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晚清史学科定位一度曾陷于尴尬失凭境地,治清代历史者无暇俯视晚清,治民国历史者不遑上溯清季,殆至上无依凭下缺延伸,无所归宿。近数年来,情形大变。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晚清史研究室牵头,欲聚合同仁,倡导晚清史学科独立格局,寻求清晰定位。盖因数年来该领域学人辛勤耕耘,追随者缕缕不辍,名山事业意识尤显,筚路蓝缕,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近代文学史,学术界一般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八十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有些同志鉴于中国近代史起迄年代说的变化,也主张将近代、现代文学史合起来,统称之为中国近代文学史,即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下限定为1949年。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史学界有部分同志主张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1949年,主要是认为历史分期应以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为标志。而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经济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史的分期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过去有人主张把清末革命党人进行革命的历史,分为两大时期:“从甲午(一八九四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以至乙巳(一九○五年)六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可以谓之兴中会时期。从乙巳六月同盟会成立以至辛亥(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可以谓之同盟会时期。”这是以兴中会为正统的偏见,无须深论。而近十余年来,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却没有对辛亥革命史的分期作探讨,只在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曾经涉及到辛亥革命史的分期,有如下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十年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界,明清史和近代史是两个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研究领域;但与此同时,两个在时间上接续的历史时段中间出现了一道鸿沟———两段历史各有其问题意识,学者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和历史叙述方式。但是,出自明清史的社会史研究者从他们的实践出发,对传统明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之间的这种断裂进行了反思。在更加多元和复杂、而非单线的问题意识之下,重新认识这一段历史的内在脉络,从而有可能使双方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2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数量庞大,但质量普遍较低。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萌发了撰写一部标准、规范近代史书的想法。从1926年准备到1934年历经八年创作完成了一部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中国近代史(精装全二册)》。该书史料丰富翔实,也兼顾现状梳理,提出了多项有价值的学术论断。该书自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后,两年内连续五次印刷,被推荐为大学生必读书目。该书是陈恭禄精心打磨的代  相似文献   

6.
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研究是一个老课题,又是近代贵州史上最辉煌灿烂,引人注目的几个课题之一。如果以一九四五年范文澜在延安草成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中“太平革命的余波”,“苗族起义军”一段作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基础上的第一个研究成果,那么,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如果把清末和民国年间撰写的其他著述、资料都计算在内,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7.
《云梦学刊》2010,31(2):57-57
《民国间古代文学研究名著导读》(王友胜、李鸿渊、林彬晖、李跃忠著)于2010年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本书所谓“民国间”,是指从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历时三十八年。全书共九章,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民国间古代文学通史、专题史名著导读;第三章.民国间断代文学史名著导读;第四章,民国间俗文学史、民间文学史名著导读;第五章,民国间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名著导读;第六章,民国间古代韵文研究名著导读;第七章,民国间古代散文研究名著导读:第八章,民国间古代小说研究名著导读;第九章,民国间古代戏剧研究名著导读。(杨年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无限苦难的历史;对这段历史,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而且应当不断提醒今人,警示后人。1840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陆续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多年,一直做着“天朝大国”、“天下中心”的清王朝的国门。英国率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M中芙南京条约》之后,其它列强纷纷步其后尘,接道而至。1840-1919年,短短80年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难以说述。这些不平等条约强…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通俗讲座》面世了。这是一本由主编单位部分研究人员和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部分近代史专业教师分工执笔写成的普及读物。全书着重概述了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人物和史事,共分四十二讲,计十七万多字。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一百一十年,包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侵略压榨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直至最后胜利的全过程,涉及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继承雍正掌握政柄之后,直到嘉庆四年(1796年)正月寿终正寝,操纵清朝统治机器达六十余年之久,是历史上一个颇为著名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内,清王朝彻底统一了全国,并且达到了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的顶峰,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就在他统治的时期内,清王朝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巨大历史转折,乾隆死后仅四十年,中国就被英国侵略者的枪炮砸开了大门,逐步沉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道光年,在历史年代学上有其特殊意义。中国历史的发展,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相应地,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也在这期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探讨道光年间文化的变化,是研究中国文化史所必须的,也有助于清史、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来新夏 《学术界》2003,(3):82-89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末一个封建王朝 ,同时它既是中华民族的融合者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括者。过去由于辛亥革命时期反满宣传过度的影响 ,清朝历史没有得到应有的准确认识和表述。上世纪 2 0年代编纂的《清史稿》又未尽如人意。因此 ,为世界瞩目的中国正史 ,一直没有一部足以为二十五史殿后的高水平《清史》出现 ,实在是中国这样一个历来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度的缺憾。新朝为旧朝编史是中国历史编纂事业中的重要传统。新中国建立后 ,即肩负着编纂清史与民国史的重任 ,而二百余年之清史的编纂 ,尤为当务之急。但数十年来由于种种人所周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是新世纪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李岚清同志在2003年1月28日的“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编写清史“要有世界眼光,要把清史放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中去分析、研究和评价。既要着眼中国历史的发展,又要联系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4.
公元 18 4 0年 ,即清道光二十二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又两个月 ,最终以清王朝宣布失败而告终。 184 2年 8月 2 9日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绝非仅只割地赔款、主权丧失的耻辱 ,更掀起了中西文明碰撞冲突的狂潮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动乱史、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 ,暴乱、起义、革命时有发生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各种思想纷纷…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4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了600多个城镇,并系统地提出了革命纲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与清王朝对峙达11年的农民政权,从而把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和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一样,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是认识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合理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行分期和建立完整的中国近代史体系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过去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主要侧重于从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1840—1919年)的过程中去探讨,这样势必会割断历史,使有的问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本文试图从完整的半殖民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18.
<正> 马麒,字阁臣,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出生于甘肃河州西乡(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回族,清末民国历任西宁镇总兵、蒙番宣慰使、甘边宁海镇守使、护军使、青海省政府主席,是青海近代史上重要的军阀、政治人物,也是马家在青海地区统治基业的主要开创者。他的一生不仅对马家军阀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近代青海社会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应广东省历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和暨南大学历史系的邀请,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孔飞立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教授专程来穗,八月六日在省社会科学院作学术报告,受到广东省历史学界的热烈欢迎.孔飞文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清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他着重介绍了美国汉学家研究清史的近况和研究清史的方法,提出了不少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清史的分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乡绅在中国的作用;宗族势力及宗教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等等.对于清史研究的方法问题,孔教授也作了全面的介绍,如区域性研究,对历史进行多元性的考察与分析等等.孔教授还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与会同行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至今已整整八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运动,齐鲁各书社出版了一套《义和团资料丛编》,其中包括《山东义和团案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荣孟源等编、《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路遥等编)、《山东教案史料》(山东师范学院近代史教研室廉立之、王守中编)、《1900-1901年俄国在华军事行动资料》(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董果良译)、《八国联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