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庆所谓的《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一文引发舆论哗然。文章从女性主义立场与视角出发,在对儒家女性观及儒家对女性的规约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儒家女性观是限制与束缚女性的伦理思想,是男权社会以牺牲女性利益而满足男性家庭利益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儒家女性观一贯损害女性利益,完全不适应现代女性的需求,所谓的“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显然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对当代女性成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女性问题上,由于传统儒家妇女观的作祟,女性一直居于第二位的处境,致使其整体素质低下,社会地位卑微。近现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有所提高,部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出应有作用。但从整个社会角度衡量,女性的整体地位水平不高,男女平等尚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3.
儒家女性观最早强调的是男女有差别而非有贵贱,其后妇德之“顺”的理念演变得日渐严苛,直至达到“夫权至上”和“贞烈”的极端。20世纪两次狂热冲击也并未真正落实“男女平等”。现代中国应反思儒家女性观,去芜存菁,从社会及女性自身两方面努力,以达致两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意识流小说著称于世 ,通过探析伍尔芙女性观的成因 ,探讨了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分析表明弗吉尼亚的女性观只能是对女性平等地位要求的平和的呼唤和努力 ,而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非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反叛型女性  相似文献   

5.
汉代儒家自觉地从男性视角,为封建的男权社会塑造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并通过"礼法"和社会教化系统两种途径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社会中的女性。这种带有鲜明的性别尊卑的意识逐渐为女性所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准则,对女性群体心理、性格、气质、思维等特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儒家的女性观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观有一定的差距,就整个汉代而言,这种差距逐渐缩小,女性逐渐趋同于儒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明代儒家撰写的以墓志铭为主的女性碑传文,既是女性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又内含着儒家理想的女性观。与正史、地方志等正统传记资料着重展现女性贞、节、烈等极端道德行为不同,碑传文的叙事风格更为生活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碎片化理解女性的格局,而且主张应当从日常行为中全面认识女性。从碑传文中可以看到,明代女性不仅不是男权社会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独立个体,她们对于婚姻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甚至也具备自我塑造的能力。明儒还通过对非女性专属德行的称赞与表彰,把女性身份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揭示出明代女性在家族事务、社会救济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回族妇女的边缘地位影响着女性自我完善与回族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生成与回族女性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本文就回族女性观的形成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回族女性观的特殊性,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回族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8.
小说《赫索格》中的女性角色体现了索尔·贝娄进步的女性观。依赖丈夫生活的传统女性的地位岌岌可危,打压男性的极端女权主义者注定走向男性的对立面,而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中间女性才是两性关系走向融洽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高丽时期金富轼编撰的《三国史记》列传中不仅记载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宿将、名臣、文人、逆臣,还极为难得地出现了一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尽管所体现的类型不同,但都是基于儒家道德规范而凝练成的典范,其身上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教化意义,并进一步反映了金富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国女性的健康体育观及其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健康体育观的形成受到社会进步的深刻影响,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有直接关系。21世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使广大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重视体育锻炼。培养女性建立健康体育观是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以古今贯通的视野 ,从民众的观念系统来研究女性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 ,上层文化和中下层文化表现出来的女性观往往有截然不同之处 ,而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几乎没有女性的话语 ,因此换一种眼光 ,研究民俗文化视野中的女性很有必要。本文从生命起源领悟女性的纯真本质 ,从历史发展思考女性地位的起伏 ,从日常生活描述女性的生存状态 ,从自我意识探索女性的发展前景 ,多方面地 ,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在民俗文化视域中女性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特别呼吁当今女性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认识自我 ,发现真我 ,以积极的姿态去传承、享用、创建女性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掀起女权运动的高潮,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得女性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女性发展。通过对女权社会主义女性观进行梳理并分析其限制性因素,联系当前我国女性生存和发展的现状,提出今后我国女性发展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女性作用,实现社会发展中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13.
论建安时期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创作中心的文学作品。建安时期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一是思想解放使得文人敢于抒写男女柔情。二是生命珍爱意识和同情心的高扬,使得不幸的女性成为文人同情和写作的对象。三是女性观的变化改善了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得女性成为文人赞颂的对象。四是命题写作和效仿写作风气的盛行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荷马双重的女性观,而这一女性观又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儒家独尊地位的丧失以及女性教育地位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南朝女性自述诗在诗歌数量、题材方面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但是因为社会风气中艳情风气的弥漫以及追求新变文风的影响、历史条件和家庭关系的改变,导致女性自述诗中人伦情义的缺失。女性自述诗中人伦情义的缺失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变相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女性观既与鲁迅女性观存在着异同浅深之处,也同胡适女性观有着亲疏远近之趣.总体比较而言,沈从文则更多从人性论角度来观察和思考我国女性问题.其女性观既反映了封建习俗对乡下女子生命情欲的残酷扼杀,又揭示出现代都市女性的精神空虚;既主张女性思想解放和独立自主,又深受男权思想意识浸染而轻视女性人格,因而呈现出纷繁复杂而矛盾...  相似文献   

18.
在《小城畸人》中,舍伍德·安德森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心灵扭曲、生活压抑的女性"畸人",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西部由手工业向资本主义工业转化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男女关系的变化。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小城畸人》反映的女性的社会生活、赋予的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折射的艺术家身边的女性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剖析出舍伍德·安德森男权本位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从韩国女性生活状态透视韩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韩国的历史上 ,受传统农业生产条件和儒家礼教影响 ,长期以来通过家长制表现出男性至上的传统 ,男尊女卑 ,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 60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大众文化的崛起 ,韩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通过考察现代韩国女性在出生、教育、就业、结婚、生育、老年的生涯周期中的生活状态 ,探讨韩国大众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大众文化对女性生活方式、心理品格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以及 2 1世纪韩国文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老舍被历届学者推定为相对男性更不擅长细腻地刻画女性。英语世界学者认为老舍对女性书写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其诸多短篇小说的两性关系叙述中,并以其长篇小说作为映衬。主要观点如下:老舍笔下的女性各具情态,更多在家族关系中被加以表现;考察儒家价值观崩塌如何影响女性地位和男女关系;将同情和忧虑的眼光投向所谓的"新"女性;对女性的刻画暴露出某种程度的偏见甚至厌女情绪,至少没有达到同类男性角色的道德高度和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