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央关心与全国支援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既是西藏发展的必然,也是西藏发展的根本内因.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是西藏永续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衡量西藏自我发展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纯经济指标,也不能一味地采用内地的衡量指标,而应以涵盖多方面、宽领域的具有西藏特点的相关指标体系来衡量.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在于提升西藏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育西藏特色优势产业.西藏产业发展应围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走出西藏特色,走出西藏优势,真正实现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从而促进西藏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援藏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既是西藏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西藏永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战略目标、构成要素、生成路径等问题的探讨,意在深化对西藏自我发展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政治、社会引导农牧民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尼玛央金《西藏发展论坛》2005:3 提高党在西藏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陈富琼《西藏发展论坛》2005:4 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白玛朗杰《西藏发展论坛》2005:4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和谐西藏史云峰《西藏发展论坛》2005: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践与完善的思考课题组《西藏发展论坛》2005:4 公民参与,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长远来看,西藏要实现自我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西藏76.29%的人口在农牧区,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决定着农牧民自身或家庭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更决定着西藏整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并实施参与式援藏模式,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有利于提高农牧民自身发展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小康西藏的早日实现和西藏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培训是严格有序及有组织的行政人才资源开发.目的是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的履行职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新时期西藏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进而做好民族工作。从国际国内以及西藏的民族工作实际看,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十分必要、非常紧迫。增强做好民族工作能力需要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工作、以"四个有利于"民族工作标准检验工作、以实现民族关系"三和"为工作落脚点等三个关键环节。同时,需要从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能力、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民族工作能力、创新民族工作机制和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等方面拓展增强做好民族工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览西藏旅游资源、回顾西藏旅游发展史的基础上,基于产业经济理论,结合西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需求、供给与政策约束,构建了西藏旅游业战略支撑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此框架,提出西藏旅游业的战略支撑功能应当以民生改善、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为目标,并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西藏旅游业对此三个目标的战略支撑能力。认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发展需要在继续促进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优化旅游产业链上的收益分配、协调旅游企业与景区农牧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通过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比考察可见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在改善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发现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对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速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西藏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间,必须考虑西藏高等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水平、达到一定时间实现大众化的投入要求、未来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文章试图从2007或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这一大众化标准,这两个不同的发展速度来探讨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合理进程。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本文研究的目标。从目前西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为探索点,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发现西藏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硕出任驻藏大臣,是要完成“开导”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准许英人进藏游历通商和设法加强中央政府对藏治理的双重任务。他上任后,既支持抗击英人入侵,又要求妥协让步。同时,他努力加强驻藏大臣权力,推行川藏一体计划,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他未能完成任务,清政府撤去其职。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藏族游牧民定居与新牧区建设问题作了研究.近期政府实施的"牧民集中定居"政策,符合大部分藏族牧民的愿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影响着藏族游牧民的定居决策.为了推进藏族聚居地区牧民定居和新牧区建设进程,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综合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视因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因其求真主旨,因明与内明的关系表现为关联互动和相互促进,因明学为佛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认识的依据和标准,为佛学思想建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明学的学习方法,推动了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故在大力提倡开展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因明学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因明学的系统化、通俗化和时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因明学的理论应用水平和效用能力,将因明学建设的成果运用于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实际,并发挥因明学在佛学思想建设中的带动创新作用,促进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吕志祥 《西藏研究》2007,(3):112-114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但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法制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强保障。甘青藏区地处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这里地势高耸、交通不便、法律供给不足、法律运行成本偏高。所以,在甘青藏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规民约依然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甘青藏区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清理、修订甘青藏区村规民约的思路,以推动甘青藏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杨清凡 《西藏研究》2006,1(4):55-63
藏传佛教图像是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文章在对相关资料作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图像的基础文献、研究史上的代表性著作以及密教图像研究状况予以回顾和评介,并就藏传佛教图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万果  王巳龙 《民族学刊》2023,14(4):29-34, 137
以川、青区域涉藏州县的藏传佛教场所为重点关注对象,探讨涉藏州县宗教神圣场域中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渊源、演进历程、现时表达及未来期望。在具有藏传佛教传统的涉藏州县区域,以寺院为核心的神圣场域建构,是藏传佛教历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路径。在川青涉藏州县的多民族复合文化语境下,藏传佛教的神圣场域建构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一漫长历程中,藏传佛教一方面不断调适以适应本土化的历史现实语境,另一方面则通过教派之间竞争博弈与交往交流,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藏传佛教文化形态。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在场的内在基础,并与藏传佛教话语体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正反馈路径,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认同心理的地缘文化与宗教神圣场域叙事,而且还以人物交流、宗教传播及文化扩散的方式对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中华民族文化构建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影响。同时,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川青涉藏州县多元文化语境的终极表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对川滇边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屯垦、练兵、设官、通商、开矿,还大力兴办教育,既办普通学校,又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的规定,择宜兴办了实业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为培养生产建设人才,开发边疆民族地区资源,补充抗战物资力量,采取措施发展职业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川边藏区的职业教育产生较晚,发展规模不大,培养人才有限,但它在藏族教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一些办学形式和特点,对于当今藏区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所见西藏文明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视角对西藏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观察与勾勒,分别从西藏远古时代人类活动及其遗存、西藏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三个主要历史阶段,讨论了西藏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对其和周边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1,2(3):67-71,94
新中国建立以来,四川藏区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了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尊严,基层组织建设是藏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干部机制、党政工作机制缺乏应变能力,大批干部和专业人才流失,四川藏区基层组织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的状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探索完善新机制,不断强化基层政权等措施是稳定藏区的战略性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