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文明栖息的园地,是长时间以来中国人们不断开拓发展所形成的文明结晶。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从小学教育开始是最好的发端。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主要在于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对教学的补充,以及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小学生观念形态、思想文化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要掌握教材的知识,又要提升自身的文字感悟能力与应用能力,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来,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典文化的重要性,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本文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讲解,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价值契合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将两者相契合,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泰山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又集合了齐鲁文化的双重底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政治、文化因素形成了泰山崇拜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道教影响与泰山产生了诸多交集,并相互融合。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对道教与泰山崇拜进行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学要充分考虑该地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与主题相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语言学科,其功能不仅仅是保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而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不仅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还能够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按照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这样有助于中职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小学古诗词教育,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生接触古诗词的时间相对较短,头脑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古诗词学习框架,加之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教育与学生发展不相契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正因如此,加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研究力度,积极设计策略改进并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重要且必要,必须对之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应该代代相传,应该引以为豪。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以语文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平台。同时,这样的语文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一点点是完全不够的,需要不断地挖掘、探索中国的文化遗产,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把传统文化渗透进去,努力让学生学好语文,写汉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探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须有稳定而强大的平台,语文课堂应一马当先。本文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和语文知识相联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李洁 《职业》2011,(8):129-129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2.
何继新  纪章然 《城市》2022,(8):54-63
绿色建筑是新时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绿色建筑的发展逻辑可以从生态性、文化性、认同性及技术性4个层面进行探析。具体来看,生态性决定了绿色建筑双重文化契合的价值逻辑,政府是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核心动力,通过绿色化手段推动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实现;文化性规划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逻辑,文化是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基础,文化契合突出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供需匹配的关键任务;认同性描绘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行动逻辑,文化和消费共生推动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消费文化转型的同时,应重视多维主体的协作;技术性影响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逻辑,文化互动体验模式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参与分享,文化价值评估是提升绿色建筑文化认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正所谓“有历史的民族才有未来”,对于传统文化中精华文化的继承需要贯彻到当代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传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尤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当代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技相结合的原则,始终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标准,为初中生语文教学塑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洁琼 《现代交际》2014,(3):164-164
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特殊文字表达形式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存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在现实教学中,发现我们的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文言文就害怕,甚至抵触,这使我们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陷入了尴尬。因此,拓展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文言文成绩,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简贵超 《职业》2012,(15):180-181
在信息时代的当下,中华传统的书法与中职学生渐行渐远,中职的书法教育遭遇现实的尴尬。本文从语文教学与书法教育的关系及当下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现状,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纳入书法教育的策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文颖 《现代妇女》2013,(11):33-34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快速的融入中国文化,并开花结果,引申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看似是由于一个工农革命的偶然环境所导致的,实际上却是马克思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的一种必然结果。我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与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有着必然联系的。“重民”、“大同”等都是我国思想的精粹所在,而这又恰恰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相契合。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早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儒、释、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儒道文化作为中国本土产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从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的分析入手,找出儒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进而追寻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饱含丰富的知识营养,但是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飞速发展,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文章主要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研究具体的渗透策略,从而为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封明浩 《职业》2014,(21):143-144
本文提出,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要丰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将乡土地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变传统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改变教学形式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凸现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中职学生的自豪感及服务家乡的意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智慧总和,它由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千,博大精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保证文化的传承性,又要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手中发扬光大,于教师而言,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