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隐喻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认识事物、诠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声音是配合完成电视广告多模态隐喻的呈现的重要元素之一,对隐喻的动态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隐喻理论,并结合有关实例探析电视广告中声音的多模态隐喻意义构建及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拿马裁缝》(The Tailor of Panama)电影海报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用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分析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以及宣传功能的实现,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评价系统和社会符号学视觉分析法为理论框架,运用实证法考察奥运电视公益广告语言和电视画面的评价资源。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方面,内嵌式的判定和鉴别意义是评价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主要手段,介入和分级资源的运用有利于联盟读者、加强评价意义。在电视画面中,特写镜头的运用增添了内嵌式情感意义,形象化比喻和选择特定概念意义的画面则含蓄地激发观众的评判和鉴别。最后,文章讨论电视公益广告图文资源的意义相乘关系,并得出多模态电视公益广告评价意义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和数据技术的推广将多模态化引入了语言学领域。在异质感官符号的冲击下,语言文字作为表意符号,其垄断地位正逐渐削弱,以多种符号资源为表征的多模态隐喻则日益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多模态隐喻意义的认知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支持下,隐喻的构建是多模态的,人们不仅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像、声音,颜色等非语言符号来构建隐喻;隐喻的解读也是多模态的,人的多重感官可以感知,吸收多模态形式的外部符号,进而解读出隐喻的意义。文章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在多模态环境中隐喻的特征,以及隐喻意义的产生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地多模态化,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也随之由原来的单模态的文字扩展到包括图片、声音、颜色、影像等在内的多模态语言。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功能为基础,以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一则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探讨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选取不同主题的平面公益广告,对其互动意义进行多模态研究。传统上对平面公益广告进行单独的文字模态的研究或单独图像模态的研究,已不能对话语、特别是媒体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本研究把平面公益广告的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发现平面公益广告的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是如何一起构建互动意义,从而达到劝说读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新华日报》多媒体数字版2011年7月1日关于建党90周年的一篇特别报道,对其多模态新闻标题中各模态符号如何相互配合建构意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新闻标题的创作中,图像等其他模态符号已不再处于辅助地位,而是同样包含着丰富的意义源泉,与语言符号一起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意义。同时,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分析多模态网络新闻标题中,为新闻工作者写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增加新闻点击率的多模态新闻标题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也使网络新闻标题的读者更快更好的理解新闻标题以获得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化时代的普遍现象,隐喻研究深入到多模态层面,拓展了隐喻研究的视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以概念隐喻和合成空间理论为基础,具有生动、直观、动态性和叙事性的特点。通过对多模态隐喻过程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动作过程与图像的关系、概念过程与图像关系的阐释分析,揭示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态度意义的构建是多模态的这一理念,考察了在多模态语篇中不同的符号资源是如何构建态度意义的。并以一则视频广告为例,分析了多模态资源在态度表达中的功能以及各资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一则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意义进行探讨,旨在以概念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聚焦隐喻性多模态广告语篇中整体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在概括总结多模态隐喻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指出,隐喻性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产生源于在转喻和隐喻互动基础上进行的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语篇加以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广告实现劝说和审美功能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引起了媒体的热议.选取该纪录片中一截画面为研究对象,以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研究依据,解析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生成,指出通过多模态符号的补充协作能够取得意义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言文化多元的日益增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意义构建业已成为新媒介时代交际的主流表达形式。教育领域因多媒体设施和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引入,教学多模态化也日趋明显。多模态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是针对多模态化的意义表达和解读而提出,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提高应从多模态意义的解读和建构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使隐喻的研究结合了视觉、听觉等不同模态来进行。由图形和文字等视觉符号组成的企业标识中有典型的多模态隐喻的运用。从多模态隐喻所涉及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企业标识所处的特定语境以及各模态之间相互作用三个角度对中国三大电信企业标识中的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进行解读,以期达到为多模态隐喻的实际应用以及企业标识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出发,设计出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在英语视、听、说、写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多种语言学习通道,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英语实际应用水平提高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多模态话语以及元话语,并指出两者间的联系,然后借助语料,以"多模态元话语"为概念,对其进行定义、识别并分类,旨在对全面解读作者/发话人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内容的观点,指导受众连接、组织、解释、评价话语内容,从而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篇蕴含着多种符号模态,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载体。本文采用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视觉语法分析方法,对精选的广告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社会符号学研究,从中了解同为社会符号的文字、图像符号所具备的表意能力,揭示传统语篇分析模式的局限性,分析了广告设计中的多模态符号策略的广告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来,国外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Forceville等学者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本文尝试以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以政治漫画为语料,探析多模态隐喻在整合网络中的意义构建。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具有较好的阐释力,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以12幅China Daily新闻报道中与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漫画为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中源域和目标域的表征及认知机制。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之间互动机制,阐述两者之间动态意义构建机制。研究发现,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之间的互动、融合在政治漫画中极为普遍。在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新闻漫画中,通过互动、融合创设虚拟的场景,从而启用多重隐喻或转喻链,将源域映射入目标域。分析得知,中国秉承不故意挑起事端、也不懦弱退缩的信念,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保护国民利益不受损;并且希望双方能够合作共赢,积极推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