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鲁迅叙事散文意境创造的艺术方法龚钢,赵妙青意境,历来是中国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孜孜以求的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是衡量、评定文学艺术作品的一条重要并具有普遍审美价值的尺度。鲁迅“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就艺术美学方法而论,大多具有中西融和的特点,而在散文写作...  相似文献   

2.
从发生论、本体论到创作论、批评论以及作家作品论等多角度观察 ,中国文学历来富于情感内涵和美感特征 ,这是中国文学“自觉”和独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重评《九辩》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宋玉的《九辩》在楚辞发展史中是继《离骚》之后又一篇光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九辩》的价值,历来人们认为主要体现在抒发落拓不平情感。揭露社会黑暗和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些方面。如果单从《九辩》的诗句来看,这些说法确实是...  相似文献   

4.
从关汉卿现存作品看《西厢记》作者问题徐子方《西厢记》作者问题历来存在着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作王修、王作关续四种说法,由于留存史料有限,迄今一无定论。本文意在另辟蹊径,从作品内证入手,以期说明无论是对《西厢记》本事的偏爱,还是情节安排的手法及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5.
文献学是通向历史宝库的门径之学,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我们在诠解文献的同时,要努力贴近当代,真正展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的时代意义,主要是:揭示其含纳不同异质、强调互补合济、承延民族精神的内涵,用文献学的研究成果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梦这个在人们看来有点离奇荒诞的东西却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他们常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文学与梦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梦在文学艺术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重要的价值。文学与梦还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梦和文学都是愿望的满足;梦和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现实;梦和文学都能引发对现实的反思。当然梦与文学也有着不同之处,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在现实价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行进在历史的山峦上──李乔作品印象陈志鹏“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这是董狐倡导的秉笔直书笔法,历来为史学家所崇尚。文学与史学有诸多不同,然而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应该是相通的。对一部作品、一个作家的评价,史笔的正直似乎比逻辑的精确更加重...  相似文献   

8.
论人的价值     
王丹 《理论界》2007,(11):164-165
人的价值问题历来是哲学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而人的价值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从人的价值的含义及实现途径两方面对人的价值问题进行探究的。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人道价值”和“人用价值”,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根本在于“人用价值”。人的价值由潜在到现实即实现过程中应包括三方面途径: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协调中实现人的价值;教育是扩展人的价值的直接手段;自我认识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与扩展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幼儿作品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其的认识与态度也可体现对儿童的认识与态度。正确对待幼儿作品的态度取决于对幼儿作品的正确理解:幼儿作品指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创造的任何事物。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成品和半成品;艺术作品、语言作品、科学作品、社会作品和健康作品;有形作品和无形作品;永久性作品和暂时性作品;发散性作品和集中性作品。不同类型的作品对幼儿具有不同发展价值,同时也应该采取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是我国元代伟大的戏曲家、杂剧艺术的奠基人——关汉卿的代表作。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杂剧,历来受到后人的广泛关注。全剧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精练质朴的语言、简洁完整的情节,深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反抗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形象。通过对作品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价值内涵,体会关汉卿在《窦娥冤》创作当中的人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的作者凭借对于民俗的敏感度关注、认可并记录和描述江苏民间制度文化,其民俗心理、民俗意识乃至民俗观,是他们在作品中描述民间制度文化内容的必要前提。作品也描述了江苏民间制度有许多先天不足。作品对于民间制度的态度完全根据反映作者创作倾向的需要而定,民俗观与民间制度文化内容褒贬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中国历来重视道德规劝和教化,同时还十分重视自律性约束,在这一点上,民间制度与国家制度保持一致,而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家制度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2.
唐肖彬  杨经建 《云梦学刊》2007,28(2):110-113
朱天心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发轫期、收获期、持续走强期。其创作的主题结构形态以及叙事话语模式独具特色,其作品极具当代性的精神价值取向和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西价值观比较的粗浅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西价值观比较的粗浅思考●张军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价值是人们的思想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直接的动力,历来为世人所重视。鉴于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价值观虽然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都从...  相似文献   

14.
二程的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蔡方鹿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格问题,致力于培养、造就、发扬和实现理想、高尚的人格。与此相关,在价值取向上,也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统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传统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论它写什么、怎样写,也不论它是什么样式、形式,其内在意蕴都必然包含着作者的某种认识和评价,某种价值取向,这就是作品的主题。韦勒克说:“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所有这些包括语言在内,都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于艺术作品之外;但是,在一部成功的诗或小说中它们是被审美的这一原动力吸引在一起从而组成为复调式的联系的。”①可见,作品的主题,或称审美目的,就是融贯作品中的思想和态度。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文学价值及其源泉吴彩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发展,文学艺术作品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通俗的快餐式的作品大量涌现,有些人借出版、发行书刊大发其财,而严肃的文学艺术作品却失去了轰动效应.那么,文学艺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想...  相似文献   

17.
血液作为一种资源,自从被人类认识并开发作为一种医药之后,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富商机的一种商品。但由于血液质量问题及其包含的伦理价值,历来关于血液是否应该通过市场买卖的争论很多。血液作为医药与商品的历史证明:无论从血液的质量、血液的使用效率等方面看,无偿献血都是最好的制度,并且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09,(7):66-66
钱以文,1956年生,艺名:黄山石,徽州区书画院理事,安徽歙县南乡人。自幼深受古徽州文化熏陶,酷爱书画。近年来,专攻仿古山水、人物、仕女,潜心钻研明、清名人字画及当代艺术大师黄宾虹等大家技法,致力探求表现的形式与意韵。其作品市场上赢得好评,具有一定艺术和收藏价值。今年4月,两幅优秀国画作品选送北京,参加《祖国颂》大型艺术人物史志暨中华传统艺术展,得到了专家评审委员会首肯,并编入画册。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描写暴力行为(战争、攻击、犯罪、武打、格斗等)的影视片对青少年一代的心理、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研究者历来关心注视的问题。焦点在于攻击性的影视片对视听者,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行为是否有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东有先生20多年前以新颖的研究角度和多元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金瓶梅》产生的文化大背景:运河经济文化和商业小社会,极端化的王权专制和腐败的官僚政治,儒道佛三教合一与异端邪说的兴起。在这个文化大背景下剖析作品,重新认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别开生面,既含文学研究价值,也有历史认知价值,对历来被诟病的性行为描写也有了新的评价,丰富了《金瓶梅》研究的成果。今天重读再评,其学术价值依然不减,而且启发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