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伍尔夫的名作《到灯塔去》中,以拉姆齐先生为代表的男性和以拉姆齐夫人及莉丽为代表的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分别对“知识”不同的理解。在小说中,男性将“知识”理解为对世界万物的认知,而女性则认为“知识”是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在伍尔夫最终描画的理想场景中,这两种不同的“知识”得到了融合,体现为建立在了悟人生真谛基础上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赋予新的内涵。青年民族干部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帮助青年民族干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念意识,并将之内化为青年民族干部的日常生活,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与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不同,常人方法学以“普通人”为观察视角,以日常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日常问题为导向,形成了“场景性”“索引性”“权宜性”“自反性”分析等系统研究方法,能够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实践走进青年民族干部日常生活的内在机理。由此,在青年民族干部的成长场景下,应以民族政策为权宜参照,以共享知识体系指向“共同体知识”,通过保持“政策”与“文化”的自反性和可说明性,以期在青年民族干部的日常生活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好的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知识,从而达到从“教会”向“学会”到“会学”的方向发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樊袁利 《现代妇女》2014,(9):268-268
文章整理了《飘》中关于爱情和浪漫的一些经典的场景描写,米切尔以她敏锐的女性视角为读者描写了至今都难以超越的浪漫爱情,展示了她的女性才华。  相似文献   

5.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特别是“说”,由于缺乏真实交际的场景。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这时就特别需要孩子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潢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如能采用“类比”与“转化”法,充分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逐步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不但可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还可以其减少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引发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笔者对此谈几点作法与体会。一、加强对比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平面几何,所以在?..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告诉我们“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像动词(即知识乃是一种“探究的活动”),而不是名词(即知识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力图将学生从课本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让学生真正能做到“以物明理”、“见物思理”,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阮保荣 《职业》2011,(6):30-31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目前,在高职院校所倡导的“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个或多个“任务”当中,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课教学突显实际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本课以任务教学为引领、情景教学为手段,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复杂的学习内容简单化,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与技能的操练,达到以发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效果,克服了就知识讲知识的陈旧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四学”即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听中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一定的声响作用于学生的耳朵,以引起学生个体产生变化,从而获取知识。它包括教师的讲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播放的音乐、录音等。“看中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一定的视觉材料作用于学生的眼睛,以引起学生个体产生变化,从而获取知识。它可以包括教师提供的教材、板书设计、教具和录像材料等。“做中学”是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或个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杜慧珺  那卓群 《现代妇女》2013,(12):269-270
小说性爱描写的普遍性,归根结底,来自普遍人性的需要。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个体生命意识自觉的社会进步,也是性文化商业化的消极后果。作家艺术人格的“升华”,是使性爱描写“富有社会价值”和“可供欣赏”的关健。不难发现,隐藏在“无性不成书”的滚滚潮流深层的,是文化消费心理的“无性不读书”。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能给学生以知识或简单的技能,而在于是否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知识纷繁杂乱,软件种类也是层出不穷,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合理的“取舍”,才能真正地开展有效教学,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同时也作为学习者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即谓之“得”.  相似文献   

13.
赵美娇 《现代交际》2013,(12):146-146
老师就像一个导演,而语文课堂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的场景,轻松的课堂氛围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出色的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有兴趣有信心,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为知识而知识的陋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就不能形成高的英语素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知识“活起来”,就要改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古诗注重城市风景的意境创作,且赋予每一处风景独特的意境。筛选出118首含有描写襄阳古城风景的古诗,利用共现网络、词频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包括古城、岘山等群山和汉江为主的古城风景物象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从风景物象、“观象”方式和意象组成三个层面整体理解古城意境形成。文章提出了“观象”方式是在诗人驻点和观看视角等行征方式下的视觉重组,意象组成是诗人对视觉重组后场景的情感赋予。研究结果对寻求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下的古城可持续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为城市规划“留住乡愁”的时代要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授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学习,由“学会”到“会学”。教师的传道工作就要如同让学生在干涸的大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田野     
以引用描写春天的诗句开头,直接“点题定位”。 中间运用大量比喻,承接着开头的“定位”“寻找舂的足迹”,对春天田野中的景致:“河中的小鱼、柳树、油菜花、蚕豆花”等进行了详细的形象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9.
秦凤英 《现代交际》2011,(5):207-207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引发思维“冲突”“发散”“开放”和“拓展”,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活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日积月累,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把学生当做大写的“人”,而且是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生生的入,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