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汉字的发明,曾经在中国文明史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今天.汉字已被认为是一种信息量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文字.最近又有人指出汉字将成为声控计算的第一语言,21世纪将成为汉语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汉字而骄傲,我们更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相似文献   

2.
越语中汉语借词的越语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在中国秦汉时期,作为文字载体的汉字就已开始传入越南(当时的交址地区),其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汉字曾被作为越南的正式文字,汉字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越语从汉语中借用的词汇(汉语借词、汉越词),现仍大量保留在越语中,并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意音文字之上,他们以反切法、假名等梵语与汉字汉文相接触的产物为基础,逐步建构了一套音素文字视角下的对汉字的解析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与现代认知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对言语理解的体系性模型,也即从语音知觉,到字词识别,到句法,再到语义的信息递进式加工次序惊人一致.传教士们这种对东亚语言的科学认知模式,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对东亚的语言尤其是汉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工具理性思路下的清末文字改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闯入中国的近代科学在"用"的层面上映衬出中国文字的落后及不适应.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在工具化、工具效率成为文化运动的最大追求,科学技术登上至高无上地位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有识之士按照工具理性的思路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改革者认为,不适于"用"的汉字是中国贫弱落后的罪魁祸首,因此文字的工具价值,即至易、至简、至捷是其文字改革--创制切音字活动的追求目标,而汉字同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则遭到冷落并被边缘化.这又成为一股文化趋势,这股趋势在客观上直接导向"欧化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废除汉文"主张.面对这一民族文化危机,另一些知识分子则以捍卫民族文化和人文价值的立场,驳斥了文字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的谬论.这一过程说明,片面强调工具理性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始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莱布尼茨在近代诠释学或解释学发展史上的巨大影响开始,试图说明他在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基础方面和跨文化诠释学亲身实践方面的贡献,认为他在两个方面都具有经典意义,卸典范意义.本文讨论了三点:第一,莱布尼茨的普遍和谐理论是否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哲学说明.从而对于跨文化诠释学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哲学论证.第二,简要讨论了莱布尼茨在"关于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观念的讨论"中的基础思路,看他如何在相异的文化中看到自己的文化.和在自己的文化中看到相异的文化,从而否定存在着纯粹文化和纯粹文化传统.第三,从莱布尼茨及其时代谈论不同文化的习惯方式,提出关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或者"中国文化"这类说法是否存在着问题,是否和如何可能会导致误解.本文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探讨跨文化诠释学的基础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确对待和认识汉语和汉字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理论意义。"汉字易学"论批评了"汉字难学"谬论,维持了汉字在民族语言中的基础地位,但在理论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汉字易学"论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抹杀了汉字和汉语的区别,混淆了语言系统和文字系统两个概念,否定了汉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易学"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将语言习得等同于语文教学,违背了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既不利于汉字和汉语本身的认识,也不利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汉字再认识     
以往数以千计的文章和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对汉字的评价和结论是欠公正的。总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汉字是表意文字,而从表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汉字是落后的文字,必须改革。2、汉字难认难记难学难写难打字(?)排印难输入,妨碍扫除文盲,妨碍全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妨碍现代化建设。3、汉字与现代汉语不相适应,必然被表音文字取代,走世界文字其同的拼音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莱布尼茨认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和原始记录,人类语言历史远超人类历史记载,因此研究语言可知民族起源和关系。所以,莱布尼茨研究汉字,其实要解决的是人类和哲学的问题。莱布尼茨如此热衷于东西方交流,就是因为他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思想",理解西方与中国的思维形式有别。他说中国在形象思维方面领先西方(甚至认为中医长于西医),而西方在抽象思维方面强于中国。在莱布尼茨的思想中,中欧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他的汉字研究亦是如此。在莱布尼茨的汉字研究中,他与门策的通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从十九世纪开始,欧洲历史学家开始研究中东的古文字,到二十世纪逐渐构拟出人类文字发展的分类模式.后来这个模式经过多次修订.这些模式都把汉字划入文字的初期阶段.有些分类法稍稍提高了一点汉字的历史地位,但同拼音文字比较起来,仍是一种落后文字.这种观点在国外广为流传,国内也多有这种看法,没有提出过新的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最先现代化的领域是语言,在20世纪初就基本形成。而近代中国新词汇的形成发展,受到日本翻译西方书籍创译的汉字词汇的影响。日本语言在明末清初也受到中国翻译西学词汇的影响。从17世纪开始,中日都开始与西方接触,在以后的各个时期,特别是进入19世纪后,日本向西方学习优于中国,造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日学生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日本制的专业术语大量进入中国。这些术语,主要促进了汉语言双音节、三音节及四音节词空前增长,前缀、后缀的词缀化构词法大大发展,动补结构的新词大量出现,动词的名词化现象突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提高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使汉语成功地适应了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留学工作发展与人才流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对培养各类国际型人才和加强国家友好往来发挥着特殊作用。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快速发展,多次出现留学热,近年又出现了回国潮。与此同时,来华留学事业也有较大发展。辩证看待留学人才的外流与回归,是发展留学事业,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自司马迁写《刺客列传》以来 ,荆轲形象一直是大多数朝代文人们的热门题材。 2 0世纪与 2 1世纪之交 ,中国再次掀起荆轲热 ,则是非理性时代特有的文化与艺术需求。反观历史 ,荆轲热的时期 ,莫不是非理性主义高扬的时期 ,同时也是一个和平雍容的时代。荆轲的本质是属于悲剧的 ,而悲剧的本质又总以激情为基础或标志。荆轲形象原本并没有多大变化 ,而透过荆轲 ,则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悲剧化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变化。它折射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变迁 ,也成为泛悲剧时代的另一类文化范本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发展公共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 ,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的相互关系一直缺乏清晰的界说。由于美国是开展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国度 ,了解美国的情况 ,分析公共管理在美国兴起的背景 ,说明公共管理的研究角度、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性质 ,评价其贡献和缺陷 ,应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公共管理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包括中国比较文学在内的国际比较文学界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给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不少学者倡导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转向,也有一些学者予以抵制。笔者在分析比较文学“文化热”的现状和产生背景的基础上,认为比较文学学者应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吸收文化研究中的有益成份,同时坚持比较文学自身的文学性,注重个案研究,努力具备跨语言研究的能力,以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革"及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时期的反传统思潮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独特景观.这三次反传统之间尽管有是非之分以及反传统与反传统主义之区别,但它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则是一致的.反传统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打击是沉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历史和道德虚无主义思想的泛滥.在有中国特色的新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问题,实现对于反传统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16.
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世界掀起了“汉语热”,可是我国的商务汉语教材却不能满足需要 ,本文就商务汉语教材编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商务汉语教材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具有特殊性。编写商务汉语教材不仅要遵循一般教材编写的原则 ,还要遵循交际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体例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与世界掀起的"汉语热"相比,汉语在国内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英语是强势的,汉语在全球化条件下仍处于弱势。只有意识到语言是主权、语言无优劣、语言需规范等问题,汉语才可能有效应对当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非洲汉语推广的现状,针对"汉语热"所凸显的师资紧缺问题,提出加快非洲汉语教学师资本土化建设的建议和策略,旨在解决当前非洲汉语教学师资短缺的问题,为非洲汉语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以中国在美国的代言人自居,认为自己笔下的中国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出发对邝丽莎的历史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不难发现邝丽莎笔下的中国呈现两种意象:西方话语体系下的"野蛮中国"和"竹幕"之后的"红色中国"。此外,邝丽莎笔下的中国人依然笼罩在"他者"面纱之下。可见,邝丽莎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并不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在海外不仅学习现代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不少高校已经开设或者正在准备开设古代汉语课,但人们对古汉语教学语言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海外教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教外国人学习古代汉语最理想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母语还是现代汉语?选择古代汉语的教学语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海外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今后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哪些启示?文章基于对美国30多所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及争论双方的一些往来邮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