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考辨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哀江南赋》写作年代考辩关于《哀江南赋》的写作年代,有庾信入北后早期和晚期两说。陈寅恪论本赋作于公元578年庾信66岁之时,也即他去世的前三年。其主要论点是根据赋中“天道周星,物及不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而来。他认为岁星一周之后是天和元年,而其时王褒尚在,不能说灵光独存。所以只能是作于岁星再周之后。然而此说有两点不妥。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末王闿运撰写的《哀江南赋注释》一卷,视为庾信《哀江南赋》的一个注本,这是收书的失误,该注释是王闿运为自己的作品《哀江南赋》所撰。  相似文献   

3.
《茶花赋》赏析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茶花赋》是他的重要作品。这篇散文发表在一九六。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国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杨朔散文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丰收期。《茶花赋》和《雪浪花》、《海市》、《荔枝蜜》等几篇代表作发表,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  相似文献   

4.
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在清初掀起高潮,注本的不断涌现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对清初九个注本的注者、注释特点、存佚及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指出寄托故国之思、创作借鉴、迷恋考据,是当时文人热衷注释《哀江南赋》的基本原因。清初《哀江南赋》注本不但生动反映了文人心理的变迁,也是了解当时文学和学术思潮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哀江南赋》是庾信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史诗之笔深切描写了梁朝由盛而衰以至灭亡的全过程。作品中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途述、历史人物的刻画,还是在典故的选择上,都深刻体现了他的亡国之痛和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产生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文学作品即是这灿烂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以赋体文学而言,自战国至清代,名家辈出,名作蜂起,略无间断,浸浸乎盛矣。梁萧统组织编辑的《文选》所收赋作,凤毛麟角而已,且止于宋、齐间之作。《文苑英华》收赋千余篇中律赋居多,约占三分之二。宋姚铉编辑的《唐文粹》所收者以古赋居多。清张惠言《七十家赋钞》也不过206篇,且截止北周庚信之作。唯康熙四十五年陈元龙奉敕编辑的《御定历代赋汇》共184卷,收赋4161篇,为迄今录赋最多、时代跨度最长之赋体文学总集。然亦非清代以前赋作的全集。至于赋论,自汉代扬雄以下,虽代不乏人,但多片言只语。堪称专论者,除刘勰《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7.
潘岳赋现存二十四篇,其中半数已残。除《射雉赋》、《藉田赋》、《西征赋》三篇大赋体制的赋外,大致可以分二类。一为抒情赋,为《秋兴赋》、《寡妇赋》、《怀旧赋》、《哀永逝文》、《悼亡赋》、《闲居赋》等六篇;一为咏物赋,其中《萤火赋》颇为后世称道。《藉田赋》、《西征赋》也为六朝名作。在今天看来,潘岳赋中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抒情赋。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刘彻,雅爱文学,能诗善赋。曾经设立乐府,采集民间歌谣,并大力提倡辞赋创作。他本人也留下了一些在艺术上有价值的作品,其代表作就是向来脍炙人口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擢歌。欢乐拯兮哀情多,少壮几  相似文献   

9.
“女性至上”,“女性崇拜”的思想是谷崎作品的一贯风格,同样《春琴抄》这篇作品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美”这个角度出发来欣赏这篇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核心作家,以著译哀情小说闻名,世称"哀情巨子"。周氏编译的《心弦》收录西方小说十篇,却鲜有相关论述。经考证,作为"我们的情侣"丛书之一的《心弦》,选择编译的十篇小说均为经典之作,其主题与周瘦鹃的"哀情"文学观密切相关。从《焚兰记》、《赤书记》与《重光记》的译本分析可以发现,周瘦鹃的悲情初恋、惨情叙事与言情模式等人生体验与文学理念融汇到《心弦》的编译之中,透露出译者的"哀情"情怀。对《心弦》编译的考证与论述,既可以补充文学编译史的疏漏,又可以丰富周瘦鹃"著、译、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刘彦和在《文心雕龙》中,专门有一篇题为《丽辞》的文章,讨论中国文学中的对偶问题。尔后,随着骈文的流行和格律诗的发展,许多人对文学中(主要是诗歌)的对偶艺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宏法大师的《文镜秘府》中所列举的二十九种对,即可看出古人对诗歌中的对偶,是如何刻意追求!但是,前人研究对偶,多半只停留于形式技巧方面,很少从理论上去研究;就是在今天,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不够。因此,当我读到李淼君翻译的古田敬一教授的《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一书时,感到由衷高兴。这部著作在我国出版,一定能促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其实,文学中的对偶艺术,并非中国文学所独有,世界各国的文学,都根据不同的语言文学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12.
考察著名作家陆文夫近几年的创作,就会发现他感受、理解和表现生活的方式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艺术转折,这正意味着他锻铸着大手笔,追求进入更高的文学境界。如果排一下陆文夫创作年表,八一年八月以后到八二年底,是一个创作空档。但是八三年伊始,他的中篇《美食家》和短篇《围墙》就接近爆响,次年春,这两篇力作又  相似文献   

13.
《周书·庾信传》中说:“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云。”《哀江南赋》一类作品是否是表达“乡关之思”,庾信在北朝究竟是否真的“位望通显”?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本文将逐一辨析。  相似文献   

14.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所藏金元瓷枕上载有一篇完整的《枕赋》,其文本已由考古学者释录成文。然而,通过对《枕赋》文本作进一步的判别,发现该文本有六处需要修订。值得注意的是,结合赋史考其源流,金元《枕赋》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学现象,其上溯由汉至宋的枕赋,下联明清乃至当代的枕赋,可见金元瓷枕上的《枕赋》在题材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继往开来的作家,在诗及骈文的创作方面极有自己的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特别是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但是长期以来,对庚信其人以及他的诗赋创作成就的评价,存在着差异,差异就是矛盾。这些矛盾与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庚信仕魏仕周颇多贬斥,但也有认为他虽仕于北朝,可仍充满乡关家国之思,在气节上,还是给予肯定的。其二,是对他的诗赋创作成就如何评价。颂之者,称之为“诚是苑艺之山岳,词林之渊府也。”(倪璠《注释庾集题辞》)而贬之者又云:“昔扬子云有言:‘诗人之赋丽以  相似文献   

16.
内地鸾书陆续面世,《救生船》、《起生丹》、《苦海金堤》、《拯世破迷宝诰》等载有扶鸾所得之赋篇,今谓之鸾赋。有《拟东方朔蟠桃会赋》、《东施效颦赋》、《赏春赋》、《张果老倒骑驴赋以题为韵》、《起生丹赋以"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为韵》等长篇及一般教训讽戒之作。其体裁有长篇兴寄、骚体、成相、齐言、杂言体等,用韵或严谨或随俗。鸾书并记录赋篇创作前后之人神交会之对话,如创作因缘、评语、训戒等,不乏活泼之人情事故,皆文学属性之显现。  相似文献   

17.
张拭是理学中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学思想以明确“义利之辩”为先,重人伦,强调践履功夫。《南轩集》收辞赋作品6篇:《公安竹林祠迎神乐章》、《故安人常氏哀词》、《后杞菊赋》、《风雩亭词》、《遂初堂赋》、《谒陶唐帝庙词》。这些辞赋作品在主题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即:传达对理学观念的文学阐释;其艺术风格是以理节情,崇尚议论。  相似文献   

18.
张衡在文学史上最为人熟知的贡献是抒情小赋《归田赋》给赋坛带来的清新。不过,不仅仅是小赋,他的其他赋作品都有着艺术创新的追求。本文认为:《二京赋》没有给汉代赋坛带来活力,而是标志汉大赋的衰败,但体现出了作者从大体制上寻求突破的创新意识;《归田赋》包含着当时归隐风气的影响和向大赋的借鉴,它的全新面貌使赋文学获得生机;《思玄篇》结尾“系辞”是否是完整的文人七言诗还要讨论,但体裁上的创新表现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魏晋赋泛论     
赋作为一种文体,兴起于战国,盛行于汉代.当五言诗在汉末成长起来的时候,魏晋的赋仍然十分流行.曹植兄弟、建安七子以及两晋的诗人,都写了不少的赋作.建安诗人分题赋篇,左思赋三都而洛阳为之纸贵.然而,在旧的文学价值观念的衡量之下,“劝百而讽一”的赋是被贬斥的.历代诗词文的评论著作汗牛充栋,而有关论赋的专著,却仅元人祝尧的《古赋辨体》、清人李调元的《赋话》等几种部头很小的东西,近几十年对于一代文学正宗的汉赋的研究也是不够的,对魏晋以下一个时代的赋体文学的研究就更不多见了.本文即想在这方面做点粗浅的探索,愿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以文为赋”和“以赋为文”,可以说是宋代文学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因而也没有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成为宋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以敏税的学术眼光,关注到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在文学史的创新意义,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一)文、赋相参是宋型文化的产物。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宋以前,它经历了古赋(包括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咏物小赋以及杂赋)、徘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