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各种文化悬案的回答,不可能不依据对文化本身的本质性把握,而对文化本性的不同把握,又势必会引出对文化悬案的不同回答.本文提出的文化工具论,将时文化的本质及功能给出一种新的解释,从而也为回答各种文化悬案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该理论主要由五个基本命题构成,即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文化对人的报答力是有限的,文化有好坏优劣之分,对不同文化工具应唯好是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及民族发展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自身不断批判、继承和改造,不断适应世界变局发展、经济社会演变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同步过程。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凸显,文化现代化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阐释也必然离不开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以文化自觉为认识前提,以文化自信为立根之本,以文化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化自强为建设目标。同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外延形态也包含了理论与意识形态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公共服务与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现代化及文化技术现代化等多个层面。从文化向文明延伸来看,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所秉承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观,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种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可持续性的世界文明互鉴与共融的新形态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1、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创建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在六十年代,伴随着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热潮,勃然兴起,蔚为大观。各种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模式竞相提出,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景象。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除了极少数的小国和地区——诸如“亚洲四小龙”,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起飞,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外,绝大多数国家不仅没有如西方经济学家所期望地那样实现工业化,反而是经济社会问题成堆,困难重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凸现出西方发展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缺陷,使西方发展经济学骤然跌入衰落和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4.
邱昭继 《浙江社会科学》2015,(1):43-48,157,158
法律消亡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个著名论题。法律消亡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和理想性特征。法律消亡论是以特定的法律概念论作为支撑的。澄清和揭示法律消亡论的理论语境是评价法律消亡论的重要前提。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律消亡论体现的是法律的阶级工具论,帕舒卡尼斯的法律消亡论以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作为基础,太渥的法律消亡论反映的是法律自然主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批评法律的第四种观点建立在疏远论的基础之上。然而,这四种法律消亡论背后的概念理论都对法律持一种狭隘的理解,这些法律概念论没有全面而准确地揭示法律的本质属性。如果持一种更为宽泛的法律定义观,法律消亡论的结论就必须被放弃。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中国的法律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柏泉 《学术界》2001,(2):193-198
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感情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一个社会法律文化的形成 ,是不断修正其民族习性和法律传统的过程 ,也是不断消化、吸收别国和其他民族的法律文化的过程 ,而当这一过程与现代先进的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时 ,我们称之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推进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有助于完善文化体系 ,丰富和繁荣我国文化的内涵 ,从而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克服旧法律文化的毒素如专制主义、人治主义、家族主义等 ;有助于早日…  相似文献   

6.
林体 《兰州学刊》2005,(1):155-156,94
法律文化是影响法制建设的深层次的因素.十五大以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快速展开.然而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却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传统法律文化固有的特征出发,与现代法制要求进行对照,发现差距,在继承和摒弃并举的精神下,探询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国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植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均平文化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社会,平均观念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思想领域,是各种政治思想、社会思想、伦理思想乃至经济思想的重要文化支点。均平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平均、社会平均、经济平均、均平之德等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均平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思想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均衡。这种文化,还被赋予了天地自然之德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德性的效法,因此有着天经地义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法律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伦理学论纲李建华当法律与道德在思想家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构造中经过无数次的“分离”与“反分离”的困惑之后,其内在的融合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必然。基于这种必然,研究法的伦理蕴合和法的运作过程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和道德问题,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为...  相似文献   

10.
法律逻辑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离不开逻辑,逻辑存在于法律之中。还在人类法律思想、逻辑思想形成的初期,法律与逻辑之间的这种亲缘关系就已显露端倪,但人们对这种关系的研究却起步很晚。最早论及这一关系问题的是19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J·奥斯丁。在这以后,这一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律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律逻辑的构建,现在尚处草创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对法律逻辑的研究,既是法学界的事,又是逻辑学界的事。可以想见,大凡对法律逻辑研究卓有成效的,必定是那些法学家、逻辑学家兼及一身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法律传统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当中逐渐形成而延续至今,从而对一个社会的法律现实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实质影响的有关法律的价值观和法律思维。法律传统属于法律文化,但法律文化并不就是法律传统。法律传统具有历史延续性、精神性、整体性、民族性和无意识性特质,它主要由法律心态、法律意识、法律价值观念、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行为定势等基本要素构成。法律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缓慢地演进,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法律传统的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文明演变过程,作为这个总体性进程的一部分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其条件、道路、模式和实际的进程,除取决于其自身的自然资源、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历史与文化传统之外,还受制于它在这个总进程中所处的时空地位。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依据一个国家现代化起始的时间以及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因素,将目前所有卷入现代化这一浪潮的国家分为两大类型,即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零成功率存在的事实、原因,指出资本主艾世界体系中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规律决定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永远无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命运;发展中国家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改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创建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倒退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那种资本绝对统治和完全私有化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效益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法律效益的规定性 法律的效益是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一个必然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重要根据之一。法律形式主义运动要求通过立法活动制定出来的法律能对社会活动产生实际的影响。从而表明法律是有效益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法律效益化,是现代法制与传统法制的重大区别之一。这是因为。法律的效益状况反映了法律权威性程度。它是通过法律实施后的社会效果来确证法律自身的价值,法律的高效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表现,而法律的低效化则表明人治主义居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法律实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它具有实然性、变动性、可控性和可测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法律秩序概念的学术之争 ,确立了法律秩序概念的基本理念 ,即法律调整、形式合理和进化理性 ;同时 ,描述了法律秩序概念的外在特征 ,即具体历史进程中多元化型态。基于以上分析 ,最后对法律秩序概念作出了科学阐释 ,以助于人们完整地把握法律秩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王远明 《学术研究》2006,46(8):110-115
本文对香山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内容构成与基本特点、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作进一步分析,并对香山文化在当代中山的传承与创新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共生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仁富 《兰州学刊》2008,(12):155-158
文化共生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结、共栖、共存的文化状态。文化共生为多元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具有原生态、冲突态、妥协态、和谐态等形态特征。文化共生的动力是由文化发展内在驱动力与外在压力的合力生成的,其路径包括“一同化多”、“一主导多”和多元协调共进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十七大报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战略。追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共生的根本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进步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哲学是哲学的新形态。要从人的能动性方面把握文化的本质。文化进步主要是人的心、智、德的发展。文化进步的历程是人迈向自由的历程。主客体的矛盾运动和主体内部精神运动是文化进步的动力。文化的选择与批判、冲突与认同、积累与创新是文化进步的机制。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经文化价值、文化精神、文化体制的转型。人类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冲突和整合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20.
陶清 《江淮论坛》2009,(3):82-88
生命文化研究,是以现实的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为研究对象,以如何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为旨归的文化研究学科。生命文化研究,通过为现实的个人提供正确理解与合理处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和其相对相关、相互作用着的外部世界的对象性关系的方法论支持,通过对象化活动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路径选择,以及通过人的本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个性间相对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的揭示,以引导和推动现实的个人朝向着以真、善、美、利、乐为标识的自由目标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