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兰州学刊》2006,64(7):176-180,6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在去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贫困群体。这些新贫困群体有着与旧贫困不同的特征。文章描述了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现状特征,并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去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致贫并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机制,认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自雇贫穷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都是导致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表征和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个人资本视域下的劳动力移民城市贫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遭遇"制度藩篱",该劳动力移民群体与城市制度内人口、知识移民和财富移民相比,个人资本水平低是其在城市贫困的致因。通过个人资本积累能够消除劳动力移民贫困。  相似文献   

3.
何汇江 《人文杂志》2004,(3):164-169
本文从贫困群体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文章认为 ,由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缺乏就业机会 ,开始出现长期化和相对固定化的趋势 ,具有较强的贫困群体意识 ,他们正逐渐从主流社会中脱离出来 ,表现出了与社会分裂的趋势。因此 ,从有利于城市贫困群体社会融合的角度出发 ,城市反贫困应注重采取的措施是社会救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要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难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实施“准就业” ,以社区建设促进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就业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颜桂珍 《中州学刊》2007,64(3):116-120
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就业特征,主要体现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和自雇贫穷。这和我国的二元劳动力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就业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职业极化与收入极化的现象。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脱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消除社会排斥风险,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消除,相对贫困成为贫困主要表现形式;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但当前学界对相对贫困和动态贫困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CFPS三期面板数据,构建跨期动态效应模型,对劳动力流动的促脱贫、防返贫的动态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有效降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发生率;基于跨期时序的劳动力流动行为组合有显著的动态促脱贫、防返贫效应,多期和单期劳动力流动均能显著降低返贫概率,且单期劳动力流动呈现“近因效应”。基于相对贫困和动态贫困视角展开的研究不仅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更展现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我国促脱贫和防返贫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城镇范围内贫困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农村流向城镇的农村流动人口所形成的贫困群体,在以往以户籍为基准的城镇贫困监测中,这个贫困群体是被忽视的,然而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农民在城镇中处于绝对贫困之中.本文对当前在城镇中的农村流动人口的规模进行了估计,并对农村流动人口贫困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消除农村流动人口贫困群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城市贫困群体自身健康发展重要前提,是城市反贫困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推动和谐社会进程的强大动力。本文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与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三方面,就如何对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个人贫困观和结构贫困观,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贫困致因理论.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普遍认为统治者应该对百姓的贫困负主要责任,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让百姓脱贫致富的设想,其贫困致因的核心思想可归为贫困结构观.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为核心内涵,并嵌入先秦儒家“天命”思想体系中的“贫困天定论”的影响超过了其贫困结构观,并内化为一种世俗的道德信仰或文化氛围,影响着中国人的个体思维、群体意识及统治理念.在许多国人潜意识中,至今仍然认同具有宿命色彩的“富贵在天”.以“责怪受害者”为核心内涵的个人贫困观在中国社会中没有成为主流贫困观  相似文献   

9.
消除知识贫困:解决农村贫困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民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  1 农村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的低下。据统计,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 71% ,而其它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力的比例为17 2 6 % ,比农业部门高出2 3倍。现在我国每70 0 0亩土地只有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每70 0 0头牲畜只有一名兽医人员。由于劳动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的70 %左右在农村推广不了。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30 % ,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一般都在6 0 %~80 %。2 农民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农民获取、吸收和交流知…  相似文献   

10.
城市贫困人口的群体认同与社会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汇江 《中州学刊》2003,(3):160-164
本文侧重从心理与文化的角度研究城市贫困问题。通过调查分析认为 ,由于城市贫困人口大多认同贫困群体 ,从而在心理上拉开了与非贫困群体的距离 ,出现了与社会分离的趋势 ,这不利于社会融合。城市贫困人口认同贫困群体会形成贫困群体文化 ,将更不利于他们的社会融合。因此 ,城市反贫困行动不仅要有助于城市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而且还要有助于他们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1.
Continuing employment growth and declining unemployment rates in the U.S. labor force since 1982 have raised new questions about employment quality and shifts between adequate and marginal employment. In this paper, we use an individual-matched file from the 1986 and 1987 March annual demographic supplements of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to examine 1-year transitions between labor force states measured with the Labor Utilization Framework (LUF). Short-term shifts between nonparticipation, unemployment, underemployment, and adequate employment—as conceived in the LUF—are characteriz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ajority of recent job takers found adequate employment, but that new labor force entrants and the previously unemployed nevertheless experienced rates of involuntary part-time and low-wage employment exceeding rates for the labor force as a whole. Association models reveal wideranging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mobility and immobility across labor force positions. We find that upward transitions are largely counterbalanced by downward transitions, essentially yielding a one-to-one exchange of workers between specific pairs of labor force states. The analysis also indicates similarity across sex and race groups in patterns of mobility and only small differences in immobility. Mobility and immobility largely serve to reproduce from year-to-year existing sex and race inequalities in the labor force.  相似文献   

12.
周建波 《文史哲》2002,(1):135-141
作为中国最早的建立机器工业的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期间我国企业界在现代工人的来源、工资标准的制定以及劳工管理方面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突出“效率”色彩,如按照产业结构的不同而雇佣不同技术素质的工人,按照劳动效率高低的不同以确定不同工资的标准。二是突出“情感”因素的作用,尽量利用传统文化中某些有利于提高当时企业劳动效率的因素,如利用同乡因素招募和管理工人等。尽管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些探索显得幼稚,但它毕竟是近代中国人在机器工业建立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直到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革新劳动用工形式,传统经济从属性标准的解释功能弱化,已不足以支撑司法机关定性平台劳动关系,导致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司法确认陷入困窘,平台用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司法救济之殇。虽然突破了传统从属性认定标准,然而平台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本质属性并未改变。由此宜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探究基本的劳动从属资本理论,通过数据信息、算法技术构建经济从属性新的时代内涵,使得经济从属性成为司法机关判断劳动关系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尺,为保障平台弱势群体劳动权益,实现社会实质平等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migration of Latinos to nontraditional settlement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renewing interest in how an established low-skilled work force is affected by the inflow of a minority group whose members tend to have a weak basket of human capital. Some scholars focus on how the incoming group creates head-to-head competition with established workers. An alternative view posits that,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of the receiving labor market, incoming workers may primarily fill roles that complement preexisting labor market arrangements. I study these issues in the region of the country that has experienced the most pronounced in-migration of Latinos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The findings indicate migrating Latinos tend to complement preexisting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rather than spark job competition and undercut the earning power of non-Latinos.  相似文献   

15.
赵蓉  王振亚 《学术探索》2013,(12):115-118
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父辈们不同,他们希望能更好地融人城市,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就业、保险、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平等待遇。因此,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出发,寻找出其利益诉求的新变化及困境,从而探索由国家、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团体所共同组建的多方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城乡分割、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行为和方式,阻碍了城市化及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在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方面。社会保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迁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再议劳动者地位问题:劳动力产权强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多年来,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劳资冲突和劳资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在劳资关系的弱势地位问题尤其受到关注。如果说在改革初期劳动者地位可能受制于劳动力产权残缺的状况,那么,当劳动力市场和劳动法律制度逐步成熟和完善时,劳动者地位则主要取于其实现劳动力产权的能力,即其劳动力产权强度。决定劳动力产权强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维度:个人变量、结构变量以及制度变量。劳动者是异质性的,不同劳动者群体在劳动力产权三个维度上的强弱决定了不同的劳资关系类型——雇主管治型、雇主主导型、制度保护型、自我保护型和雇员主导型,以及不同的劳动者地位——完全弱势、弱势、受保护的弱势、受压制的弱势和强势。只有理顺最突出的农民工劳资关系问题,一个均衡和谐、劳资两利的中国劳资关系模式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而且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非公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经济发展的决策,是我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第一,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发展非公经济;第二,发展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肯定非公企业人士的劳动也在创造财富;第三,确立了新的政治评判标准,允许非公企业的先进分子入党;第四,进一步发展非公经济,需要继续坚持“与时俱进”,革除影响发展的规定和体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侨乡发挥区域社会优势,吸引侨资发展经济.合资、独资工厂及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内地富余劳动力迅速涌入,出现人口东移的态势.相应地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人的互动、与当地社会的融合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外来人员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侨乡社区的变化.文章将通过对厦门"銮村"的实地调查,探讨这一融合过程的阶段性特性,以期对当前多元社区现代秩序的设定及有效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控制流动”到“规范引导流动”,政府从谨慎对待转变为积极应对,我国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新时期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