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也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演进与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它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后半叶是一个反思和批判传统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过程,特别是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揭示技术理性的形成、实质及危害,对于重建现代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也汝 《东南学术》2002,(1):146-154
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的东方社会未能走上现代化道路,其关键原因就是缺乏一种西方社会独有的理性精神,这一论断无疑具有历史独断论色彩,但他从社会的主观意向与客观实在的关联入手研究东方社会传统文化的研究方式在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沿着韦伯思路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性观基础时,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法律的生成都与中国传统的法律理性观与社会理性观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多元法律理性观与社会理性观曾是中华法系产生与兴盛的精神内核。但其向一元化和非理性的转变也成为阻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走向现代的根本障碍。因此,如何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利于法律发展的理性内容,对于现今 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唯有理性地批判中外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弘扬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是科学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孝思想等人伦道德观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方能建构社会主义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理性迷误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中 ,由于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 ,导致了价值理性迷误的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勃兴意味着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在这一历史变迁的关头 ,当代中国既要致力于克服全球性的价值理性的缺失 ,又要解决权力迷信和拜金主义的“中国式问题”。审视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际遇 ,我们必须从重铸理想支柱、营造人文语境、博采外域文化之长三个层面 ,从事文化重建工作 ,引导人们走出价值理性迷误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性及意识形态的多重变奏——传统观问题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在传统观问题上尚存的一些含混不清和自相矛盾之处,着重拣选其中的两种概念之分、两种观点之争以及两种态度之变等三对关系问题,分别从对传统概念两种用法、传统与理性的关系以及传统与意识形态关联性的几个视角重新审视传统.通过这样三个不同视角的探析,可以得出共同的结论与启示,即传统的传延与变革是一个辩证发展的逻辑与过程,这为我们持有一种更加理智与明确的传统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中的刚性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柔性因子具有互补性。一方面,理性官僚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表现为刚对柔的匡正,具体体现为法理权威对人格权威、契约责任对连带责任和专业技术化对模糊规定性的补充;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性官僚制的补充表现为柔对刚的纠偏,具体体现为价值合理性对形式合理性、注重个性的理念对讲求同一的理念和实用理性对全能理性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在传统文化以积极姿态实现当代转换过程中,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是历史之必然,理性之选择。笔者分析了传统文化传承大众化的内涵、环节、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性、传统与我国渐进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渐进式现代化战略的思考有很多种方法 ,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即理性与传统二者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化是一种可以探讨的分析思路 ,通过这样一种分析思路可以拓宽我国渐进式现代化的分析视野  相似文献   

9.
审视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在其演进的历史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学传统.在现代理性精神的烛照下,经过对传统经验的选择与改造,实现对传统的承传与超越,中国现代女性作家逐步形成了体现新的文学价值观念的新文学传统.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新传统的建构,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其一,女性自我表现:从自叙传到“精神创造传统”;其二,性爱书写和文化/人性层面的现代转型;其三,创作方法上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写实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将确定性的理性基础仅限于自然科学主客观二分方法的绝对客观知识,忽视了人类社会确定性的理性基础内在的社会交往性,造成了有确定性而无自由、有理论的确定性而无实践的确定性等诸多问题,并引发了确定性危机。由于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一直是法治的核心要素和基本原则,克服确定性危机的关键不在于否定确定性和可预期性,而在于重建其理性基础,将其植根于社会关系之中,植根于人们的交往实践与协商论证。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的精神影响在新诗之中仍然内在有力,深入骨髓。诗骚以降的介入情结和史传传统,使新世纪诗歌的“及物”意识逐渐觉醒与强化;“悲悯”情怀与新世纪大悲大喜的事件洗礼遇合,造成新世纪诗歌写作伦理的大面积复苏;受古典文化中存在型诗人的艺术态度和人格建构启迪,新世纪诗歌确立了一种清洁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12.
陈军 《学术论坛》2005,(10):163-169
科学是现代性的核心外在动力,科学理性外展到了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一切领域.科学理性与文艺复兴以来文学理论发展关系史的描述,提供了对科学理性反思和重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主导的文学理论未来的必要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重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学术传统的重建 ,涉及四个关键环节 ,其中 ,学术能否保持它对政治权势和市场权势的独立性 ,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学者必须保持对主流立场的批判姿态 ,才可能建立鼓励非主流思想的学术传统。其次 ,在中国语境中提出与中国人生存处境息息相关的基本问题 ,是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创造力的本源。第三 ,推动了西方社会科学学术传统内部不断创新的本质性紧张关系 ,未必能够推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建构理性承认人类理性能力的至上性,认为人可以明智地运用理性,设计并改造不合时宜的制度,为人类社会发展指路。演进理性认为人类理性并不完全,各种现存制度与秩序,如法律、道德、惯例、习俗等等,都不是理性预先设计之物,而是以一种累积性发展的方式逐渐形成的。只有依据这一累积性发展的框架并在此框架内,人的理性才能得到发展并成功发挥作用。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证明,演进理性与建构理性的分野在逐步消融,融合趋势日益鲜明。现代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其赖以建立分析框架的基础,已经从对理性不加限制的建构式理性逐步进化到受认知、习俗、惯例等多种因素制约的演进式理性,演进理性正在融入主流经济学并成为其分析范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社会各种文化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是当前传统手工艺传承和保护困难的原因之一。适应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重建传统手工艺文化是促进当前手工业发展的必要工作之一。要明确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突出特征以及文化重建的内涵。应结合现代工业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有重点的重建。重建的关键路径是,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重建传统手工业企业的经营文化和技艺传承文化,同时激发社会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法治精神的最有力行动。理性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法制文化是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环节。优秀的传统法治因素是树立现代法治信仰的根基,而落后的法治观念则会阻碍法治信仰的形成。因此,树立法治信仰应理性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与弘扬优秀传统法治因素、加强传统法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处理好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法治思想与借鉴国外先进法治体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法治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吴翰 《学术研究》2006,(7):23-28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政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哲学上偏好折衷的他,把共和政体看成理想政体,但同时他又指出政体中理想的、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人类理性与政治制度演进之间关系的争论不断,有的强调理性设计的关键性作用,有的赋予历史、传统以超越每一代人的理性的力量(如伯克)。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密尔,对思想史出现的两种比较极端的政治哲学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调和,使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表现的相信理性而又尊重传统的政治智慧得以重现。20世纪60年代以进化论理性主义反驳建构论唯理主义的哈耶克,其理论观点的继承性也许值得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傅永军 《齐鲁学刊》2005,1(5):113-118
马尔库塞从哲学源头处追溯理性概念的起源及其实质内涵,他赞赏以辨证逻辑为基础建立的希腊辨证的理性观,反对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片面强调认知功能的科学理性观。在马尔库塞看来,批判的理性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是认识论、伦理学与理想追求的统一,它扬弃黑格尔对理性的思辩理解,把辩证性、批判性(包括否定性、超越性)、实践性和乌托邦性作为基本质素赋予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政教分离引发世俗化;二是在私有产权基础上市场经济不断扩展;三是非政治的市民社会形成并不断壮大.从世俗化、大小传统和常识理性三个视角审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重建问题,我们看到,社会转型必然伴随政教分离所引发的世俗化,新的主流价值观最终要靠普通民众在思想领域的用脚投票产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社会基础上,普通民众通过常识理性的博弈,既可以弥合中国传统文化大小传统的分裂,又可以从中孕育出与现代性精神相契合的中国新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魏建华 《理论界》2008,(12):116-117
理解经验与理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是理解杜威经验概念和经验理论的一个关键。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杜威通过对经验的传统概念的重建,重建了二者的关系。在杜威看来,理性是原始经验内在的部分,理性活动与原始经验的关系本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分离的状态。只有在人们的反思之中,理性活动成为认识对象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