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莉 《现代交际》2012,(7):97-98
中国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影响,使初学中国绘画的学生在“中西绘画结合”“西画中国画方法宣染”“中国画西方绘画方式描绘”的多种形式之中迷失方向.所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是搞好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中国绘画中“线”的发展、特征与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绘画教学的内容和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翰  曹佳望 《公关世界》2022,(18):127-129
高等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开设,核心是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重点是创新能力培育、内容是中华优秀文化和艺术经典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美育进行交叉融合,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本文从《中国传统器乐》美育课程出发,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器乐美育课程进行探讨,希望通过立德树人与美育相融合,达成核心、重点、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课程,它是对中国儒家、道家、佛教、玄学及古代艺术的全面阐述。本文就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为研究方向,从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开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及教材建设,最后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意在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姗姗 《公关世界》2023,(16):117-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具有较为丰富的美育价值。在高校美育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之间的联系性,以美育课程、美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切入点,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洋 《公关世界》2024,(5):13-15
海南黎族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中非遗文化传承的融合策略,旨在提高非遗文化的传承效果和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据媒体报道,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颖的养老模式,近来已在江苏省太仓市城乡退休养老人员中悄然兴起。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给老人“精神赡养”,以期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区的艺术课程保有英式的文化因素,在教育的统一与整合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综合学习显得尤为明显。进入21世纪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就率先提出了教育制度改革的问题,草议了香港教育发展的蓝图,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提倡均衡的发展教育。并提出了"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制度,在提倡保存不同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远景。新课程将所有学科统整为八大领域,其中艺术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不单提出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舞蹈、媒体艺术等艺术学科的综合学习,更鼓励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本文将香港地区的艺术综合课程做以全面的介绍,将对大陆地区的艺术课程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李钧 《职业》2022,(11):76-78
本文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基于职教理念对中职专业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剖析了中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五个痛点,提出了传统专业课程的调整与改革、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开发、素养类的美育德育课程开发、“三段四美能”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产学相长的专业教学模式建立五种破解痛点之法,并以实践案例加以佐证,以期为广大专业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民间脸谱艺术作为中国原创艺术的瑰宝闪耀着绚丽的光芒,其历史悠久,内蕴丰富,而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侯氏社火脸谱"又在其中独具特色。将济南侯氏社火脸谱引入美术课堂,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引入美术教学,将有利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深化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和热爱。  相似文献   

10.
刘鑫 《公关世界》2022,(12):144-146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高校文化传承,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高校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没有冲突,同时更便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文化传承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由此,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将地方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又能深入研究地方文化、开阔师生学术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风俗一方情,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孕育了她独有的文化艺术,这里有着缤纷而丰富、古朴而深邃的满族传统地域文化遗存,满族剪纸艺术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长白山下古老而独特的剪纸文化,生于斯,兴于斯,传于斯,在这片粗犷豪迈的地域中独具特色,为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剪出了一片春色,同时也为课程改革注入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核心力量。针对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最好的应对措施。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来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融合、传承和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北“花儿”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花儿”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和民间瑰宝的代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对临夏“花儿”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对其进一步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反哺”现象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反哺”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是与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可并行相容的新型文化传承模式。本文主要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反哺”现状和“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 护和传承。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活化文化的代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不可或缺,文化强国建设 中,非遗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鞍山的文化强市发展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民间文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色课程。结合时代语境,民间文学课程建设如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下,立足文学特质,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优化课程质量,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探索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金课"建设路径是今后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现今,我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发展完全,要做的是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再发展、创新。文化的传承要从小开始培养文化传承意识,例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和创新以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探索学习,都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围绕这个主题,探讨有关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  相似文献   

20.
云瑶  清风 《老年世界》2008,(5):36-37
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文字与图案素来为人们熟知与喜爱,它喻示着人们良好的诉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体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还属吉祥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