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怎样充分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其货币表现即社会主义工资是如何确定和进行调节的,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劳动者所得的个人消费品份额,不是按照劳动者个人的直接劳动时间,而是按社会主义的劳动时间,也就是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分配。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又可以归结为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 由马克思创立的后来被斯大林明确慨括为"按劳分配"的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距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需要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长期并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按劳分配,便呈现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许多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是按照实现了的劳动,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采取了价值的形式,劳动量采取了价值量的形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互换采取了商品与商品交换的形式.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商品生产者(这里把企业当作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 任何社会里,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着物质利益.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就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获得物质利益.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联合起来从事生产活动以取得物质财富,并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分配来占有物质财富以满足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贯串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从直接生产领域看,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最初体现在个人必要产品与社会必要产品上,进一步又表现在公共必要产品的划分上.个人的必要产品是劳动者个人利益的首要源泉,公共必要产品是劳动者的公共利益的物质表现.社会主义个人必要产品和公共必要产品的多次划分,形成了工资、和润、税金、消费基金、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险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在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时,能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以解决和减轻职工因生、老、病、伤、残、死而产生的特殊困难,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1951年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3年1月2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是我国近四十年来贯彻执行劳动保险的基本大法,它对保护工人职员的健康,减轻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给执行劳动保险政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尽管国家多次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相似文献   

5.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能适应各种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灵活的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在一个集体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集体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因而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较强,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理论视野中,关于按劳分配那部分劳动本身,迄今并未予以注意。本文,意欲对按劳分配那部分劳动——个人必要劳动的性质作一探索。 个人必要劳动在自主劳动者提供的统一的必要劳动中,构成其基本部分。这既与个人必要劳动直接关联着每个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关,又与其在必要劳动中所占比重有关。 我们曾指出,个人必要劳动是由个人劳动力提供的并直接归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个人必要劳动的职能,是形成生产劳动者的报酬即人们在现象中看到的工资和工分。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仔细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相适应。但是,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的这个社会规定性只是在上述形式中得到自己的客观表现。”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体现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身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今天还特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在着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对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自主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通过什么方式、形式表现为社会劳动呢?换句话说,自主劳动的社会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劳动的社会性是在单个劳动的交换中表现出来的;正是由于劳动交换,个别劳动才得以表明它是否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由于在任何社会,生产劳动者都会相互交换其劳动;所以,问题的差别不在于是否通过交换劳动而形成总体或社会劳动,问题的差别来源于劳动交换的形式。自主劳动的社会性的形成,更有其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劳动制度也是如此。解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曾经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以统包统配和固定工制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制度。国家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用行政办法把劳动者统一分配到企业,以固定工的形式使劳动者和企业保持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制度否定了旧社会的雇佣劳动制,确立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对巩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权和促进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这种劳动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依据情况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致于各种弊端日益明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对劳动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结合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实行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设想的劳动是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消初品分配的唯一尺度,这个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设想的有着很大距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是否还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尺度呢?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一、马克思的“劳动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尺度”理论劳动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就是以每个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一定劳动量为尺度,从社会领取应得的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即一定数量的消费资料。马克思说:“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质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如果说资本主义股份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并没有完全改变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性质的话,那么,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产生所有权思想,社会主义劳动股份制在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则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在这里,实行的是同量全部劳动的商品交换。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首先找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的最佳形式,才能更好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两权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企业来讲,也就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社会主义的劳动再也不是以个人劳动而是以企业联合劳动的形式构成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时候,必须把个人的收入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起钩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按劳分配问题讨论中,又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否一致的争论。关柏春同志在他发表于《学术月刊》1989年第二期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形式的探讨——兼与何伟同志商榷》一文中认为,“在现实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不能是劳动力价值,而应该是“个人需要劳动价值”。社会主义工资应由“个人需要劳动价值”决定。什么是“个人需要劳动价值”呢?“个人需要劳动价值=个人劳动×(1-扣除率)×折算系数”。其中的“1”代表劳动者提  相似文献   

14.
于澄 《南京社会科学》2002,9(Z2):276-283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科学研究、管理活动、投资活动、第三产业等都是劳动(脑力或体力的耗费),同样创造价值。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和主人翁地位的确立,都需要劳动至上、劳动本位的经济理论来支持。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应与时俱进。只要是人类劳动,而且是进行交换的劳动,就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联合劳动范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劳动主要是劳动者付出的活劳动的联合,是劳动者共同支配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联合劳动的生产力基础是社会协同.联合劳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是劳动者以联合劳动力的形式支配生产资料的形式.每一个个别的联合劳动者,其联合劳动的构成一部分是客观劳动,另一部分是主观劳动.客观劳动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等劳收入.等劳收入是劳动者之间基本等同或大体等量的工资收入.没有等劳收入,就不能表达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所有权就是通过生产劳动而自然享有并使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起初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集体因其劳动而享有的集体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占有支配权和享有享受权力,脱离集体所有权的个人所有观念得不到大家承认,因而也就不存在与集体公共所有相分离的个人所有权问题.财产所有权是与劳动所有权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但它们在历史上由于个人关系的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只有在私有制社会才有个人所有权与劳动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取代劳动者劳动所有权规律的社会,是资产阶级的个人所有权取代和消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社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的否定”确立和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成果、在个人收入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合法享有不可剥夺的劳动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之权利.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17.
个人消费 马克思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这样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消费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生活资料供人们生存、享用、发展,以使体力和智力不断发展提高,也叫做生活消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管个人消费是以直接将消费资料(通过按劳分配原则)分给劳动者,还是间接通过劳动(社会)保险和集体福利由社会将消费资料供劳动者,最终都是用于全社会个人的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直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劳动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平等互利的劳动关系的基本体现。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不会自发形成,是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形成之后,必须通过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予以保护,使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劳动者都逋过签订劳动合同与一定的劳动联合体发生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劳动者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二、劳动力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三、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仍然存在这三个条件,使劳动力作为商品存在呢?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劳动尚未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劳动是衡量每个劳动者向社会贡献大小的指示器,也是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争论.笔者认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建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有国有、社会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劳动者股份所有、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