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书法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书法的现代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论述了当代书法现代性创变的背景及其必要性;对当代书法现代性创变的早期实验,以及对“文化书法”和“艺术书法”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指出当代的书法展赛是提升书法技法和形式美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当代书法的真正复兴是要使书法走进日常生活,与当代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兼具形式与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接受合理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是带有时代气息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存在方式。学校休闲体育教育为学生架起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的桥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休闲体育意识、态度和习惯,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把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文章就休闲体育教育久远的思想基础、时代进步的社会基础和人本视野的生活基础,提出了通过休闲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于书法的认识,人们正在以“造型说”、“抒情说”、"排意说”等纷争中趋于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成”①的一统之中,使书法脱离了其隶属于美术──国画的樊篱,独立于艺术之林。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书法的美学意义,引导书法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还书法以本来面目无疑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然而,仅仅从纯艺术意义上去解释书法何以能历经百代而愈益很深叶茂地茁壮发展,还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考察历史,与“书”同样古老的“乐”发展至今,无论从工具上还是从内部机理上,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休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休闲表现出来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析了“逍遥游”的内涵、“逍遥游”与休闲的关系,认为逍遥是休闲所追求的状态和目标,从长远看,逍遥游是休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还介绍了笔者所做的以“逍遥游”为主题的《黄龙溪旅游区总体规划》,强调以“逍遥游”为主题进行开发提高了黄龙溪古镇旅游的市场感召力,为黄龙溪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鲁迅习书早,书写时间长久,书写量巨大,且形成独特风格并影响深远,所以应被视为书法大家.鲁迅的书学之路是从越地绍兴起步的,从外部社会文化到家庭教育以及书法之乡的浸润、教育和习染,越地绍兴都可谓是从多方面影响鲁迅修习书法的生成性场域.越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多方面给予鲁迅书法以滋养.越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开放性特质对于鲁迅书法多元多向吸收产生有益影响;越文化的务实精神,坚韧顽强精神和勤奋之风对于鲁迅书法也产生积极影响;复杂深厚的越文化促成了鲁迅书法的书写内容“硬”“韧”特质与书艺“和静”“古雅”韵味组合共生这一奇特现象;以鲁迅墨迹为元素化成的牌匾、联语、中堂、条幅及碑石等,也已经成为当今越地文化特别是绍兴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略论休闲经济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在论述了经济休闲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休闲经济”的概念,对休闲经济的基本特征、轮廓和所覆盖的范围进行了分析,对休闲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文章主张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并呼吁结合中国的“小康”实际,加强对休闲经济和休闲营销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俊杰先生提出的“书法新古典主义”,是近年在书法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及普遍关注的当代书法创作理论主张。这一主张突破了传统书法以晋唐为宗法的思维与创作模式。提出宗法秦汉魏晋的崭新书学思想。本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书法“经典”的重新审度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这一理论主张的开创性价值与指导意义。并对理论的完善及能动地指导当代书法创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休闲是新兴的哲学话题,道家是中国传统休闲哲学的源头。“大知闲闲”集中体现着道家休闲哲学智慧。在自然、社会与精神三个维度中对技术、语言、游戏等重要问题分别阐述,以揭示道家哲学的休闲意蕴。道家休闲哲学乃是一种生命哲学,对当代休闲文化建设与生活品质提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书法创作史,从扬雄、许慎的“心象”说,到赵壹、蔡邕的“气势”说;从王僧虔的“神形”说,到孙过庭的“情形”说;从蔡襄的“神气”说,到刘熙载的“体用”说,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创作始终以“意象”为主轴,在“意”和“象”的适度范围内左右波动,形成了一个以形求神、以象表意的书法创作语言的流动曲线。书法意象语言可分为表形的“象”和表情的“意”。这里的线条、结构、篇章等,均构成了书法语言材料的集合体──“象”。因此,“象”是可视的,“意”只能通过“象”来体现。  相似文献   

10.
休闲伦理道德的失范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具体变现为部分社会成员的放纵性休闲、奢华性休闲、颓废性休闲、成癌性休闲等.休闲伦理道德失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休闲观念的肤浅化、休闲内容的低俗化、休闲行为的非理性化和休闲取向的拜金化.治理休闲伦理失范,需要政府与社会从各方面双管齐下,把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道德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完善休闲伦理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