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嘉靖十五年皇子出生诏成为嘉靖朝安南事件爆发的导火线。礼部尚书夏言、严嵩基于传统的宗藩之义提出征讨安南的主张,这一提议很可能契合了嘉靖帝的意愿;而黎氏旧臣郑惟憭等赴明告难给嘉靖帝决意征讨安南提供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明朝出兵征讨安南的决议正式出台。征南之役由于遭到相当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对,以及受到安南莫氏外交行为方式变化的影响,过程极其曲折,三起三落。勘处安南的政策发生了一个从起初的"兴灭继绝"到震慑降服莫氏的转变,这一政策发轫于嘉靖十五年十一月廷议,经兵部左侍郎潘珍初步提出设想,成于毛伯温,并获得云南、两广地方官员的支持。明廷最后实施的莫登庸归降方案,最初由武定侯郭勋提出思路和措施,经林希元完善后形成一套可行性方案,由征南军统帅将官通过在与莫登庸方面往还谈判的过程中最终达成。明朝降安南国为都统使司实质上改变明朝与安南原本的宗藩关系为中央与土司的羁縻关系;承认莫登庸政权,造成安南黎、莫南北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明朝宣德年间,北部湾钦州四峒之民叛附安南,历百余年后才归复中国。百余年间围绕着四峒之民叛附与归复,明朝政权主要以招抚为主。后因安南国内政局变幻,安南莫氏政权将四峒之地归还明朝。在四峒的归复历程中,中原王朝注意施行文化感召,并以羁縻之治来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四峒之民则通过构建汉将后裔英雄祖先故事,以此来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些行为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软实力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永乐初,明太宗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双方藩属关系得以维系。但此过程中,安南不断侵扰边地、攻占明朝其他藩属国,违背了明朝所主导的藩属体系下“字小事大”“保藩固圉”等原则及交邻政策,最终以陈天平事件为导火索,明太宗则决定以“兴灭继绝”的方式重立陈氏。胡汉苍截杀陈天平后,明太宗派兵征讨安南,并“郡县其地”,将其直接纳入明朝的统治范围。无论“兴灭继绝”还是“郡县其地”,都体现了明太宗对安南政策的连续性,以及藩属体系演进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朝时期,朝鲜使臣频繁出使明朝,由于其另一身份为精通汉学的文人,因此与同样深受中国影响的域外文人进行了文学交流:李安讷同孔闻謤的诗歌酬唱,体现了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金尚宪与吴大斌的惺惺相惜,体现了文人间的友好情谊;李醉光与安南使者冯克宽、琉球使者蔡坚的文学往来,体现了朝鲜文学在安南等国的影响.朝鲜使臣在出使明朝的过程中,以文学为裁体,同域外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从洪武至正统的八十余年间,明朝在藩属体系原则下对安南、占城之间的冲突展开调停,过程中经历由德治安抚到务实收缩的转变。明廷在经历洪武时期怀柔安抚、永乐时期征战安南和占城背弃后,从宣德年间开始,处理双方冲突的态度逐渐从“事大字小”转向“各止其所”。随后,安、占两国在奉明朝正朔一途上,也由勤勉逐渐转向敷衍。归根结底,明代早期的周边邦交关系建立在国家实力强大、保境固边需要及儒家文化认同之上。随着安、占之间的冲突逐渐背离明廷的初衷,以及明廷自身国力衰退和防御重心的转移,彰显仁德的理想化调停政策变得难以维持。统治者和越来越多的士大夫阶层开始主张以“各止其所”的务实态度处理安、占矛盾。此后,明朝对周边邦交进行收缩,安南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小天朝”,占城则在历史上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6.
高骈是唐末历史上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将,享有较高的声望。公元853年,李涿任安南都护。他为政贪暴,安南人多为不满,地方酋长遂与南诏军合势攻陷了安南。咸通五年(864),高骈调任安南都护。高骈至安南后,聚集五管之兵,击溃了南诏军队,收复了交州郡邑。高骈在安南时,广施善政,他派人疏通了从广州到交州的海路,加强了交广之间的联系;他又重修大罗城,恢复了当地的社会生产秩序。他在任期间对安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当地人尊为“高王”。  相似文献   

7.
伟民 《社区》2001,(3):79-79
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连连受挫,公开表示不缴纳联合国会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愤怒谴责美国这一无赖行为。  相似文献   

8.
安南大家阮攸,其汉文咏史诗秉承中越两国文学传统,并有所继承与拓展.就继承而言,有异于其他安南诗人的新特征,即诗中突出表现出对古代中华文人文笔擅长、爱国忧民、洁身自好等优秀品质的自觉追慕之情;灵活的诗体体式选择,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兼收并取的意识;咏史以抒怀、借古讽今等具体写法上,呈现出个性化色彩.就情感表达领域拓展而言,突破以往中、越文人在同一民族、国家内部咏史诸题义,表达出安南本土民族、国家意识,具有安南民族、国家代言人的品格,在咏史诗史上具有某种程度拓展.当然,就其政治倾向而言,则是对宗主国清王朝的一种叛逆.  相似文献   

9.
安南的干净     
考尔·比斯 《社区》2012,(35):17-17
十年秘书长生涯,他曾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巅,也一度在重压之下抑郁失语。他就是科菲·安南。或许很多人都记忆犹新,那一刻,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黑人激扬地说,自己可以踏出联合国的大门。但联合国却离不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回望安南十年路,功过是非无须多言,我只想说,即便出身有别,奋斗的路上却有言不尽的相同。美国《纽约时报》曾用大篇幅连载安南的故事。安南是个不那么出色的小伙子,至少毕业的时候是那样的。进入联合国,他只能从最低职位做起,而且,他常推诿一些工作.更不愿意过多接触直属上司。“他简直不适合待在那里。因为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最终只有一条路——离开。”  相似文献   

10.
元至元年间,赛典赤·赡思丁主政云南,在元朝与安南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他做了力所能及的协调与安抚工作,有力地缓和了双边的对峙局面,加强了友好往来。本文即通过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去世后,安南国王对他充满感激与伤悼之情的祭文,反映了滇越关系史上这一段鲜为人知、真实而又珍贵的历史片断。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番波折而产生的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已于今年元月回日正式上任。这位原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为联合国已经服务了34年,对联合国事务相当熟悉。由于他的5年任期至2001年12月届满,所以他将挑起联合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重担走向21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联合国全体会议于去年间月间日以口头表决的方式正式通过决议,任命来自西非国家加纳的安南为新的秘书长,从而给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西方大国和非洲国家围绕秘书长人选问题展开的紧张激烈的斗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也使由非洲人连续担任两任秘书长的愿望得以实现。安南不仅成为非…  相似文献   

12.
四夷馆是我国明朝时期设立的一个负责翻译外交文书以及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正是到明朝初年我国才有这样一个正式的翻译机构,它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翻译学校。明朝设立四夷馆的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四夷馆设立之初教师为通事,学生为举人、监生年少者。作为一个政府机构,它的发展变迁与明朝政府的发展息息相关。到清初,四夷馆被清政府接手,更名为四译馆,后又与会同馆合并,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19日动身前往巴格达,2月22日,安南同伊拉克领导人就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图为安南在巴格达会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相似文献   

14.
耗时十余年的南诏入犯唐朝安南都护府的战争,不仅对唐代南疆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同时也使已是强弩之末的唐帝国遭受沉重的创伤并由此导致国家安全的严重危机。战争折射出安南都护府在唐代边疆防御体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它既是唐王朝用以经略西南边疆的军事基地,也是防范南诏内犯的边塞铁篱。南诏的兴起使安南都护府失去其西北屏藩,唐朝的南部、西南边疆也因此失去彼此制约的平衡。而南诏对安南的频频进犯,则直接击溃了自唐初以来帝国精心构建的边疆防御体系。安南失陷,敲响了唐亡的警钟。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与女真族(满族),分别是建立了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元朝和清朝的统治民族,在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明朝统治时期,他们都给明朝的统治者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同样作为东北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与女真(满族)在民族性格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别。这些差别不仅导致了民族发展的不同,也决定他们所建立的王朝统治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16.
元朝帝室北迁之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在近三个世纪的对峙时期,明朝与”北元”的和战关系不断,经济文化交往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着.明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对蒙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蒙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同时从长远的观点看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朝天启初年,四川永宁、贵州水西土司奢崇明、安邦彦趁明末社会矛盾激化之际,起兵与明朝中央政府相抗衡,战争波及云南、广东、湖广,持续时间近十年。从平定过程中暴露出明朝政府国力的虚弱、治军的缺陷等不利因素,致使战争迟迟不得平定,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遣使的历史由来已久,创作了不少有关的出使文学作品。使安南的中国使臣创作的一系列使安南作品(以下统称使交作品),记录使途见闻及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感受。他们还与接伴的安南官员或国王互相唱和诗。这些诗歌既有文学价值,又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伟民 《社区》2001,(Z1)
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连连受挫,公开表示不缴纳联合国会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愤怒谴责美国这一无赖行为  相似文献   

20.
蔡志国 《金陵瞭望》2005,(17):36-37
谈及肃贪,不能不想到明朝初年。在中国刑法史上。明朝独具特色。其最为特别之处,当属以严刑峻罚惩治贪官污吏。尤其明初是著名的重刑时期,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犯罪猖獗、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应从明初重罚贪官污吏得到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