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从口译的角度切入,对其文化缺位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并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提出在口译实践中进行文化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语言是文化的结晶,文化又靠语言得以传播。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语言文化(文化负载词语)。通过对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发现口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而且还是有着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口译者来说,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涵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因素的考虑与否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及翻译质量,而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口译员和口译使用者是口译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此他们对于口译的期待和评价是口译质量评估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回顾总结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方口译质量评估研究成果,本着口译教学应与口译研究、口译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结合口译教学现状,针对质量评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系列口译教学建议,旨在使口译教学尽快与市场挂钩,满足市场对合格口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微观及文本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口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译员对文化信息的敏感性,在知识习得和理解的阶段降低潜在的文化信息缺失的可能性,在表达和再现的阶段采取有效的模式对口译过程中的文化信息缺失现象作最大程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不同文化交际之间出现的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随着口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口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处理得体,译文就畅快;反之,则译文模糊,表达不清.文章以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的英汉对照文本为例,从谚语或诗句、习语、历史和国情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缺省现象,并提出在口译教学中注意加强翻译对策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记忆讲话人内容的重要工具。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以及记录方式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口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著名口译学者Daniel Gile的相关观点出发,从口译工作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并从口译笔记的记录原则、内容、使用的语言、格式要求四个方面探析了如何记录口译笔记,总结了口译笔记的相关技巧,旨在强调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帮助教师完善口译课堂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9.
德语口译课程是为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德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该课程应当结合口译的特点,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语口译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弥合文化沟壑,对于增进双方的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口译"准、顺、快"的标准及口译的"现场、现时、限时"等特点,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可以采用寻求对等、体现对应、合理解释、灵活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两岸文化交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人们希望在这方面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文化的广泛性,在两岸文化交流中需要把握重点;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的指向性,需要明确两岸文化交流的定位和定性;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层次性,需要强化两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化的输入还是输出,都必须坚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推动文化交流,既要在文化交流中坚持吸收和利用优秀的外来文化资源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将体现着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推向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这一原则,当代中国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同样需要贯彻这一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化的输入还是输出,都必须坚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推动文化交流,既要在文化交流中坚持吸收和利用优秀的外来文化资源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将体现着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推向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这一原则,当代中国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同样需要贯彻这一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人们越来越关注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对比中国翻译史上两位杰出人物鲁迅、林语堂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主张,不难发现他们二人身处相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翻译观,对翻译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大相径庭,这表明翻译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译者的主观选择,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译者所处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作者自身的文化态度、文化立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文化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亲缘性质,在各自心目中的形象也都比较良好,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得到凸显。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韩国方面处于相对较高的“强势”。如何正确看待最近几年兴起的“韩流”与“汉潮”,把握住中韩两国交流的时代脉搏,是关系到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东北亚和平的重大课题,发展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对于民族认同及两国之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发展30多年的历史充分显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华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的连结点,是沟通两岸民众心灵、观念的桥梁,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重要纽带,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和平统一进程的强大力量。充分认识文化往来在两岸关系、两岸交流中的特殊作用,是推进两岸文化交流进程、提升两岸文化交流层次和实现文化交流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卢梭思想充满了哲学意义和深刻的完整性,心灵感觉论的价值取向是其气质特征,以内在情感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是它的基本原则,善良情感成为其思想的终极根据。卢梭政治学说中的善本自由、伦理学中的同情、宗教信仰的内在良心、美学的德性、历史学的自然道德秩序,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存在意识或思想根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卢梭浪漫主义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