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童工问题的解决需要作为社会防卫最后一道屏障的刑法,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正是刑事立法在这一问题上的反映。然而,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实然与应然的差距使得其不足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为此,从应然的视角,犯罪对象应扩大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将雇用未成年人从事非法劳动犯罪化。同时,将雇用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以强迫职工劳动罪论。  相似文献   

2.
试析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被视为弱势群体 ,他们的隐私权往往会被忽视乃至践踏。未成年人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自由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自由权和通讯秘密权以及个人隐私利用权。任何干涉、破坏未成年人个人活动自由 ,非法调查、窃取个人情报 ,非法刺探、调查、公布他人隐私 ,未经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利用未成年人个人资讯情报等都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情节严重的 ,则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申东  尤兆林  赵斌 《百姓生活》2014,(10):43-43
商家向未成年人出售白酒,未成年人饮酒后酒精中毒死亡。未成年人家长因此将商家告上法庭索赔。在此案中,商家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家长是否也应担责?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的一起案件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重新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基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重新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基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构建法治社会、体现法治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不仅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宣传教育、观念认知、功能导向、精神激励、社会稳定这五大基本功能,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根据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下法制教育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形式、内容、组织投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从法治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组织制度建设上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亿,其中,农村未成年人超过三分之二。”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本文从农村未成年人结构复杂化、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教育事业面临诸多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动向和原因,并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论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关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和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大众媒介和未成年人的关系现状不令人乐观,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大众媒介的结构性短缺和公众媒介素养急待提升是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强化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着手,这就需要转换媒介思维方式,以专业主义精神为基点拓展大众媒介的发展路向,大力开展以未成年人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促成媒介和未成年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新刑诉法设立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其中第275条规定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未成年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刑诉法规定的这一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保护不彻底、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加以剖析,发现设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发展的前景,更能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11.
对非法证据材料证明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法证据材料证明力问题的探讨樊学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非法证据材料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即有无证明力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就该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非法证据”的概念问题目前,法学界使用非法证据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的内涵和外延。第一种表述是,...  相似文献   

12.
治理未成年人犯罪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而处置涉罪未成年人又是这一难题的关键。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关注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处遇,特别是一些地方检察院立足未检工作职能,积极探索未成年人观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体系下,厘清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制度包含的基本要素,对观护制度的核心权力及分流程序的核心权力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并对观护执行程序和措施进行具体构建,使其成为可遵循可操作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缺失、社会环境中不良信息的冲击、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失效、农村未成年人自身的局限等方面的困惑。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自我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升华,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进一步增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论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大问题。家庭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有无证明力 ,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刑事证据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加快 ,在我国法治化走向不可避免的态势下 ,非法证据的证明力问题研究亦应放在法治视角下进行 ,对非法证据价值的取舍 ,既关系到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信 ,又关系到对不同诉讼理念的选择和对不同诉讼主体权益的保护 ,因此 ,必须从价值层面对非法证据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辨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问题涉及到保护人权与制裁犯罪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的辨析,反驳了在此问题上的许多片面观点和认识,强调了现代社会保护人权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多方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在刑事诉讼中对非法证据一律不得采信,即非法证据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这实际上也是我国目前在证据制度上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25名来自合肥市12所学校以及安徽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省少教所的未成年人,在安徽省人大会议室对公开征求修改意见的《安徽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畅所欲言。这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向未成年人征求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具有共同性的问题,它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称之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大都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搞好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认真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制订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核心价值不在于报应和震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消除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矫治。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暂缓起诉、社区矫正等“恢复性司法”制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运用“恢复性司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既有赖于立法的支撑,更有赖于司法的践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施行,这既是我国未成年人事业划时代的一笔,也是对建党百年的一次献礼。在新的未成年人司法语境下,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制度仍面临非犯罪化转处标准不明确、刑罚执行变更难和分级干预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应借鉴域外少年司法先进经验,在国家亲权、儿童利益最大化、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指引下,明确罪错未成年人转处标准,完善未成年人缓刑、假释、减刑等制度,充实专门矫治教育措施,使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制度更加体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