群情激动,不想再多生事端了。 相似文献
6.
7.
沈从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1-6
对于喜爱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的人们来说,1949年后,沈从文放弃“抽象的抒情”(指写作),埋头于“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指文物研究),实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憾事。沈从文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杰出的、想像力最丰富的作家”、“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诺奖评委马悦然先生认为,沈从文如能活至1988年的10月,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对于马悦然和无数抱有诺奖情结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最遗憾的事情”。据现当代文学史史料,一个基本可下的判断是:1949年以后的沈从文已经不再有比较重要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可这一判断在今天已经为最近“发掘”出来的沈从文与黄永玉之间的一封“信”打破。1971年6月8日,身在湖北咸宁乡下的沈从文寄给“河北磁县1584部队二中队一连二排五班黄永玉同志收”的牛皮纸做的小信封里塞的竟是一篇八千余字的小说,标题为《来的是谁?》。小说原稿后来为黄苗子先生完善地收藏30多年,于2006年8月找出并“原璧归赵”。2006年9月18日,黄永玉先生给凤凰同乡、好友刘一友先生去信(见《黄永玉先生给刘一友的信》)“布置一篇作业”,要这位这方面的里手,分析分析这位老人在解放后创作这篇小说的“机缘”,于是便有了刘一友先生对《来的是谁?》的解读———《孤寂中的思亲奏鸣》。经刘一友先生推荐,沈虎雏先生、黄永玉先生同意,《来的是谁?》这篇沈从文解放后最重要的创作,在本期学报和刘一友先生专谈黄永玉先生的一本书同时刊发和出版。《来的是谁?》是沈从文先生为自己打算写的一个有关外公一家(黄家)长篇传奇所作的“楔子”或曰“引子”,“情调哀凄,且富于幻想神话意味”(黄永玉先生语)。欲知这位“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的老人、这匹“无从驯服的斑马”,在“那种地方、那个时候、那种条件”怎会“忽然正尔八经用绳头行草写起那么从容的小说来?”以及“这文章怎么会写得跟以前的文章不一样?”,请关注本栏目。 相似文献
8.
李备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4,(6):56-58
在刚结束的以“未来品牌大幻想”为主题的“中国品鼎年度论坛”上,梅高中国总裁董立津在演讲开始的时候,针对近来越南愈演愈烈的排华活动抛出一个问题,“中国”作为品牌如何能让全世界认可。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马可滢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12):14-14
“谁在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争论和探讨,恐怕是近几年来一直炙手可热的话题。今年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嘉德春拍,又把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推向了风头浪尖。嘉德此次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中的重要拍品,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蒋介石六十大寿所作)最终以4.255亿元人民币的高价由藏家竞得,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