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做好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既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本文既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德育的纵向衔接的关系,又讨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关系,最后提出了德育衔接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做好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既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本文既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德育的纵向衔接的关系,又讨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关系,最后提出了德育衔接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时期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德育方式在当今时代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新时期的学生特点要求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创新德育模式,以期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将通过剖析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在分析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德育工作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当前青少年德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共情的运用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青少年德育水平的提高。基于共情视角构建"家-校-社"协同合作的青少年德育培养模式,助力青少年德育实践,从而提升青少年整体德育水平,以期为我国青少年德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同辈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是青少年学生自我实现一种方式。同辈群体文化的内容、性质、特征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品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合理利用同辈群体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通过转变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增加德育途径,对提高德育实效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德育社区化建设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德育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德育的社区化建设越来越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社区环境是儿童青少年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生长在不同社区文化背景中的人,在思想道德Z念和价值取向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比二,德育社区化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结果。卤[I身的发展大体经历…  相似文献   

7.
古代德育机制有很多的优秀传统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使得古代德育机制中诸多内容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宜。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的凸显,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优秀的德育机制并反思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以中国古代德育机制与青少年道德养成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古代德育机制在青少年道德失范预防与矫正中的重要意义,借鉴其中精华,可以构建为突破青少年道德失范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及其由此导致的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在其实现方式上,要求以青少年为本,构建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德育模式,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开辟以“两个课堂”结合为基础的实践德育路径,实现德育由传统向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9.
谦,德之柄也。”谦虚心道德德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水平、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 义。青少年谦虚心道德德育模式的建构包含认知、情感、动机、行为四个基本层面,按照主体性、发展性、引导性、整体性、可操 作性原则,运用“以生为本“”正身净心“”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等教育方法,将谦虚心道德德育理论运用于德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动态的、比较的视角 ,对青少年德育的地位、作用和现代化进行了研究 ,对影响青少年育德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对比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具有对策意义的青少年德育系统比较研究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客观的现实依据 ,对推动我国青少年德育系统比较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优势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德育环境,被人们看成影响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要素之一。面对传媒的飞速发展,本文就如何开发其德育功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的德育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思想行为影响的特点及其对传统德育的冲击和挑战,提出了网络社会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21世纪的建设者,但当前的社会现实、青少年的品德状况、学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改进和加强德育。跨世纪的学校德育必须解决落实德育首位、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德育网络、提高师德水平等问题,否则学校德育仍将缺乏实效性,教育难以实现21世纪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彻底改变多年来青少年德育工作“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党中央、国务院2004年2月发布专门文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因此,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就必须考虑: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家庭、工作、朋友圈背景;如何接触、沟通、交流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如何关注现实的难点热点问题。德育形式的“贴近”也必须跟上,要着眼于尊重体验,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重视家教形式“课程”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大意义。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讨网络德育的特点,明确网络德育的教育功能,对传统德育教育进行反思,主动适应网络文化对德育工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以特定的社会文化观念和要求培养人的过程。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始终把它摆在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首位。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问题。那么所谓的“德育为首”就是指德育工作要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只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出发,探讨了高师德育的应有特定内容,强调了高师德育的师范性特殊需要。为改善高师德育状况,分析了高师德育面对的环境因素,从21世纪前瞻角度并以新教育观为参照,提出了高师学生育德的主体性问题,对高师德育工作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很多德育工作者为此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戴钢书博士的力作《德育环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就是这些成果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德育生态环境研究易连云,张学敏长期以来,对德育环境有过众多表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传统的环境往往只是将其视为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因素而加以阐述,在阐述过程中更多地论及社会环境,而且常常同教育环境混杂在一起,缺乏对德育环境的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20.
尤尼斯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做了多项研究并提出其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此理论重视道德行为对道德培养的作用,认为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促进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发展。借鉴此理论,我国当前德育应当关注德育时效性,重视道德行为训练及公德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