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全国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手术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眼科收治的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现将有关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7岁,2例有鼻及眼眶外伤史,合并鼻中隔偏曲5例,鼻息肉6例,35例曾在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史,病程3~15年不等。术前检查39例泪道冲洗均不通,按压泪囊有脓液或黏液溢出。1.2手术方法将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此时可见二者之接合骨缝。用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证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可靠性。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24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成功率、患者接受情况、安全性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23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溢泪情况,1例反复发作的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流泪,有效率达到95.83%。所有患者对术后泪囊区皮肤满意接受。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具有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减少炎症扩散风险、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牌护理在老年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鼻-鼻窦炎(双侧)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牌护理服务,包括流程化护理、爱心护理、无痛护理。比较两组术后4小时疼痛程度、术后第一个月复诊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小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个月复诊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实施品牌护理服务,可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复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以提高老年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34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行鼻中甲成形术,58例行鼻中甲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治疗效果以及随访一年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und-Kennedy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手术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2.41±1.22 vs 3.59±1.73,t=4.62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的VAS评价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χ~2=20.184,P0.05);对照组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18.97%)高于观察组3(3.95%),差异显著(χ~2=3.855,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时,应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鼻中甲进行保留和重塑,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鼻窦炎(CRS)伴鼻息肉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细菌以及变态反应等均可能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CRS)伴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但究其根本,总体还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患者鼻腔内结构不良引起。在目前条件下,手术是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和最有效方法。但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是否保留患者的中鼻甲,目前临床还没有达成相对统一的定论,保留与否双方各执一词,均有一定的理由和实践验证支撑。本研究就中鼻甲的解剖结构与生理作用、是否保留中鼻甲的相关主张、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嗅觉的影响以及特殊患者中鼻甲的处理等进行了相关论述,目的在于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鼻息肉患者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鼻内镜鼻息肉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确诊为结肠癌的72例老年病患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排序,36例奇数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手术,36例偶数为观察组,采用完整肠系膜切除手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有效性、复发率及随访1~3年,比较两组短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淋巴结清除数、吻合口漏及残端肿瘤残余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短期生存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具有术后出血少、有效降低了吻合口漏、残端肿瘤残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短期存活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展,老年人(≥65岁)手术的数量日益增多,胸部手术后可能引起各种严重呼吸道并发症,尤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病率可高达40%,占术后死亡的25%左右[1]。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200例老年食管癌、肺癌患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呼吸道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因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53例,女47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其中食管癌102例,肺癌98例;术前有吸烟史者104例,饮酒者43例,慢性支气管炎86例,术后发生肺炎1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平均存活45个月。上述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适应手术治疗。2护理2.1术前护理2.1.1知识宣教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咳嗽、排痰、胸部物理治疗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意义。指导其按时刷牙、漱口,戒烟、戒酒,积极防止呼吸道感染。据统计吸烟病人术后PPC的发生率约为非吸烟者的4~6倍[2];指导患者练习吹气球、吹瓶子、爬楼梯等以增加肺活量。2.1.2呼吸功能锻炼术前5 d开始,包括:①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经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辅助检查和实际病情,分别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半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及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1年。疗效76例病例中,优50例,良19例,可7例,差0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优良率为90.79%。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原则指导下,符合外科手术治疗条件的应尽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后早期行歪鼻-鼻中隔偏曲的手术矫治方法,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8例外伤性歪鼻-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对鼻外伤后10~21天的患者进行闭合性鼻骨复位及鼻中隔矫正术或经鼻外径路行开放性鼻骨复位术及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所有患者外鼻畸形矫正,鼻外形恢复良好,鼻腔通气功能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伤性歪鼻-鼻中隔偏曲患者在伤后早期可行功能性鼻整形手术,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6例垂体腺瘤患者行术前CT、MRI扫描及内分泌检查后,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实施有效的整体性专科护理、细节性护理及心理干预。结果肿瘤全切54例,次全切1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1例术后一侧视力下降,治疗3月后好转。37例头痛症状消失。22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尿崩症、鼻粘膜感染、脑脊液漏、视力下降等。48例获得6~36个月随访,1例2年后复发。积极有效的护患交流、指导、心理暗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9天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需经病理才能确诊,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开展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资料100例,统计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各项检查结果、既往病史、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情况,为100例患者开展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总结应用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高血压15例,心力衰竭1例,尿路感染1例,高血压危象1例,压疮1例,肺部感染2例以及下肢静脉血栓1例,在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地风险评估,同时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00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期以及麻醉期,术后重症患者转移到内科继续治疗,剩余患者开展对症治疗,10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地风险评估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于我院接受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例,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护理。结果 7例患者均得到了针对性的护理,病康复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对腮腺全叶切除手术的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因腮腺区病变行腮腺全叶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的护理体会.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创口疤痕不明显,咀嚼功能正常,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腮腺全叶切除手术的患者予以正确的围手术护理,有助于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其生理机能低下,生病后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而重,常常危急生命,易发生意外。我科室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于我院接受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例,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一定的预防与护理。结果 7例患者均得到了针对性的护理,康复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科28例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不同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肺大疱切除并肺减容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并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后第3、6个月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值、呼吸困难指数.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组,带管时间4~22天,术后复发率高达70%;手术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4天,随访血气分析数值、呼吸困难指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胸腔镜手术组无死亡,开胸手术组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及心律失常.结论 对该疾病患者,及早外科处理能及时缓解临床症状.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可以改善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PaO2、PaCO2、呼吸困难指数等指标,提高术后远期生活质量,胸腔镜手术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将我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接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手术治疗,并且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处理,包括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病情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眼部检查及护理等,总结分析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80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同时平稳度过手术期,并且并无感染、切口不愈、出血、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发生。术前80例患者的患眼视力均值为0.13±0.08,术后患眼视力均值达到0.51±0.29,术后患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对8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知,满意率高达97.50%(78/80)。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属于眼科常见疾病,除了要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外,还要加强其临床护理,尤其要做好并发症预防、眼部检查及护理,以及严密观察病情与做好营养支持等,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眼视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途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