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是社会文明健全和社会正义原则的体现。要加快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策略,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正义观念,国家要努力实现制度的公平,高校应尽量确保程序的正义。在伦理关怀的指引下,高校教育援助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育援助的内容也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群众路线视角审视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工作,存在着援助过程中重物质轻精神,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受援对象认定过程中的失误;援助形式上缺少换位思考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没有真正贯彻群众路线、做到“以生为本”,相关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忽视造成的.坚持群众路线、创新贫困大学生援助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援助观念,做到知学生、勤反思、增动力.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环境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辽宁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为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力提供了契机,计算机速录短期培训是援助工程的途径之一。计算机速录培训课程能够使受训对象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中文速录技能的速录师和文秘等相关的技能和技巧,与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关系密切,掌握这种技能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政府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在今后的政府救助过程中,应全面优化大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深化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相关资助制度的立法;特别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救助方面,应设立针对贫困生的专项奖助学金;建立资助方式灵活组合的多元一体的资助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高知识结构的人才群体,是我国各个建设领域的有生力量和人才储备库。动员、组织以及用合理的机制和手段配置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参加西藏反贫困的有效补充形式之一。笔者建议吸纳美国“为美国教育”的教育服务计划和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经验,同时从西藏扶贫的实际需要考虑,用制度兼顾多方面的利益需求,以鼓励、动员大学生参加援助西藏建设的扶贫接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避免过去援藏工作的若干弊端,形成一种在扶贫援助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特点的政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及他们的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提出了建立多重保障制度和援助体系,做好大学特殊群体的教育与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是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同时承受着物质困境和精神困境带来的压力.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为基点,探讨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改革后出现的特殊群体,切实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途径是:帮助贫困大学生改变贫困地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  相似文献   

9.
目前,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一些贫困生因经济压力出现了很多的心理与行为障碍,即因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高等学校辅导员要了解和掌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受经济压力这一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较普通大学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心较重,嫉妒心理较重,虚荣心重,依赖心理较重。要较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建立助学与成才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多渠道的扶贫助困机制,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贫困女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就业难问题上,既有普遍层面上的特征,更有特殊层面上的因素。文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几大突出问题、就业难而产生的社会负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指出学校要重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教育,帮助她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贫困女大学生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全社会都要关注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物质和心理的双重贫困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壁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感受,理解但不顺应他们的心理反应和某些认识偏差;实施物质援助时需尽量保护贫困大学生的隐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利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重视网络心理咨询,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谈心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多,以及贫困生群体凸显。大学生群体的这种变化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难融入群体生活,贫困大学生和富裕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不易平等相处。针对这种挑战,应当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对策为:加强大学生的合群性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平等人格教育,把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援助机构的实践,分析了贫困影响评价对改善政策和项目设计的作用,并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草原奖补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对乡村贫困人群的影响。本项研究发现,贫困影响评价不仅要基于政策文本,更需要基于政策实践,政策实践产生了远比政策文本更复杂的影响。草原奖补政策和土地流转的政策设计都有利于贫困阶层,但是实践的多样性却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原奖补政策的不完善和土地流转过程中经营风险的转嫁都增加了贫困群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资助育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是兼顾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在对资助育人内涵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中所面对的观念认知差异、制度不完善、资助过程程序化,而育人过程简单化等困境。提出树立科学的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的一体化工作制度、开拓有内涵的发展资助模式、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增加资助育人效果的长效性等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5,(5):119-120
<正>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在的现象由于贫困大学生群体在高校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教育政策。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环节设计简单、流于形式,很多都是为了应付,这使贫困大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社会和高校都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校也相应地建立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如何利用好这些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出育人的功能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单一的经济资助无法满足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发展性资助模式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路径,即通过励志教育唤醒贫困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的有机结合;全面开展能力资助;搭建学校与贫困大学生的沟通平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挖掘载体和时机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激励资助和心理资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通过采取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深化心理研究、提供救助等措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家庭贫困,面临的经济、学习、人际交往、外部环境、就业等方面的远远压力大于普通大学生,极度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不平衡,导致心理扭曲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严重者甚至发生犯罪行为,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甚至给高校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状况表现和形成原因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着重介绍了心理资本教育的新方法,希望能够更加强化和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