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处处闪烁着对立统一思想的光辉:一、把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看作是中国本身发展要求与国际政治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二、认为西方国家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是相王依存的.澄清了现代发展观上的意识形态迷雾;三、把矛盾的不平衡性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两手抓、两手硬”的矛盾运筹辩证法,是两点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诠释了发声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现象,帮助学生明确思想认识,建立歌唱运行的正确机制,以保证最佳的歌唱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等数学中包含着大量对立统一的概念与关系,在教学中应通过对这些对立统一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及科学学习态度,正确理解高等数学中的某些概念,从而驾驭高等数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 祸国殃民“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阶级斗争”、“全面专政”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但是,剥开画皮来看,他们完全是一伙“用市侩的观点歪曲马克思主义,口头上假意承认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卑鄙地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列宁:《国家与革命》)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宣传工具,大造反革命舆论,竭力抹煞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肆意歪曲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混淆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基本问题需要重新认识.矛盾不仅是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传统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统一性与斗争性,其立论基础是对立与斗争等同,而马克思、恩格斯则区分对立与斗争两个概念.传统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传统矛盾理论从静止与运动、有条件与无条件的角度,来理解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而列宁提出这个命题则是从动力与发展过程的关系来立论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似乎早已定论,无探讨之必要,其实远不尽然。所谓“早已定论,十分清楚”,无非是说人们公认《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论”,《矛盾论》中所论述的六个问题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几乎全国所有的哲学书籍和哲学文章在叙述对立统一规律时,都原原本本地把《矛盾论》所阐述的六个问题逐一开列出来,至多略加润色和解释。对此,我倒有点不同看法。现在谈出来作为引玉之砖,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导师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由于革命斗争的实践需要,致力于辩证法的研究,他不仅全面、深刻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而且运用它系统地研究了辩证法史,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辩证法史上的优秀思想,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立统一规律与艺术美的创造王秉权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要达到成熟的境界,要"臻于上乘",作者不仅应具备一切必须条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和一切事物,还应该自觉地在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的认识只有符合客观的规律性,才是正确的认识。同样,人们的实践也只有符合客观的规律性,才是正确的实践,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现实世界是遵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辩证规律运动,发展、变化的。因此,数学必然充满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觌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觌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数学教学实践说明,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数学不仅是教好学好数学知识的需要,而且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它是“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论》——凡引自此书,下文不注出处)因此,坚持还是反对对立统一规律,必然成为坚持还是反对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向唯物辩证法进攻,无不把主要矛头指向对立统一规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的矛盾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上看 ,邓小平善于通过对立把握同一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上看 ,邓小平善于通过普遍性把握特殊性 ;从矛盾及内在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上看 ,邓小平善于通过全面把握“两点”和“重点” ,实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虽没有提及“素质教育” ,但其理论中却包含着素质教育的科学思想 ,诸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突出政治素质要求 ,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讲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最高范畴,是五百年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评价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世界观对马克思主义既继承又创新,邓小平理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等价值论问题上,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谙熟唯物史观。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人的本质学说一脉相承。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始终贯穿着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人、主体性、人民性 ,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最高信念和最终动机。只有从人民性这个层面上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诠释邓小平理论 ,才能更好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本体论一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争论的热点问题。但是,至今对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本体论的比较研究却明显不足。对于这两者而言,不能用世界观的研究来遮蔽其本体论研究。两者在世界观上一致,但在本体论上,前者是阶级斗争本体,后者是生产力本体,后者的本体论是对前者本体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才激励观是邓小平人才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阐述了邓小平人才激励观的两个基本点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稳定、改革、发展三者辨证关系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2个方面 :改革和发展依赖于稳定 ,稳定的程度直接影响、制约着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 ;稳定又依赖于改革和发展 ,改革的力度要与稳定的程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传统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受到挑战 ,而现代文化和价值理念却尚不明确 ,造成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道德真空”。同时 ,国际文明也出现大混乱的局势。正是基于对这一现实的思考 ,重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青年观揭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一系列原则和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青年工作的理论基础。文章从青年工作战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概述了邓小平的青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