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能够充分体现哈代宿命论思想的小说作品。本文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着手,论述了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结合宿命论常用的手法:巧合和预示,对宿命论思想在作品《苔丝》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宿命论来批判资本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苔丝也是哈代在人物塑造上的顶峰。苔丝的悲剧命运让整部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苔丝命运的悲剧的起源、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伯德家的苔丝》里的悲剧主人公,这一形象,历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同情和赞美。由杨周翰先生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欧洲文学史》,在分析这一形象时认为:“苔丝和裘德,虽然一个是农业工人,一个是石匠,这两个形象在哈代笔下,都是他的‘仁爱’思想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工人、农民的真实形象”。笔者认为这一评价不甚公正。本文试图从苔丝形象的自然性和反抗性的有机结合出发,论证哈代把苔丝塑造为真实的工农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小说中,男主人公安玑·克莱把苔丝称做“自然的女儿”,作者也一再把乡村田园妇女的纯洁朴实与城市资产阶级妇女的矫揉造作相比较,衷心赞美苔丝这个生活在乡  相似文献   

4.
哈代是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本文试图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分析来探讨哈代的悲剧意识以及宿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哈代的思想与基督教观念格格不入,其立论的依据主要来自《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两部哈代的力作。其实,这是对上述作品的误读。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分析,着重阐明:哈代之所以能使维多利亚时代基督教会奉为神圣的道德观、婚姻观露出“吃人”的狰狞面目,恰恰在于他自觉运用了基督教的两面明亮的镜鉴──动机论道德观和“爱人如己”这一最基本的教义。  相似文献   

7.
哈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苔丝》一直受到评论界的热评。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哈代发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批判。同时,哈代也通过苔丝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苔丝对于爱情的态度来探讨哈代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小说中存在浓厚的宿命论和命运观,《德伯家的苔丝》充分体现其悲剧般的命运观。通过对意象及其特征的描述,解读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如何运用不同意象更加真切、形象地表现苔丝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哈代的宗教思想经历了从信仰、怀疑到最终否定等几个阶段。社会的转型、科学的发展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都对哈代宗教思想的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抨击了基督教僵化的信条,表明了自己鲜明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说中悲观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的讨论,揭示了哈代创作这本小说的目的。从苔丝的个人生活经历、性格、社会因素、命运和宿命论等角度,对其悲剧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张谷若以研究翻译哈代著称于世,他翻译了哈代的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被中外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哈代的东方知音”。文章从方言对译、注释和翻译目的三个方面对张谷若翻译的哈代作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书名下另加上了副标题,称谓“一个纯洁的女人”,由此可见作者对苔丝的立场观点。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塑造得最优秀的女性形象。她不象朵荪·姚伯、伊丽莎白——杰恩,玛蒂·索斯那样甘受寂寞、安于环境、不与命运抗争,而是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的短短一生都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社会和法律当时却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她的人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的时候,刚刚二十一岁的苔丝却被资产阶级法律推上了断头台。作者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是对  相似文献   

14.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表达了哈代对女性地位、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困惑.他虽然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成为对宗教的怀疑论者,但面对维多利亚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的不幸和厄运,哈代也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相似文献   

15.
从托马斯·哈代的代表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苔丝的悲剧人生 ,进而可以认识哈代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183;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小说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其作品往往对传统观念,对不公正的社会进行抨击或控诉。他以社会为己任,在小说《苔丝》中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再现了那个时期人们在经济生活的困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生存危机、宗教信仰危机、身份危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是从危机意识角度探讨《苔丝》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从英雄主义的定义和标准着手 ,结合对金的批评 ,探讨了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形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苔丝的英雄主义形象。通过对苔丝不同阶段的英雄主义行为的实证分析 ,探讨了苔丝的英雄主义行为和其悲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哈代在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借用phase这一天文学术语 ,意指苔丝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时期 ,并将苔丝比作月亮 ,对她寄予莫大的同情。小说未能客观地分析酿成苔丝之死的种种原因 ,而是过分地渲染偶然的因素。但哈代的世界观是复杂的 ,有时甚至是矛盾的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切不可断章取义 ,随意贴上“悲观主义”、“宿命论”的标签  相似文献   

20.
作家都是通过具有特定风格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哈代的语言具有极突出的形象化特点。正是通过精确的描写和丰富的比喻,哈代把他所讲述的情景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自始至终让红色在苔丝周围出现,在苔丝发生不幸时出现。这样,红色,这个最具穿透性的颜色,和苔丝的遭遇联系在一起,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