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腐败现象久反不绝,腐败者“前赴后继”,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在这里,行政权力过大已经成为腐败的策源地。所谓行政权力过大,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约束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超越了行政权力运行的范围。相对说,权力虽有大小之分,但为人民利用权  相似文献   

2.
一、腐败问题的本质腐败问题的本质是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失去控制,权力行使不当都很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以我为中心,搞群带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购物卡,信用卡上大做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法国大思想家盂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防止权力失控或滥用,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在现代社会,往往设计出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并以法律作为运行规则,即把权力制衡融于法治之中。权力的制衡有丽种形式,其一是政治系统内的制衡,其二是政治系统外的制衡。前者是指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之间的相互制衡,在我国还包括党政系统的纪检和监察等;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权力制衡,诸如社会监督、民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还有社会教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道德自律等等,也属于权力制衡的范畴,其目的都在于规范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4.
张鸣 《领导文萃》2009,(16):80-81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明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并不那么准确。专家说,  相似文献   

5.
腐败成本,是指搞腐败所要付出的代价。代价越高,腐败者的顾忌越多,腐败的行为就会越少;代价越低,腐败者的机会越多,反腐败的难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得斯鸬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翻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割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从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案例来看,无论是“老虎级”的腐败大官,还是“苍蝇级”的腐败小吏,其腐败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家族化”“圈子化”及山头主义。腐败呈现出以一个“主要的权力人物”为中心,按照“亲缘信任”的原则,以“水波涟漪的方式”逐步扩散,形成“圈与圈”相套的系统化腐败圈子和链条,这其中,不但包含了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血缘关系,而且还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事和战友等,形成了一个大的、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腐败家族”,把一些公共权力“私化”了,把组织权力变成了个人权力、家族权力,并明目张胆地利用组织权力、以组织的名义干坏事,极大地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相似文献   

8.
防止企业领导人员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监督的核心是企业领导人员的用权,很多腐败案件都是由于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行使不当,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的。本文就如何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权力的监督,提高监督效果提出三点建议,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更好的廉洁从业。  相似文献   

9.
任何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对国家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则会形成对公民权力的侵害。20世纪90年代腐败犯罪的一个显著动向就是涉棠的高级干部的明显增加、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为什么这些犯罪动向有增无减、屡禁不止呢?我因的监督体系机制还存在那些不足与缺陷?我们又如何更好地监督政府,实现权力的制约?这都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对象,以寻求克服权力拥有者腐败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风险中性假设的有限腐败一级密封拍卖模型基础上,构建容纳风险规避的有限腐败一级密封拍卖的一般模型,依据模型进行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多组并行的实验室实验;实验包含一个作为基准的无腐败一级密封拍卖和三种有限腐败程度的一级密封拍卖,并设计两种收益计算方式和保留价设置,实验研究对比两种模型的预测力,考察存在有限腐败的一级密封拍卖的效率和竞标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有限腐败机制不影响一级密封拍卖的效率,成交价格方面有腐败与无腐败的拍卖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腐败者的期望收益有所上升,高报价更为激进而低报价更为保守;腐败者是异质的,其报价行为具有禀赋依赖性;非腐败者的行为和卖者收益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包含腐败者风险规避特征的模型预测力更好。  相似文献   

11.
公民监督需要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监督与权力的话题,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往往只是一个方面,即“权力需要监督”,因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过,笔者想谈的是这一话题的另一方面,即“监督也需要权力”(这里特指公民的监督),实践证明,没有权力的监督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词汇。  相似文献   

12.
秦德君 《决策》2014,(10):13-13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一条是“中国必须让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他认为:“如果权力由法律来约束,如果任何权力的滥用都可以追溯责任,那么腐败就不会威胁到秩序和稳定。”的确,如果从中国发展的内在结构看,真正影响未来发展和稳定的,是吏治问题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腐败产生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权力本身,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产生权力的滥用。拥有权力就拥有影响力、支配力,如果没有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就必然会产生腐败。因此,研究权力运作过程中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滕朝阳 《决策探索》2009,(17):13-13
公共权力每时每刻都在用于办事、办好事,如果以此便有好处可得,这权力就不姓“公”。因此,“温和腐败”与“暴力腐败”并无本质不同,且前者更有麻痹性、隐蔽性,因而也更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一切社会中,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从权力腐败的根治来看,反腐是治标不治本,防腐才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就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6.
一、腐败问题的本质 腐败问题的本质是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失去控制,权力行使不当都很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以我为中心,搞群带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购物卡,信用卡上大做文章等等.经济犯罪目前迅猛之势,其特点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几个人,而是一帮人、一伙人,这种形势令人心惊胆寒,更令人忧心.生活方式上的腐败.主要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等,完全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不难看出,这几个方面的腐败是相互关联的.政治信念的丧失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上的贪腐,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堕落.  相似文献   

17.
  颖辑 《秘书之友》2014,(4):47-48
周建红在《领导科等铹2014年第4期《领导干部如何防范职权遭亲情“绑架”》一文中指出,正确处理公与私的问题,是领导干部不得不面对的永恒课题。所谓亲情“绑架”,就是以亲情的名义,对亲人无度索求。职权遭亲情“绑架”,就是领导干部行使公职和权力被亲情所左右、受亲情所支配。甚至受亲情所裹挟而违规违纪、违法犯罪,最终被亲情所葬送。有效防止职权遭亲情“绑架”,应坚决贯彻习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筑三道“防火墙”。一是思想“防火墙”。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因此,应从思想防范人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纠治“四风”,实现思想上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18.
程延 《决策探索》2005,(7):36-38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惩治腐败官员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官场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然而,近年来官场上却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亚腐败”。它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是一段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这种现象在官场十分普遍,主要表现有“十大病状”。  相似文献   

19.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以往反腐败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权力在管辖的范围和领域中的扩张和寻租,这也可以看作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和扩张。然而,在今天的腐败动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权力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最近,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就针对这一现象提交了《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他说,领导干部“期权化”就是某些有职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权力和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体老板、外商牟取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20.
腐败与反腐败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战争。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逐渐加大和腐败空间的逐渐缩小,一些冥顽不灵、执迷不悟的腐败分子为了能继续把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腰包里的金钱,绞尽脑汁地“创新”着腐败形式,于是,权力“期权化”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腐败形式因其难以定性举证、难以查处而成为反腐的一道难题。但是,任何形式的腐败都不会无迹可查,都会有规律。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形式,透过现象探究其本质,把握其规律,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反腐能力,那么,权力“期权化”就不再会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