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议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沈燕建设重点学科是高等学校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重点学科建设是“211工程”的子工程,在“211工程”的实施中起关键作用。国家重点学科点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上起骨干带头作用,逐步做到...  相似文献   

2.
1996年,国家教委和广东省批准中山大学“211工程”建设的立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校九个获准立项的重点学科之一。几年来,在项目主持人叶汝贤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教师、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该学科点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条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该学科点花大力气进行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系列著作,就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总题目。在这个总题目之下,包括三个子项目:由叶汝贤教授和冯平教授主持的“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由刘嵘教…  相似文献   

3.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我校有6个学科点名列其中,比原来的3个重点学科点翻了一番。新批准的6个重点学科是: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建立于1981年,是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本学科点于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九五期间又被列为复旦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该学科点所在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99年被确定为首批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学科点现有教授9入,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4入.讲师5人.学术梯队与年龄结构某水公frp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邹逸麟教授,主要研究历史经济地理,黄河史;张修佳教授,主要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古地图研究;周振鹤教授,主要研究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制度史、…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     
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学科于1990年设立硕士点,1993年设立博士点,1998年设立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4年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1995年进入“211工程”子项目。2000年和2001年分别以优良成绩通过了省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项目验收评估,并再次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该学科点历史悠久,学术成就卓著,产生了国内老一辈的管理学家周三多教授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成绩斐然的赵曙明教授等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6.
一、依托学科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发挥学科软实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建立“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是以学校自治区级两个重点学科——“世界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一个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基础,整合区域经济研究学科点的科研力量而构建的、适应新时期自治区和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创新型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 ,全国高等学校翘首期盼的新一轮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的评选结果于今年初正式揭晓 ,我校总共有 40个二级学科进入了新一轮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行列。其中文科重点学科点有 12个 ,它们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传播学、历史地理学等。全校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三 ,文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总数也位居全国高校前三名。经过这次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的评选 ,我校文科全国重点学科的布局和结构得到了较为合…  相似文献   

8.
湖北民族学院文艺学是拥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学科。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检查验收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是湖北民族学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学科点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助教8人,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在民族民间尤其是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学艺术理论、民族作家作品的深度研究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本学科覆盖湖北西部及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文学高层次教育,主要培养有扎实的文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重点学科建设“五结合”模式的特色与内涵,阐述了“五结合”模式的实践及其成效,总结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建设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馆员”是专家型的复合型人才,其与“参考咨询馆员”在知识、技能以及服务内容、对象和层次上有很大不同。将“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建立互动型“双赢”合作模式,一方面把重点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使之成为图书馆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学科馆员”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促进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外国哲学专业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重点学科之一,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招收博士生,著名学者夏基松先生曾长期担任该学科点的学术带头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该学科点专业万向齐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设有西方政治法律哲学、当代美国哲学、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基督教伦理学、现代西方宗教哲学、当代德国哲学、西方应用伦理学和管理哲学等研究方向。该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3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和国际学习进修与学术交流经验,已形成了学风严谨、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活力、年富力强的学术团队,承担…  相似文献   

12.
网络资源整合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学科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建设的相互关系,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对重点学科建设的作用,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必须加强建立准确权威、覆盖面宽、动态性强的重点学科导航系统,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点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的主干专业。 该学科点源于原中央大学文学研究室,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陈中凡、方光焘、吴梅、卢冀野、孙席珍等一大批学术大家,以他们杰出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本学科点的雄厚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陈瘦竹、陈白尘、叶子铭、董健、邹恬、许志英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4.
对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张振美“抓紧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加快高校发展的步伐”。这在目前高教战线不仅是响亮的口号,而且已见诸于行动,并收到了实效。相当一批颇有实力、水平的大学,更是捷足先登,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以尽早进入“211工程”,...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学科进行首位分析和重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有 20个省市区的国家重点学科首位高校为该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6个省市区的国家重点学科首位高校不是该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说明“211工程”高校在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上没有突出优势。第二,地方高校在竞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方面处于明显下风,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仅占总数的 0.52%;而地方所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在竞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时表现还不如非“211工程”高校。第三,相比于部属高校,地方高校在竞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方面也处于劣势,拥有的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也只占总数的 13.0%。第四,国家重点学科数的省际差异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的通知》(辽教发[2009]93号文件),辽宁大学申报的15个省重点学科全部获得立项。其中,理论经济学进入“一流重点学科”建设层次,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入选“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2个学科入选“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层次。具体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图书情报工作与重点学科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重点学科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图书情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重点学科的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今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及实施的重点学科发展战略 ,探讨了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今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及所实施的重点学科发展战略,探讨了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校中医文献学科建于 5 0年代 ,1985年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1年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4年晋升为省政府重点学科 ,1997年又被评为省政府A级重点学科。 1998年与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医史、医古文调整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 ,使学科点的实力大大增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本学科点的两项基本工作。 40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的大型文献科研项目有 :《中医学概论》、《中药大辞典》、《诸病源候论校释》、《诸病源候论校注》、《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分卷》、《中医方剂大辞典》。在众多科研项目中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