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88-92
反语(Irony)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恰恰相反,是一种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本文借助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指出反语理解是一个多维推理过程。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代表说话人的某种批评性评判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其次,交际者的心态,语气、语调也能帮助听话者识别反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巨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515-517
反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倍受学者们的关注。从合作原则出发,浅谈言语反语的构成条件及其实现。言语反语信息的发起者和言语反语信息的接受人通过合作原则,在反语信息及其传达过程中的语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言语反语从发起到接受的交际过程。所研究的语料来自于汉语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3.
在人际交往中,反语的使用笔笔皆是。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本文通过对比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的反语语用观,通过多个例子对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与回应理论在反语的体现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该理论的优势,并提出了其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反语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湘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88-90
文章试从语用学的视角对反语进行研究。首先,对反语这一表达方式的本质作了解释;然后,在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分析了反语的诱发机制及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5.
代芳丽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通过对反语疑问句的具体分析,在说明反语疑问句概念、特征的同时,比较了反语疑问句与一般疑问句的异同,为日语学习者理解和分析反语疑问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反语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语用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反语为赏析文学作品增添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语用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反语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发现我们能否运用分析话语中反语现象的语用学理论去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反语现象,本文拟从语用文体学的角度,着重探讨分析评价Grice,Leech,Sperber&Wilson等英法国家语言学家提出的反语理论在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反语中的作用,并且讨论了第一人称叙事体中的反语,以期更好地阐释反语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杨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125-127
结合大量的实例,文中把蓄意歧义与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以及Grice的合作原则相结合,从语用学的理论分析了蓄意歧义的内涵以及创造性地使用蓄意歧义所产生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语的复现性--论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169-172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反语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郑雪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9-130
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大量语用失误的案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和交际误解,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视野看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29-130
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大量语用失误的案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和交际误解,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方伟琴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94-96
阐述早期语用学对反语的语用分析,指出其局限性。对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反语话语的关联取决于话语是否传递说话人对所回应观点的态度。与理解其它非比喻话语一样,听话人也是通过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从而对反语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2.
易蔚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12
本文通过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应用文学语用学理论中的相关原理——语用模糊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行研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对话作为语料,从对话中找出其遵守或违反的语用学原则,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解释读者对文本所反映的作者意图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钟福连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4):89-93
无论是被当作辞格还是交际手段,反语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纷纷从哲学、修辞学、文学、语言学等视角解读反语。纵观早期语用学及认知语用学视角的反语研究,它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听话人出发理解说话人意图,建构语用推理机制;二是对说话人的态度及反语的命题内容认识不足。从反语的词源说起,对反语语用理论的这两点进行解释,可以为反语的语用研究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龙德银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37-40
认知语境是人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境的形成与功能机制所作出的解释,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能够识别并阐释反语,在反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承担着制约和解释功能,其制约功能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对说话人使用反语和听话人理解反语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表达形式和意义选择两方面,其解释功能主要体现为认知语境使词汇意义具体化,认知者通过认知语境推理可以得知反语说话人通过反语想要表达的意向。 相似文献
16.
钟福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3):82-87
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移植到言语反语的研究中。运用该理论品读文学作品中言语反语这一语言手段,能较深入地感知言语行为语用意图和言语反语实质及形成机理。从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MargaretMitchell代表作《飘》,可知言语反语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违抗合适条件是履行言语反语行为的基础和前提;领会言语反语的言外表达效力是理解作品灵魂和反语机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张芳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113-115
言语美学现象普遍存在于话语交际中。从语用学角度讨论语用与言语美的关系对言语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语用角度看 ,在日常言语交流和运用中无不渗透着审美因素 ,言语审美不可能独立于言语应用之外。文章通过对言语美理论的探讨 ,说明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8.
吕海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24-126
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语言交际被认为是明示一推理的认知过程,研究的重点是话语的理解,其唯一标准就是话语的关联性。明示-推理过程中是以发话者的交际意图作为基础、受话者去推理识别这一交际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视角下言语反语的种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00-101,127
反语又叫说反话,前人对此多有研究。反语按情感要素来分.可分为嘲讽性反语和喜爱性反语两种;按语境要素来分可分为情景反语、戏剧反语和言语反语三种。各种形式的反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意义,其中的言语反语“是荒谬的放大镜”.更有辛辣意味,可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正确理解和使用反语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秦海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124-127
反语是日常话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近几十年里,它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修辞家和其他学者的兴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反语研究理论包括sperber&wilson的传统论、clark&Gerrig的伪装论、salvatore Attardo的不合适论等等,但这些理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能合理地解释如何区分反语话语和非反语话语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努力克服先前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本文将借助Utsumi的隐形展示理论进一步探讨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