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明人张綎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这是最早以婉约、豪放对举论词的意见。他主要从艺术风格立论,以苏、秦两人为代表,把婉约、豪放视作“词体”的两大分野。他的意见受到后来词评家的重视。一类从艺术风格继续加以发挥,如江顺诒《词学集成》:“秦少游得《尊前》、《花间》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  相似文献   

2.
蒋捷的竹山词风格多样,以豪放、婉约词成就为高。文章着重探讨其婉约词的成因及特点并认为竹山本色词为婉约一派。  相似文献   

3.
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蜒.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日: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赡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作以婉约为正.放东坡称少游为“分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这段话说明了词体的分类。各体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家三个问题.后世人评东坡词受其影响极大,自此以后论词者大多认为苏词主要风格是豪放,甚至忽视了他婉约词的成就.其实,从数量上看,现存的三百四十余…  相似文献   

4.
一 豪与婉 豪与婉是风格论和风格品评中最常见的一对范畴。 豪迈奔放,曰豪;婉转柔媚,曰婉。豪与婉相对举,始于评词。清徐(钅九)《词苑丛谈》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王士稹《花草蒙拾》赞同词体豪婉说,但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究竟以谁为宗、以谁称首,这是枝节问题,对我们来说无关宗旨。重要的是,他们都将豪与婉看作一对风格范畴。  相似文献   

5.
论两宋婉约词之异陈忻宋词这一有宋一代最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就其内部的性状看,大致可粗分为婉娈优美与超旷豪放两大派别。而婉约词的发展变化,大体以靖康之难为界,北宋与南宋各具特色,分别以华艳丰腴与隽淡瘦硬的面目辉映词坛。本文为进一步深入认识两宋婉约词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我在读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全书之后,深感这一选本优点很多,颇具特色,同时觉得也存在若干有待商榷之处。今不揣(言剪羽)陋,略陈管见,就正于方家。长期以来各个文学领域受“左”的思潮的影响,普遍出现一种片面强调作品思想而忽视艺术的倾向。这在词学界也不例外,重豪放轻婉约之风盛行既久,于是人云亦云,司空见惯。至其持论是否公允,却少异议。在开展拨乱反正以后,这个问题逐渐为治词者所注意,如何正确看待豪放词与婉约词的评论文章才时有所见。本书对于豪放词与婉约词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公正的评述,正如“前言”所云:“……晚唐五代以后以婉丽为宗的一派的词。这一派的词家,在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创造和使它更加完美的过程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在词的创作经验上的丰富的积累,也不会有  相似文献   

7.
吴世昌先生在《文学遗产》八三年二期上发表了《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读后很受教益.但是.仔细思考,又觉得有的提法或武断或偏执,与事实不尽相合,很有商榷的必要.我不揣冒昧,将自己的浅见贡献出来,以就正于吴先生和广大读者.(一)苏轼与豪放词派以婉约和豪放论词,始见于明代的张(纟延).他在《诗馀图谱》中说:“词体大约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恹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  相似文献   

8.
密州词在苏轼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创立了苏词乃至整个宋词的豪放之风。在全部19首词中,14首以豪放为主要倾向,其中有以豪放表现婉约、以婉约反衬豪放,又有纯粹显示豪放格调的传世佳作。密州词在题材、境界、结构、语言上都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人们提及苏轼的词,多以豪放简言之,而对其婉约之风则提及颇少.其实苏轼词的婉约、含蓄、缠绵、忧伤及美艳,较之婉约词大家毫不逊色.他的这首<贺新郎>就是其豪放之外的一首别具一格的婉约佳作.通过对该词的赏析,再次说明:凡是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的,其手法是高超的,其水准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10.
词由唐发展至两宋 ,词人辈出 ,高峰迭起 ,形成“豪放”与“婉约”两大潮流 ,但主流是婉约词。这种主流形成的原因有 :从社会背景来看 ,词的演唱在两宋成为社会风尚 ,这种风尚适合婉约词的生存和发展 ;时人所普遍接受的一直是婉约词 ,并被奉为“正体” ,豪放词被历代词学家论为“别调” ,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 ;尽管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的实践上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但他们“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也流露了较为明显的缺陷 ,使豪放词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1.
张孝祥是南宋重要的词人。历来对他的词作研究都着眼于其豪放词,尤其是爱国词,对其婉约词的研究较少。张孝祥的婉约词有深厚的思想渊源,理学盛行的时代背景对其婉约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婉约词作呈现出"尚理""尚雅"两种创作倾向,并渗透了禅宗思想。张孝祥婉约词分为宴饮闺情词、相思爱情词和写景咏物词三类。其婉约词作具有清空旷达、俊逸缥缈和雅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沈曾植对此论深表赞赏,他在《菌阁琐谈》中说:“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其实,明代的王世贞早就说过:“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弇州山人词评》)杨慎也曾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词品》)清代刘体仁称李清照:“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颂堂词铎》)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刘清韵赞李清  相似文献   

13.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一“才有庸俊,气有刚柔”,“‘风趣刚柔,宁或改其 气”,“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 豪放词,是北宋苏拭倡导,南宋辛弃 言;Z土纳英华,莫非情性”。清代桐城派姚鼎疾等爱国词人加以恢宏壮大,贯穿宋代词坛 集阳刚美与阴柔美说之大成,用形象的比喻的一大流派。这一流派的产生,冲破了晚唐 道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特征。他在《复鲁紫五代以来纤巧柔弱的婉约词的笼罩,给这种 非书》中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文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词的创作“指出 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  相似文献   

15.
南宋词人蒋捷,名列“宋末四大家”。词名盛 极一时,惜今人对之研究寥寥。本文推证其卒年在一三一四年后,并对其词风作出体认,竹 山词本色当属婉约一派。  相似文献   

16.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兼谈唐宋词的一个发展轨迹杨清莲苏轼是豪放词的宗师,柳永是婉约词的高手。词学界一向认为:豪放与婉约是相互对立的风格流派,苏武与柳永立于敌对的地位。说苏武对柳词有继承和发展,岂非故作惊人之语’?不,不是的。所谓豪放与婉约,其...  相似文献   

17.
任半塘先生在《词曲通义》中,对词、曲不同艺术风格概括为:“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词尚意内而言外,曲意为言外而意亦外——此词曲精神之所异,亦即其性质之所异也。”如果我们将这八组分别对立的概念细加辨析,就会发现:词与曲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敛”与“放”;而将曲的“放”之美学特质界定了,那么,词与曲的不同审美取向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8.
对婉约词的评价本来不是问题。自胡云翼《宋词选》后 ,由于张扬豪放词 ,屡以婉约词为靶的 ;后来在机械地理解“政治标准第一”的情况下对婉约词的贬抑更甚。科学的研究方法 ,应从婉约词的基本特征入手加以分析 ,给婉约词以较为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论李清照词与苏东坡影响──兼论“易安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之宗”,她主张词“别是一家”,应抒写个人的离愁别恨和身世之感;但南渡后,在现实中备受国破家亡、夫死遭诬和颠沛流离的生活磨难,而在词中自然接受了苏轼豪放词家国精神的影响,创制了她独特的“易安体”,形成其既婉约哀怨又豪放沉郁的统一格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婉约词与豪放词置于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学史中加以比较考察,认为豪放词的意义在于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发展了词的风格;而婉约词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前代文学题材内容所没有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道德观念,与文学、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就这一点而言,婉约词比较豪放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