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引语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语主要分为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准直接引语。有关准直接引语的综述已独立成篇,本文仅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英语言在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译者结合语境,选择译语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文体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忠实再现人物语言或叙述者语言的风格特征。本文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表达效果,进而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须充分认识到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引语形式,认真分析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效果,选择译文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各种不同的声音产生的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分析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风格,语音、词汇、句法等具体的微观层面是重要的切入点,但对文学作品中话语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将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叙事学意义以及所体现的美学价值。我们以澳大利亚女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蛇》(The Snake)为蓝本,探讨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在突出作品主题方面以及作品主人公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由间接引语作为表达人物话语的语言形式之一 ,具有其特殊的文体功能。而通过自由间接引语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活动 ,亦有其独特的文体效果。托马斯·哈代作为十九世纪的小说家 ,虽多用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 ,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却大量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文章通过对哈代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分析 ,对其文体效果加以评述 ,揭示哈代小说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具有间接请求功能的话语,在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时,语境因素具有制约作用。通过语用分析,作者认为转换过程中语境因素较传统语法规则具有优先地位,转换时可以借助祈使句式的语法规则,直接把请求者的"用意"转告给被请求方。  相似文献   

7.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主要由人物直接引语叙述修辞来展示的小说,大量直接引语的配备增强了文本的直接性、生动性和戏剧性,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文本中也存在许多有悖于相关准则的直接引语现象:从直接引语的结构来看,文本中存在少量直接引语的变异形式;从叙述的流利性来看。有的直接引语并不干净利落,显得相当笨拙;从人物对话原原本本的记录来看,有的直接引语不符合现场对话的叙述语境;从特殊的音响效果来看,有些直接引语与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不相吻合,等等。这些具有“前景化”特征的直接引语,对凸显文本主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物引语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文体功能,其适恰的表达形式可以同人物的言语或思想在互动中形成艺术张力,以更好地烘托小说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以积极的文体意识应对人物引语的表达形式。通过分析《围城》人物引语的英译,认为在文体功能视角的观照下,针对常规人物引语形式的传译,形式对应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而针对"两可型"引语,则需依据叙述声音做出形式变通。  相似文献   

9.
传统英语语法规定了直接引语在转换成间接引语时相应人称、时态等成分的变化规律,但却没有给出其语用成因。从语用学指别理论的指示投射角度入手对英语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规则进行语用分析,则可以找出其深层语用成因,为理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稿件中,恰当地使用直接引语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同时也会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增强新闻稿件的可读性。同时,正确合理地使用直接引语,还可有效规避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记者来说,学会使用直接引语,既是对新闻事实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必须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1.
对Л.Петрушевская短篇小说中新出现的引语现象,运用已有的俄语引语研究成果无力做出解释。中俄学界与欧美学界在引语研究领域有一些概念上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并借鉴欧美及国内英语学界在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新问题。而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俄语引语的新体系:直接式引语和间接式引语;语境型引语和功能型引语,能够较为全面地解释Л.Петрушевская及俄罗斯其他后现代作家作品中出现的新的引语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是小说家用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 ,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有效工具。自由直接式与自由间接式的“两可型”是汉语中常见而英语中难以寻觅的特殊的表达方式 ,具有其独特的直接式和间接式双重优点。其翻译是对译者的挑战 ,也是体现译者文体意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大众信服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新闻语篇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引语。文章以英国《卫报》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为语料,重点分析了引语的话语来源及报道中大量出现的直接引语,力图揭示新闻媒体如何借助引语传递观点并隐秘地表达其主观倾向性。通过分析发现,新闻媒体更倾向于截取他人话语中与自己观点和立场一致的信息;为了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媒体对绝大部分话语来源进行了明确标示,但有时却会刻意修改话语来源而使被引信息更符合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大众信服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新闻语篇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引语。文章以英国《卫报》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为语料,重点分析了引语的话语来源及报道中大量出现的直接引语,力图揭示新闻媒体如何借助引语传递观点并隐秘地表达其主观倾向性。通过分析发现,新闻媒体更倾向于截取他人话语中与自己观点和立场一致的信息;为了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媒体对绝大部分话语来源进行了明确标示,但有时却会刻意修改话语来源而使被引信息更符合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直接引语是英语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引述方式。本文从新闻报道的实际需要分析其语用效果,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英语新闻报道直接引语的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列举英语书面和口头会话的例句,讲述了英语学习者在说话和书面表达上如何根据实际而不是根据教科书使用英语的各种句型和结构进行转换,指出教科书上典型的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的机械练习,只会使学习者对此毫无准备,提高学生理解转述对话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当代英语学习中对英语转述的各种形式和结构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小杜丽》中的自由间接引语在人物刻画和主题呈现的方式契合了巴赫金"杂合建构"和"伪客观动机"的概念,狄更斯充分利用自由间接引语灵活多变的特点,制造人物话语与叙述者话语间的含混性,刻画了一系列"Nobody"人物。自由间接引语不仅呈现了他们自我放逐、自我膨胀、自我湮没的形象,也勾勒了一张覆盖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缺失全景图;为领略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提供了管中窥豹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8.
对法英双语中的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问题进行详尽对比,主要从概念、引述动词、连词、时态、时间状语五方面系统全面地对比分析法英语的语法特征差异,希望通过以上对比为语言研究理论提供参考.为法语教学提供借鉴,为习得英语的中国学生学习法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文学批评界过于重视思想分析,忽视语言形式分析,这一点在文学形象塑造研究上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批判这一现象,凸显语言形式分析之重要性。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直接引语即人物对话,研究人物身份塑造的过程,研究发现:人物身份通过交际句法逐步展开,在本文中体现为“请求——拒绝”这一基本交际结构,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借助人物声音表达自己思想。本研究对弥补语言研究和思想研究之间的鸿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说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作者将既定人物形象传达给读者的有效方法.在《名利场》中,萨克雷运用直接引语刻画了狡猾善骗的贝基,用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描绘了温柔的艾米利亚,用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忠厚善良的杜宾,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