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然环境与生产力协调发展刘世佳,李艳春生产力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发展经.济,创造文明、进步、美好的社会,不能不担负起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一、自然环境是生产力产生、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的产...  相似文献   

2.
朱文玉 《学术交流》2003,(10):33-35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增大,开辟了人类活动的广阔领域,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探索外空的不断深入,各种外空环境问题便应运而生,宇航事故、太空碎片、损害责任等成了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何培忠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人类生态学的尝试又比人类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年轻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抖,它的发展迄今不过百年左右的历史。文化人类学这一名称见著于世,是在1901年。而人类生态学则更为年轻.它是在人...  相似文献   

4.
创新劳动是对自有人类劳动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劳动现象的新概括。创新劳动不仅创造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的使用价值 ,而且创造超常价值、特别是超常剩余价值 ,因此创新劳动及其创新成果是核心生产力。创新劳动与重复劳动的对立统一、辩证运动 ,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并通过创新劳动及其成果 ,特别是重大创新成果实现跃进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创新劳动及其成果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都得到科学定位 ,是一种最有利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模式 ,全面实现这种模式就是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 ,特别是跃进式发展和革命性进步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即生产方式的物质形式生产力与其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力.同时,由于生产关系又决定于生产力,所以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历史已经经历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社会阶段的发展与演进,都验证了这一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同时也有理由相信: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发展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即其社会发展方向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源泉。人的自然生物本质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恩格斯曾精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他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  相似文献   

7.
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来,他们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必然地要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必然地要进行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伴随着生产斗争和后来的阶级斗争以及人类改造社会的斗争的不断发展,人类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灿烂文化。那末,文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哪些规律性的东西?怎样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促进文化与生产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文化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规律文化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有规律可循。我们姑且用以下几"论"来表述这些规律。(一)文化与生产力相…  相似文献   

8.
王国生 《探求》2009,(3):4-6
经济建设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所起的基础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客观自然规律。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关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回答的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社会发展与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本内容,按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有机整体;是一定地域内生产力的载体和聚集,分工、协作的经济实体;是人口聚居、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实体。人口...  相似文献   

10.
盛国军 《学术交流》2007,1(5):2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辩证考察,其合理内核为:可持续发展观比较彻底地破除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社会全面进步;代际公平开始纳入人类的视野。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据的伦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条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基础是以工具生产力系统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紧张的关系在其中得不到根本缓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确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真正扩展到人与自然;确立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基础之上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手工制作的时代步入机器工业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电力的发现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把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到电力时代;到了本世纪40-50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现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更是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且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资料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20世纪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充分证明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科技优势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竞争优势,只有通过与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人口增长迅猛,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今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已引起世人瞩目。如何协调好发展与整治环境的关系,成了今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是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概念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发展实质的分析的最大缺陷是具有非人本性。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性的核心,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利益的劳动能力;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力要素即劳动力;要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因此,生产力发展的实质即人进行生产的素质、技能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要使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成为指导我国环境立法、实现生态文明的科学依据,需要深刻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逻辑构造。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贯穿了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生态、资本为本,其逻辑要义是以新发展观、新生产力观、新文明观组成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辩证统一,其逻辑指向是坚持环境正义的人类命运共生发展。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将自然—人类—社会三者进行有机统一,坚持人类的根本利益,从地球整体视角统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塑发展和环保的联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以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杨相琴 《学术交流》2003,23(10):49-53
从人类社会整体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包括用先进生产力改造、提升落后生产力,又包括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前者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后者是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空间、创造条件,二者统一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现实实践中。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改造落后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水平值的计算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研究和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的水平值是由技术值、功能值、效能值的发挥和相互作用所决定。依据这几个值进行计算,可确定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而判断发展原因。在企业生产中,管理值与基本单位发挥出的实际水平值成正比。科技知识的应用量与生产力水平值的增长率成正比,并决定了产品的产量、基本单位的数量和劳动时间按一定规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产力内涵、本质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岩  刘贵富 《学术交流》2005,23(8):127-130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状况也不同。时至今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彰显,文化生产力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哲学、教育、科学技术,但文化生产力属于智力资源,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它是以知识要素凝结成为的潜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要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直接生产力,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向人的转化;二是向物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社科纵横》2014,(6):133-136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危及当代以及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拯救生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以生态整体观为指导、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生态责任的生态文学在经济建设中应该有所担当。通过文学作品伸张环境正义,建构自然灾难意象,反思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建构适宜的田园观。生态文学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镜像,在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使爱自然以及爱人类的伦理原则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特指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合规律、合目的的运动,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自由自觉的人的存在、自然环境基础和社会生产实践的共同构成发展可能的一般前提。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观点是发展问题的首要观点。发展持续可能的条件在于三大社会生产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