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素芳 《社区》2012,(4):19-19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文化馆里上演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演奏用的乐器与众不同,二胡的底座是用奶粉缸子做的,柄则是一把扫帚,大提琴琴身分明是个婴儿浴盆……  相似文献   

2.
石头的爱情     
十几年前的石头不但不是款爷,而且还穷得口袋里叮当响。因为穷,他深爱的并同样深爱他的小琴不想再同他好了。石头说:“小琴,你相信我,我会成为有钱人的,我会让你过上穿金戴银的幸福日子。”石  相似文献   

3.
虞和钦是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弟子。作为清末民国时期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亦操琴、藏琴、斫琴,并提出了琴之“工内适独”说、刚柔指说,尤其是他的《〈琴镜〉释疑》一书有功于杨氏琴学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雅琴是一个清秀的女孩子,长发披肩的她温文尔雅,灵动的眼睛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你时常可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图书馆里看见她的身影,捧着书静静地阅读。已经顺利通过大学英语6级的她,正在为攻克专业英语8级而努力。你大概无法想象她在三年前还只是一位普通的中专生,当很多同学徘徊于升学和就业的十字路口时,她早已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一在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读书时雅琴便意识到,中专三年的学习时光不可以荒废,应该好好地利用起来,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三年里有所作为。起初,雅琴想多学习点东西来充实自己,听听英语歌曲,看看原版大  相似文献   

5.
《琴诗》一般被认为是苏轼禅诗的代表作之一,但人们在解读《琴诗》的禅理时却发生了重大偏颇。本文追溯了苏轼《琴诗》的佛典渊源,分析了《琴诗》所蕴含的佛理,认为这是苏轼的一次戏笔之作,纠正了文学史上的这一重大误读。  相似文献   

6.
磨合人生     
我们这个京剧沙龙成员多高龄,且是“一窝子”老生,按理说琴师备一把京胡也就够了,对不同唱家即时把弦的松紧调整一下就是,方便得很。但王维钧君的琴包里却装有四把京胡,还有琴弦、码子、乐谱、松香等一应零备件,比专业琴师的装备还要富余。他说,又是西皮、二黄,又是正的、反的,你们各位调门、音色又不一样,我要因人因戏用琴。票房清唱是一个个轮着上,王君就不住换琴,反复拧轴子调弦,吹定音器校对,务必调试准确,方才开拉。他很用功、用心,大家在一起玩了10多  相似文献   

7.
琴教在先秦儒道两家的乐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家借助琴这一载体,将道德建构、礼制思想、人格培养、艺术追求等内容内置于琴的艺术表达中,赋予琴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儒道两家学说既对立又统一,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不仅确立了我国早期琴道的基调,也为我国古代乐教思想构建了基本的理论形态,对后世以琴为核心的乐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坚 《山西老年》2013,(4):30-31
2011年圣诞节这天,在广东江门的崖西皮防医院里,300多个麻风病康复老人相聚在一起欢度节日。那天,孔豪彬坐在舞台的一角,抖抖索索地搬出他的扬琴,神情专注地打开琴盒,动作艰难地将琴搬到架子上,试音、调弦,突出的两只眼里闪着亮亮的光,仿佛是在做一件庄严神圣的事情。良久,即飘出他用残疾双手弹奏出来的悠扬音乐,没有人在意他的残疾,也没有人在意他那张变形的脸和突出的双眼,因  相似文献   

9.
文人与琴     
<正>"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  相似文献   

10.
《琴操》撰者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多数解题附有歌辞,汉代的琴曲歌辞主要依靠此书留存至今,因此对汉乐府琴曲歌辞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关于《琴操》撰者,历来众说纷纭,这无疑会对歌辞年代及价值的认定产生负面影响。就《琴操》撰者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最终认定《琴操》为蔡邕所撰。  相似文献   

11.
姜夔的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歌作品也是姜夔作品中唯一一首琴歌作品,此琴歌用的是侧商调,琴歌曲词分为三个部分。此琴歌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琴曲的曲律婉转流美,古雅恬澹,曲辞有着烟雾迷津中的苍茫缥缈,黍离之悲的哀婉凄凉,和野云孤雁的清空洒脱等审美特色。曲调与歌词完美相合,抒发了作者对身世凄凉,世道变迁,家国破碎的感叹。琴歌《古怨》的审美特色反映了姜夔多数作品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春琴抄》延续了谷崎润一郎写作着重描写女性官能美等特点,但是又有着不一样的味道。春琴的形象是由’恶魔’性格、美丽的外表和精湛的琴艺构成的,看似失衡的三个方面由于她的失明而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春琴与佐助的有着不平等的三重关系,但是因为佐助的配合又达到了对等与平衡。《春琴抄》的平衡美学正是《春琴抄》又一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宋文莉 《社区》2012,(18):49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嘉美坊小区的曹湘琴阿姨家门口常年放着一个小木箱,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大约在五六年前,曹阿姨在小区里经常看到居民楼的信箱周围各种大大小小的广告纸散落一地。这是居民们打开信箱取出广告后随  相似文献   

14.
英语老师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在课堂上提问小琴了,这让小琴非常忧虑,她觉得一定是英语老师对自己有意见了。更让小琴担心的是,此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她的英语学习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找到我,特别想改变英语老师不提问她的现状。"小琴,你从感觉到英语老师对你有意见到现在多长时间了?""一个星期吧。"小琴回答。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士人尊琴爱琴蔚然成风,琴不仅在魏晋士人的日常生活和诗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而且成为士人生命境界的一种表征,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琴作为魏晋士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怀的生命活动方式之一,承载了士人的思想情怀和审美情趣,由此而形成的琴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宋代琴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是古琴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近世的琴乐,无论是琴学理论,指法谱式或演奏艺术,莫不和宋代的琴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汉唐琴乐的传统,又赖宋代琴学的兴盛而得以延续发展。其中琴调的系统化与盛行,就是一项颇具代表性的成就。 本文拟对宋代古琴音乐的宫调问题,即五音正调与外调的概念与形式,及其实际的应用作一扼要论述,包括对《外调转弦》这篇重要文献作必要的考据和校释,以备研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7.
琴诗悠悠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通晓琴理,琴技高超者也不在少数。在传世的大量诗作名篇中,有许多直接以琴、琴歌、琴赞等为题。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以《琴》为题的诗:  相似文献   

18.
正如琴湖日出与黄昏每次登上庐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琴湖,湖岸曲线玲珑,状似一把小提琴。加之湖边石上有古人刻"如琴"二字,更具深意,据说晚上湖边听水声如小提琴声,故取名如琴湖。无论清晨黄昏,站在静谧而美丽的湖边眺望,远山若隐若现,山中的薄云如轻纱曼舞,懒洋洋地与山峦缠绵在一起。美丽的如琴湖如忧郁的少女般秀美,清澈的湖水,弯曲的湖岸,加上湖边  相似文献   

19.
老罗 《可乐》2011,(5):58-58
一曲《忐忑》,让龚琳娜爆红大江南北。 2002年春天,德国作曲家老锣和乐队在北京演出,龚琳娜和女伴前去观看。老锣在台上弹奏一把巴伐利亚琴,女伴是弹古筝的,觉得巴伐利亚琴的弹奏方式与古筝很像,演出结束后拉着龚琳娜去后台看那把琴。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相似文献   

20.
一、扬琴曲<林冲夜奔>的创作背景 扬琴,又称"打琴"、"敲琴"、"洋琴"、"蝙蝠琴"和"蝴蝶琴"等,原流行于波斯一带,明代末年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及广东沿海一带,后流行全国,现在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击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