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远 《老年世界》2014,(4):43-43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饮茶之益与饮茶之道翁伟强茶叶又称“茗”,品茗便是饮茶。中医认为茶味甘苦、性微寒,有消食下气、泻热清神、明目益思、除烦去腻、祛暑解渴、利尿解毒等作用,所以既作饮料,又是良药。治风寒头痛名方“川芎茶调散”,以茶调服,即取其“清神明目”之功。现代药理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资讯     
《女性天地》2014,(4):60-60
酒后饮茶危害大 在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产生利尿作用,从而加快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茶。我们赴台湾采访,固然感受到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咖啡和饮料与许多都市人相随,不过茶香并没有消散,无论是以茶为荣,还是以茶为友,爱茶的大有人在,那些有关茶的情景让人难忘。品茶“耕读园”说到喝茶,中国人有个历史久远的雅称,叫做品茶。在台湾,品茶的“耕读园”茶社办得火红,连锁店遍布各个城市。我们在台中拜访的这家“耕读园”,就是个闹中取静的品茶之地。它的屋檐式的门楼是木质结构,朱红的圆柱张贴着墨写的对联,两侧各有一只…  相似文献   

5.
茶道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清饮”又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此为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6.
正心静之时最爱品茶,闲来泡上一杯清茶,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对于我来说,不敢以文人雅士自居,但饮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健康100%     
健康100%小心饮茶文/达明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对人们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但是,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有其固有的禁忌、中国医...  相似文献   

8.
健康100分     
《女性天地》2012,(6):62
酒后勿饮茶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患肾病。  相似文献   

9.
老人饮茶十忌陈立初人到老年,肠胃功能下降,如果饭后立即饮茶,则茶中鞣酸便会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难以被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发生贫血,使人消瘦。老年人起床后忌空腹饮茶。中医认为,腹中无物,茶性直入肺腑,犹如“引狼入室”...  相似文献   

10.
茶说     
《金色年华》2011,(7):41-42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相似文献   

11.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12.
骆远 《老年世界》2014,(7):43-43
茶文化、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自产生伊始便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  相似文献   

13.
长沙茶俗     
陈先枢 《老年人》2009,(7):44-45
长沙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喝茶几乎可以与吃饭并重,以至长沙人拉家常问对方家庭人口时,常常是“你家里有几个人呷茶饭”。长沙人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千百年间逐渐形成独特的饮茶方式,成为长沙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婉儿 《现代交际》2004,(8):27-27
茶,谁都喝过,可谁又能确切地把茶之味、茶之韵准确描述?品茶,一千人有一千人的感受,一万人有一万人的体验,正如禅宗推崇的“拈花微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相似文献   

15.
蒲昭和 《老年人》2004,(8):56-56
▲误识一:餐前餐后饮茶助消化。事实上,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会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饭后立即饮茶,由于茶中鞣酸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于身体不利。▲误识二:浓茶醒酒。人饮酒后,酒中的乙醇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排出体外。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误识三:品新茶。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  相似文献   

16.
陈沛丹 《职业》2017,(14):116-11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也从注重物质生活上升到注重精神生活的层面.我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底蕴与内涵.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沉浸在茶文化环绕的气息中能够细心体验生活,获取人生的感悟.而现在的文艺形式逐渐多元化,茶的艺术表现为以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衍生形式,以满足饮茶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追求.在中国的茶礼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观赏由背景音乐来聆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茶礼的本质和内在意义.而在技工院校,把茶艺作为一个专业来开设,对于茶的冲泡、品饮及表演就有了更加专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茶类一一对应不同的背景音乐的研究,更透彻地分析了茶艺专业教学中,如何根据茶艺表演的主题及茶性特点来选择背景音乐.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茶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饮品,而我国作为茶产量最大的国家,其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以品茶,茶文化为主题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越来越多的人对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古典文学中,茶经常被当作歌咏的对象,茶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古典文学中的品茶及茶文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关世界》2015,(3):104-105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品茶使我们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品茶,会不会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决定着人生一辈子的色调。有人说,茶是为了友谊而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们到处找茶、品茶,是渴望着与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俗话叫“清晨一壶茶,气跑卖药家”。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对茶的保健功能心知肚明了。老人饮茶可以延年益寿,女人饮茶可以美容健身。年轻的妈妈,你知道吗?只要在茶中施一些小小的魔法,好多令妈妈们头疼心疼的病症就会远离你的宝宝……  相似文献   

20.
女人如茶     
王敏  晓鸣 《女性大世界》2006,(11):198-198
品茶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时下人们最热衷的体闲生活之一,但真正懂茶的人却为数不多,只是为了溶入一种氛围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