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是壮族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画面规模之宏大,画象之高大密集,风格之古朴独特,作画条件之艰险,为国内外所罕见。五十年代以来,专家们对崖壁画的年代、族属、性质、内容和颜料等问题都有了论述,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 1985年11月9日至24日,广西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一次多学科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团”,前往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县的崖画点进行了实地考察。笔者荣幸参加了这次考察。根据考察团的要求,在考察期间,笔者分别在宁明县花山,龙州县棉江花  相似文献   

2.
1989年,由覃圣敏主编《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正式出版,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在北京大规模展出壮学研究成果。之后,为了破译壮泰同源的"密码",覃圣敏和课题组的专家们在事业的盛年期,用长达13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五卷本,约300万字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该书出版后,于2004年获得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覃圣敏和课题组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肯定,希望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其他东盟国家的侗台语民族进行对比研究。覃圣敏可谓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年十月在南宁召开的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年会结束时,秘书处和广西区民委安排我们去宁明县参观了珠山,龙峡、高山和花山的崖壁画,并就地组织了学术讨论。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暨学术讨论会”。在考察团团长张声震同志率领下,我有幸再次对左江、明江两岸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四县近二十处崖壁画进行了重点考察。在此以前,我曾去甘肃省嘉峪关市踏察  相似文献   

4.
广西左江崖壁画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流域及其支流明江的两岸峭壁上,共有79个地点178处280个画组,延绵达二百多公里,是举世无双的一处崖壁画,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到过这里一睹壁画之雄伟的人,无不赞叹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艺术上的光辉成就。然而,以前却找不到一本比较全面系统介绍崖画的书籍。人们盼望已久的这样一本书,现在终于和大家见面,这就是《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本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广西民族研究所覃圣敏(壮族)主编,其中彩版由深圳美光彩色印刷股份公司印刷,于1987年1月正式出版。全书为787×1092十六开本。文字共计36万字,插图80页,其中彩色版32  相似文献   

5.
广西左江流域非临江崖壁画点的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左江流域现已发现的崖壁画点有七十九个。其中,沿左江分布、画壁面临左江的,称为临江的崖壁画点,约占90%。其他八个画点不同程度地远离左江(约2-14公里),占10%,我们称之为非临江崖壁画点,或远江崖壁画点(有人也称为旱地崖壁画点)。它们是:扶绥县的仙人山、吞平山、后底山、岜割山、岜赖山;崇左县的达宁山、干岜山、楞庙山(图一)。以上两类不同地点的崖壁画,经各方面专家几十年来的考察与研究,认为无论是临江的或非临江的,崖壁画的图象、艺术风格、作画技术都非常一致。画的内容大都反映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对祖先的崇拜。他们崇拜祖先对水旱灾害的抗御能力,崇拜  相似文献   

6.
1985年11月,有幸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团”,先后对广西南部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高山,龙州的棉江花山,崇左的驮角、驮柏,扶绥的吞平山、仙人山、岜赖山、岜割山、镇龙山等崖壁画地点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重点考察,使我对左江流域崖壁画的题材内容、年代、族属、艺术特色和社会功能等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由于篇幅所限,以上诸问题留作今后讨论,本文只对左江崖壁画  相似文献   

7.
左江两岸奇峰突兀,绿水青山,风光旖丽。而宏篇巨制、色泽鲜艳、风格粗犷的崖壁画,更为左江流域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瑰丽而神奇的色彩。左江崖壁画规模之大,居全国各崖壁画之冠,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笔者在对崖壁画分布区的地质情况作了初步考察后,感到该区地质景观类型多样,雄伟壮观,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可以成为崖壁画的参观游览胜地,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地质旅游区。一、左江崖壁画分布区的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广西左江流域岩溶地貌极为发育,尤其是沿江两岸奇峰峻秀,陡峭如削。为这种美丽如画的天然风光增色的是,在许多地方的峭壁上有着一幅幅用赤红颜料绘成的人,兽、物画卷,即是人们通称的“崖壁画”。当地壮人一般称有崖壁画的山为“岜来”,即花山。壮语中“岜”(Pa) 是“山”,“来”是“花”。左江崖壁画迄今已发现八十四个点,一百八十三处,绵延二百余公里。最大画幅长达二百二十一米,高四十米,画像一千八百多个。可见,左江崖壁画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为国内外所罕见,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左江崖壁画在史书上早有记载,但对崖  相似文献   

9.
《广西左江流域岩壁画考察与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了,在中国岩壁画研究史上这是一件大喜事,值得特别庆贺! 与此书大体同时出版的还有盖山林的《阴山岩画》和汪宁生的《云南沧源岩画的调查与研究》二书,这两部书略先于此书出版,也是值得庆贺的! 《左江流域崖壁画考查与研究》开始经营的时间较早(1956),从事临摹测绘的时间较长(经过多次调查临摹,最后一次在1987年,历时八个多月)。全书出18章,约36万言,图版用原色临摹(赫红色),少数用彩色版印刷,装帧精美。总起来看,在我国最近出版的三个岩壁画著作中,《左江流域岩  相似文献   

10.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一条从夜郎国流经广西直达番禺的水上通道曰“牂牁江”。然而自唐宋以降,广西诸水道何为汉之牂牁水道,则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出现了“左江牂牁说”、“右江牂牁说”、“融江牂牁说”以及“红水河牂牁说”四种意见。本文认为:今天广西的红水河及其上游主干流北盘江(在今贵州省),才是真正的汉之牂牁水道。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0年增刊上看到杨在道、马建治先生的《左江史画研究的重大突破》一文。该文研究的是广西左江花山崖壁画一处四组中的一幅画 (见《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中的临摹画图五一 )。作者断言该画表现的是《南越列传》中所记述的“婴齐入朝复归”这一历史事件。文章条分缕析地说图中的人像、头饰显示出婴齐的地位 ,说他脚下由小点构成的虚线就是婴齐到长安当人质和后来复归的来往路线。说右边那条由十五个小点构成的是他去长安时走的路程 ,计一万五千余里 (古里 )。当他走到半路 (第八…  相似文献   

12.
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崖壁画群,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画群之一,它以雄壮的气势、古朴粗犷的艺术造型和可以意会而不触摸及的神秘性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瞩目。笔者何幸,竟有机会对左江流域崖壁画作了实地考察!在秀丽多姿、奇峰挺拔的左江两岸,赭红色的画面在魏峨峻峭的悬崖上若隐若现,更增添了这青山幽谷的神秘气氛。纵观这些崖画,每个画面都以几乎雷同的手法勾勒出人物的轮廓,或四肢外张弯曲  相似文献   

13.
秦昆 《中国民族》2012,(7):66-69
龙州,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历史时期,依托左江国际商贸黄金水道,曾有过半个多世纪引以为骄傲的经济繁荣,赢得国"小香港"的美誉。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边境、左江上游,西与越南高平省和谅山省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和越南首都河内均不足200公里,沿边有国家水口一类口岸和科甲二类口岸,以及那花、布局、水口、科甲4个中越边民贸易互市点,是我国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陆路口岸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广西左江崖壁画,一些史籍上曾有过简略的记载,但多带神奇怪异的色彩,大多不足为训。解放后,先后在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县的沿江两岸和附近的崖壁上,发现崖壁画达68处之多,有关部门曾组织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学和美术等工作者在左江流域进行过多次实地调查考察和研究,不少同志还写有专文论述。然而,由于这些崖壁画都没有文字,所以对于它们的年代、族属、内容等关键问题,至今学术界仍然分歧很大。就年代而言,从主张  相似文献   

15.
在中越宗藩关系存续期间,越南派往中国的使臣,在途经广西左江流域时,面对谜一般的花山岩画,留下了较多的考察和描述文献.现存32份越南使臣留下的花山岩画文献,总体而论,文体类型多样,形成时间跨度大,描述层次深浅不一,反映出越南使臣不同的花山岩画形成观.越南使臣对花山岩画的较高关注度,其原因既有对异邦好奇的因素,也有对广西边境地区特殊关注的考量,更有可能受越南历代相沿的花山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编纂出版《广西大百科全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广西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本书的编撰过程以及将来的出版,对我们广西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这本书各分卷的编纂出版,各位学者、专家们前段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座各位负责编撰的《广西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从原来的4500多个条目,调整到现在的3800多个条目,并且已经完成了框架条目的设计,完成了部分样条的撰写,这些都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果。《广西大百科全书》编辑部对我们民族卷的工作进展在多次会议和简报上都给予了表扬,同时把我…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县崖壁画的实地考察,我们以为:左江流域崖壁画之中,虽有动物、圆形物及其他多种器物形象,但是,人物图像始终占据着主要画面。可以说,以人物图像为画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其显著特色。从人物图像及各类图形的分布特点看,左江上游和下游,尤其是上游临江点和下游远江点之间,所表现的主题不尽相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左江“瓯骆”人的原始宗教观念从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的历史演变。延绵二百多公里的雄伟而神秘的左江流域崖壁画,正是这种从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的长篇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8.
考察中国文化统一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在地表现形式,是“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的内容与东南沿海古代越人、西南濮人和左江区域原住民都有文化渊源,反映了春秋以来南部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区域文化统一性形成的历史图景。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主题的蛙图腾崇拜,吸收了仰韶文化蛙图腾崇拜元素而形成且独具地域特色;在民族分分合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骆越及其后裔的蛙图腾崇拜也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北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因而成为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一统多彩”是中国文化统一性的一种在地表现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左江崖壁画的主体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11月,在南宁召开的左江崖壁画考察团讨论会上,笔者曾提出左江崖壁画的主体是蛙神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一些同志评论说:这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观点,值得进一步深化。”(《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笔者当时的论述,还很粗浅。本文试图通过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结合考古学、历史学资料,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学者更多的指教。  相似文献   

20.
左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属珠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明江、水口河、黑水河等;流域主要包括我国广西的凭祥、龙州、上思、宁明、崇左、扶绥、邕宁、大新及天等等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方。左江流域多为石灰岩山区,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沿江两岸,奇峰挺拔,峭壁对峙,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景色迷人。一幅幅用赭红色颜料绘成的各种人物、动物和器物等画像,就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及附近如削似劈的悬崖峭壁上,俗称“崖壁画”。这些崖壁画不仅数量多,分布地域广,且规模宏大,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