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当前阶段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全面的深入分析,指出城市文化是公共艺术得以有效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市文化的发展则会对公共艺术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分别从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与城市文化的自觉构建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索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旨在充分利用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优势,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共管理面临着公共问题凸显化、公共事件高危化、公共服务职业化的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从公共管理教育的角度看,就是要善于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梳理了城市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使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以在活态城市文化特色上构成统一整体,为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活态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设计要避免空间无内涵的城市美化设计,强调与自然规律的结合,强调特定场所精神的挖掘延续,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体验和满足人类心理需求为最终目的,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场所精神,尊重人。特定环境氛围中的公共艺术应该把尊重场所精神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和建造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除设计思维、观念、方法与手段本身的不断演绎变化,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始终与之同频共振。不同时期,作为介入景观的公共艺术的介入程度、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有所不同。论文对百年来公共艺术在西方城市景观中的角色演绎,揭示出艺术介入城市空间后,从塑造城市空间审美的重要力量转向生态美学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进程中,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物理空间走向精神场域的构建,成为当今城市景观最具鲜活的视觉文本,从而进一步认识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艺术由于其广泛、开放地存放于城市公共空闻,用其生动鲜明具像可视的艺术形态,铭刻、叙述、表现着城市的故事、历史文脉、市民风情、社会理想,代表着城市大众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它是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栽体和传播媒体.城市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文化和个性气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公共艺术在不同类型城市文化的形成中所发挥的深刻而细致的作用。通过阐述目前国内城市在快速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合肥本地的城市发展和公共艺术现状,解答怎样利用公共艺术结合自身地域特色从而有力塑造鲜明的城市文化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在推动人居环境的人文景观构建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公共艺术规划是构建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建设中将公共艺术纳入专项规划存在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探讨了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的性质、实施主体与参与方式;指出构建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景观体系对塑造城市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艺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步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生产工业化所带来的人文建设和环境景观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都市风貌的急剧变化,已造成了现代人新的环境价值观。同时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空间的改观已成为新世纪重要的设计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营造学思结合、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公务人员,作者提出了培养应用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五个一"模式,对"五个一"模式的构成体系、特色平台的构建、特色载体的创新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中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注重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中融入公共艺术,能够实现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良好传承,并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旨在对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并从整体性设计的城市文化、规划、建筑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综合化与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对工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应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一是加大教育机制改革力度,二是学习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着力于定位"基本要求加特色",四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六是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培养平台,对创新人才进行项目开发实战培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还应该通过设立"创新人才特区"、制定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政策、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等措施,营造浓厚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面临较大的瓶颈。在矿业类专业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型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使我校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对矿业类人才的新要求、新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六个"1+1"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甘肃联合大学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明显区别于本科艺术设计教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学分制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和时间安排,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严谨学风,以建立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到2017年要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较全国率先三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17年,重庆市广大的农村地区都将步入全面小康的水平。目前,重庆市现在有人口3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00万,农村人口2000万,预计到2017年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也将接近70%,但还将有6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而这600多万农村人口是否能步入小康社会,将直接影响到重庆市在2017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动江苏区域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为江苏沿海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沿海开发对人才的需求、沿海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沿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接轨的几点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及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的现状,在剖析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从专业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对中部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