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因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身体上的国境线》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小说的艺术特色上,尤其是对男主人公恋爱对象的塑造上,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作者所描述的切身经历的跨国恋爱,包含着对国境线外女性角色的期待和作为猎奇的旅行者形象对性爱的追逐与体验。这种对女性身体直白的探索,对爱情的性与爱的分解,又注定会导致爱情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3.
从性别视角梳理、解读爱默生的作品、日志与信件,还原了一位开明、温情、慈爱的爱默生形象。他对女性的特质、美德与贡献的肯定,对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权利的鼓励,对爱情中灵魂交融的执着,以及他对婚姻的赞美和责任都一扫独居离索、冥思苦想的超验主义者的冷峻和乏味。几位重要的女性成就了爱默生,塑造了他关于女性、婚姻与爱情的观点,这在其书信与日志中有充分地体现。  相似文献   

4.
《鲁克丽丝受辱记》中的贞女鲁克丽丝的贞洁形象是源于男性视野观照下的贞女。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莎士比亚的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在《鲁克丽丝受辱记》中张扬了人性,将人性在"德"与"美"中表现出来,将人性与美德联系起来,并赋予"真"的人性以崇高地位。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体现为美貌与美德并重,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形象是以两种空洞的能指在他人的言语中被塑造的.奥菲利娅充满神性的失语的弱者形象实际上暗含了莎士比亚对女性世界的某种不公正的价值判断.奥菲利娅是以性无知的贞纯的形象在环境的压制及自我的性压抑中被塑造.这些都反映了男性对女性世界的价值判断和男性对自身形象地位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论《简&#183;爱》中反叛男权传统的视角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西方文学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女性常被塑造成天使或魔鬼。为了挑战对女性的传统定位、清算男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扭曲,一些女作家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其作品中出现了颠覆与破坏传统的新女性。《简.爱》中成功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激发了女性的觉醒意识,为促进女性在婚姻与爱情面前与男性平等确立了公正、典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呼唤人性的解放。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洁是新时期前十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展示,以对女性奉为首位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密切关注而给新时期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中,张洁分别塑造了一系列当代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笔者认为,这些形象无碍于其外表的美丑,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张洁通过这些人物,展示了一系列爱情、婚姻和家庭领域里的重大问题:如爱情和婚姻相修离的问题、知识女性理想化的爱情境界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的冲…  相似文献   

9.
在父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学中,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刻划有两种趋向:一类是"灾星"形象,一类是"天使"形象,二者都有扭曲与片面的倾向.真正站在女权立场,表达女性呼声,探求解决妇女问题途径的是四位男性戏剧大师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易卜生.他们立足于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之下,既具共性又富个性,但整体上呈现理性化、精神化、深入化表现女性抗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一直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客体。任何民族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载体。作为图像存在的女性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某一时代的女性生存方式,并隐含着当时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与评判取向。中西方画家虽然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文明体系,其绘画创作手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却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男性画家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无论美丑、丰腴、娇弱,都是男性审美标准的体现,展示了艺术家对女性的感受,表达了男性自我对人类另一半的艺术审视和沉思。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对立体,通过剖析这些矛盾对立体发现,维纳斯是堕落凡间的女性,是"情欲"的化身;阿都尼斯是"美"的化身,他抗拒"情欲"的玷污,但最终还是为"时间"所摧毁;诗中的"变形"是对奥维德的反动。  相似文献   

12.
张洁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处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行为的矛盾之中。作家的爱情理想由建构到解构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与悲壮。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坛也是一位文学巨匠。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对女性的看法是守旧的、遵循传统观念的。如果说他对女性的看法确实有所进步,那么他只是在男性霸权内进行了改革。他对女性的看法仍然与当时的道德伦理观一致。他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反映真实的生活情况,而狭隘的社会观念和莎士比亚本身是男性的事实,使在他刻画女性人物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视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男性霸权压迫下女性沦为边缘地位的"他者"现状,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对女性群体的人文主义关照。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喜剧对女性群体的重新诠释突破了父权话语机制下对女性的传统定义和歧视。其书写的女性跃于文本中心主体位置,她们独立自主,质疑并挑战男权,彰显了鲜明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追求。同时,强大的男性霸权又牢牢桎梏着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使女性难以真正走出父权的阴影,体现出莎翁对女性恶劣的生存困境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路遥小说中的爱情模式和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李娃传》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路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勋章和地母两种不同的特质。由此,我们发现了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下男性对女性的两种品格形象。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产生、地位、类型 ,女性形象的演变等各方面入手 ,分析探讨女性形象的内涵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男权社会所确定。女性生活家庭化、人生价值取向家庭化 ,致使女性的追求多局限于爱情婚姻及家庭。女性的觉醒成长缓慢与男性文化对女性的期待规约、女权理论的不完善及女性自身的弱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哈代:男权神话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然而,在男性所创作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作者情感抒发的载体。哈代以男性的观察视角、男性的叙述模式和男性的话语将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塑造成企图反抗、有所追求的但具有美德的女性形象,但是仍然不得不依附于男性,屈于从属地位,体现了男性文学中妇女的理想模式。如果我们说哈代是位戴着面具的男权神话的缔造者,那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哈代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而真正的本质是他通过语言叙述暴力,对这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进行歪曲、压抑和扼杀,表现出他自身以及男权社会对这类女性潜在的恐惧与焦虑。  相似文献   

18.
女性文摘     
王莎烈在2007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撰文《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观》中指出,莎士比亚喜剧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敢做敢为的青年男女的艺术形象,但这些男女(尤其是男性)人物身上仍然残留着父权制的道德观念,他们既追求爱情的幸福,可是又摆脱不掉金钱、嫁妆对他们的诱惑。莎氏喜剧中的女性观念是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曹禺剧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他塑造了一系列大胆泼辣、个性鲜明、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众多怯懦、无力的男性形象。这种女性崇拜意识与其童年生活、演戏经历密切相关。对女性的过分崇拜和长时间扮女角形成的自身“性别错位”使他的爱情、婚姻充满曲折。对众多怯懦、无力男性形象情感上的亲和与理智上的否定,则表达了他对“性别错位”产生的脆弱性格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情感的忽视。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则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情感的浓重的个人主义观念。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态与中西不同的经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