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晚清两朝帝师翁同和教授同治、光绪皇帝为背景材料,评价翁同和教学上灵活多样、生动实际的教学方法及其良好的教学成果,说明翁同和不仅是晚清时期的政坛重臣,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与虞山尚湖相伴,有一座名闻中外的秀丽小城——常熟。古城区一角的翁家巷蜿蜒幽深,巷口粉墙青瓦之处,高悬的门楣上方,写着“翁氏故居”四个森秀的大字,落款为翁兴庆。这里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变法图强的先驱翁同和早年居住之地。他的父亲翁心存当年购买此屋作为孝敬母亲之所,取二十四孝中彩衣娱乐之意,称“彩衣堂”。在戊戌变法一百周年之际,翁同和的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万戈)先生与海内外翁氏后裔到了故乡,出席由中国历  相似文献   

3.
满族字辈谱出现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和继承了汉族字辈谱。本文就满族字辈谱的产生、发展及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中可以看出满族字辈谱与汉族字辈谱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翁同和与近人教案及在华传教士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的三点:“撇去三端,教士犯法即令回国;中官若不保护教民立时革职;设中西合办教案公署。”认为李氏在信中注重三点:一实禁谤教之书;一实准官民入教;一实讲信修睦①。在这封信中,翁同和首次提出成立中西合办教案公署,这在所有晚清官方档案资料中不曾见过,由此可见,翁同和对教案问题的重视。这个设想虽然很有意义,可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列强各国正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图谋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传教士也正疯狂地加入这一侵略行动,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反帝反洋教斗争风暴的前夜,单靠成立一个中西合办教案公署是根本不能解决教案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满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自古以来,满族人民就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祖国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长期以来,由于满汉民族亲密的交融,满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和汉族十分接近.因而一些人认为,满族的文学艺术似乎也已和汉族融为一体,不再有什么民族特色了.事实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它总有一些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的东西存在.“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①“每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②如果说满族的作家文学,由于学习吸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满族和汉族习俗相融合。例如,拜年的习俗大多采用的是汉族习俗,如拜长辈,"散押岁钱、荷包,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而除夕时节祭祀祖先则采用的是满族习俗。这反映了曹雪芹虽然是汉族人,但满清入关后,深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中会出现满汉风俗习惯交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问过一位学者朋友才知“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副对联。最早看到这两句话,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人民“批林整风”时的有关材料里。它被林彪引作自己反革命政变的警语。当然,这与翁同和的本意相去甚远。翁同和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26岁考中状元,先后为同治帝师10年,光绪帝师20余年。这样的殊荣与经历,想不置身于权力中心也不可能。署理刑部右侍郎,公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任军机大臣,支持刘永福抗法。又任户部尚书,掌管财政中枢。此外,甲午战争极力主战,压制李鸿章主和维新变法,举荐康有为。被康有为称作“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然而,变法第四天,慈禧太后就以光绪帝的名义,将其“开缺回籍”。同年九月,又下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政局中,翁同龢的官位、声望、政治品性都远远高于徐用仪。甲午中日战争时,翁、徐二人同为军机大臣,参与机要,翁同龢是帝党主战派的代表,徐用仪是后党主和派的核心人物。在和战问题、割地问题和借款问题上,他们两人政见相左,多次"动色相争"。徐用仪被罢斥退出军机和总署,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翁同龢所为。大量的史实证明,虽然翁、徐二人政治倾向不同,但徐用仪被罢斥绝非翁同龢授意所为。翁同龢并非完人,徐用仪并非毫无是处。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等。汉族说汉语;满族、回族也说汉语;其他少数民族,如朝鲜族在本民族内用朝鲜语,对外交际则通用汉语。由于牡丹江市汉族移民进入得较晚.因此,牡丹江汉语方言词汇形成的历史也较短。综合而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清廷所派遣的官员多来自北京,这  相似文献   

10.
满族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其先人明代女真人及其知识分子,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融汇蒙古文化、汉族文化等东北各个民族文化,而造就了满族自己崭新的知识分子队伍。在轰轰烈烈的民族统一战争实践中,开创了满族文学兴起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是深深扎在满族远古仪式之中的。史前乌鸦文化"大传统"在满族神话、仪式和考古发现中有丰富的表现。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来源于女性文化模式的作用,乌鸦是太阳女神的象征。汉族对乌鸦的厌恶是汉族男性文化模式对女性文化模式的中断。满族乌鸦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的多种多样,表现了满族女性崇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汉语,顾名思义,是汉族的语言。《辞海》语言文字部分及《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解释,也都如此:汉语,汉族的语言。现在满族也使用汉语。只有黑龙江的爱辉县、富裕县等地部分满族还能讲满语。还有回族及其他部分少数民族也讲汉语。汉语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语。据有的材料统计,现在使用汉语的人口已达十一亿。汉语已不仅仅是汉族的语言。因此,把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清代文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文论却鲜有学者问津。系统的清代满族文论不是产生于远离汉文化圈的偏远地带,而是产生于汉文化的合围之中。在清代满族文论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汉族文论的精华,另一方面却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格,并影响了汉族中心文论的发展,显示出独特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满族。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其民族特征是十分突出的,只是1644年清兵入关以后,经过了300多年的发展,其民族特征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无论变化多大,满族作为一个民族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满族没有什么民族特点,和汉族一样了”的说法只注意了满族失去了一些明显民族特征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其仍保留有共同心理素质这个基本民族特征的本质方面。共同心理素质这个基本民族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这个民族客观存在,也决定了它同汉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明代满族和蒙古族有共同的市场需求,与中原汉族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是他们的相同目的。满、蒙两族主要用畜产品、渔猎产品、土特产品交换中原汉族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明代满族和蒙古族人民不仅有很多相同的习俗爱好,而且萨满文化也有许多相同特点。至于满、蒙社会组织的相同特点是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是地缘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满族史和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定宜庄撰著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一书 ,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七章 ,3 0余万字 ,书前有著名满族史和清史专家王钟翰教授写的《序》。作者在书中通过满族几种婚姻制度和习俗在清朝兴起前后的变迁 ,探讨了满族在建立起统一的封建政权并接受汉族影响之后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发生的变化。《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出版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东山魁夷说:"对于人类来说,生存本身就是旅行。"学校亦如此。位于常熟虞山南麓的石梅小学便经历着这样的悠长"旅行"——从清雍正三年创建的"游文书院"里走来,从两代帝师翁同和与同辈少年的潜  相似文献   

18.
奕譞与晚清八旗陆军近代化尝试述论陈一容奕(1840─1891年),号朴庵。道光帝第7子、咸丰帝异母弟、光绪帝生父,是晚清除奕沂外的又一位位尊权重旦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满族皇室亲贵。现拟从其缔造、经营神机营角度,就其对晚清八旗陆军近代化所进行的尝...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满族作家,并不只是因为出身于满族,而是他确实写过反映满族生活的作品。但老舍又跟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的全部作品,反映汉族生活的占绝大多数。因此,使研究者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把老舍只作为满族作家的代表,实际上降低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因为老舍跟汉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而否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满族特色,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为许多少数民族同志所不同意。老舍的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无不涉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卓越成就的多产作家。我们选择了《茶馆》和《正红旗下》两部满族特色最鲜明的作品,探讨一下老舍作品中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具体是指在清朝统治时期和统治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关系的结构状态。蒙古族、汉族、藏族在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蒙古族、汉族、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满族)则成为清代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清代民族关系格局发展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问题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第二,随着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满藏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第三,满蒙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处理满蒙关系问题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和完备。第四,清朝政府有效调整了满汉关系,使之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并进一步完善了对汉族的政策措施。第五,妥善处理满藏关系,不断维护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满蒙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