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一)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马克思说过:“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相似文献   

2.
黄湘中 《兰州学刊》2011,(7):1-5,10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于自身价值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价值一般是按资本获利多少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劳动力使用价值来源于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知识和技能增长,可以无止境提高,形成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劳动生产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概念,指出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物化,就是价值的创造”。因此,价值源泉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劳动力使用价值。长期以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被视为价值源泉的定义,它与“价值是抽象劳动”发生矛盾,应予扬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之后才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使用价值或财富是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误解.其本来的观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劳动一个要素创造的;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的源泉;非劳动要素所有者能够参与分配,仅仅在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资本、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是价值形成与使用价值创造的条件.劳动是财富唯一创造者的真理,是一切财富(有所有权的静态财富即财产)由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的伦理性基础,或要求把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必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中谈论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较多,我们应当认真加以研究。一、自然资源是物质财富的重要源泉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以获取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的。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什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作了回答:一是劳动,二是自然资源。马克思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所有权“表现为直接从商品占有者的劳动中产生的所有权”和社会分工实质上是“不同质的、适合不同体系需要的劳动”的思想,是我们揭示直接劳动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真正原因的钥匙。因为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只要有直接劳动存在,物化在不同使用价值中的不同质的、适合不同体系需要的劳动就会存在,从属于不同社会分工的交换主体也便会存在,从而交换主体也就依据自己在劳动中产生的所有权表现为商品的所有者,导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普遍地运用于生产,劳动才会逐步从生产过程中转移出来。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到那时,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就会崩溃。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当今世界一切不发达国家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通过什么途径转移,各国却不尽相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农村就地消化,城市分流,多向输出等多种形式转移。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一)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非农产业的转移,把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使农业人口不断减少,这是世界上一切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①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些国家,在社会总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10%,90%以上的劳动者从事其他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从而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可见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是与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费用的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的唯一源泉是社会劳动,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资料虽然是劳动过程的重要因素,是使用价值或财富的源泉之一,但不构成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不是价值和利润的来源。一些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者,如萨伊,由于把使用价值同价值相混同,因而把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同时看作是生产价值的要素,把生产资料也看作是价值和利润的来源。萨伊曾竭力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宣扬什么机器也提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服务”。这种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必须坚决  相似文献   

9.
人类劳动创造的一切财富都存在于各类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 ;人类劳动所形成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的运行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五种流”运行的合理与否决定财富的质量及可持续性。提出“五种流”运行的财富理论 ,是要从一个新的思路来研究经济学的财富理论 ,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总财富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几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部门应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出现了所谓“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似乎商品价值不再是劳动创造的,而是由机器人生产出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以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否定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自动化生产体系的出现,能够改变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一、生产的自动化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无关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商品的这个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对此,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使用只是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劳动生产力只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而与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无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它只有跟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特别是跟土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作为消费者的人口,包括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包括了这些人口中的劳动力.而作为基本食物生产者的人口,则只是农村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一部份.山区由于客观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一般人口稀少,劳动力相对缺乏,技术水平又较低,这就严格地制约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但是,山区山多,地少,田更少,而且在大多数地区,这些众多的山地拥有的生物和水力、矿产资源,却是比较富饶的;山地的生产一般以多年生的林木栽培为主,多属开发性生产项目.这类项目生产周期较长,宜于大面积经营,所费劳动较少,规模效益较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高.当前,山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的演化最早对劳动进行论述的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是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并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的著名论断。随后,魁奈指出“只有农业劳动才能增加财富”(《经济表》);理查德·坎蒂隆认为“土地是所有财富产生的源泉,人的劳动是生产它的形式”(《商业性质概论》);罗伯特·雅克·杜尔阁提出“土地离开了劳动便不能生产出任何东西”(《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这些论述都是从财富的角度引入劳动,强调了劳动…  相似文献   

13.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正> 为农民服务是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的简称。对为农服务是否应该实行等价有偿原则,有必要作出科学回答。服务具有特殊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同其它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无本质区别。这个观点,马克思在1861年8月至1864年6月,先后阐述过两次。他说:“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珠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他又指出:“服务只是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对“创造社会财富”作了一系列论述,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质上,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幅增加财富,这应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目标。为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创业机制,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前提是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对于价值、劳动、阶级、剥削、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要进行创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论。  相似文献   

16.
国民财富与价值——论经济学的基础刘骏民张朝中财富观念和价值观念不但是经济学的基础,而且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我国,人们长期坚持着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国民财富的唯一源泉。但是,当人们研究我...  相似文献   

17.
一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一切社会经济条件下都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立统一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也包含着劳动者自身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那末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否也具有这一特性呢?对此,我想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具体社会方式和对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费用由谁负担二方面作一肤浅探索。  相似文献   

18.
廖显满 《云梦学刊》2004,25(2):42-45
“物化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的观点,从立论基础到论证过程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所谓“实际价值也是价值”的论证把价值与使用价值直接等同起来,二是以“斯密教条”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其价值构成研究并不能真正证明物化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物化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的观点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具体劳动的性质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的永恒的自然性质马克思把商品使用价值看为具有永恒的自然的性质,把价值看为具有历史的社会性质,这并不是随意规定的,而是由他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所必然引伸出来的科学论断。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一定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或有用劳动,“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26页)(四)既然具体劳动具有永恒的自然性质,那末商品使用价值亦必然是具有永恒的自然性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陈越和林菲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的《试论技术贸易》一文,颇有新意,读后很受启发。但该文认为:“技术知识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高于技术知识自身价值的价值。”对此,我认为是值得的商榷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对于价值的源泉及其本质等基本范畴的理解问题。我们知道,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价值是由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才具有创造价值,并且创造出比自己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这种属性,其它任何物品的使用价值,都不可能具有这种属性。因此,技术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创造价值并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陈越和林菲同志也可能认为,他们所讲的技术知识也是一种劳动,并且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