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庆超 《东西南北》2011,(24):74-75
如果说毛泽东有遗嘱的话,这就是毛泽东的“政治遗嘱”。83岁的毛泽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但他既没有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无力去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了。  相似文献   

2.
郭明瑞 《求是学刊》2013,40(2):86-92
法律规定遗嘱形式旨在确保遗嘱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为遗嘱有效的前提。形式有瑕疵的遗嘱是否有效,应依其瑕疵是否能影响判定遗嘱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而定。法律对不同形式遗嘱的要求不同,形式瑕疵的表现不同,形式瑕疵对遗嘱效力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尚卿 《社科纵横》2010,25(4):124-127
"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规定,也是对先进文化的基本含义的完整表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面向现代化是先进文化总的性质要求,表现了先进文化的时代性;面向世界是先进文化的空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的包容性;面向未来是先进文化的时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合"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立鳌 《探求》2010,(2):56-59,80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相似文献   

6.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成熟、稳健发展,拓展了俄罗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汉学热: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教学机构为传播推广汉语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高校的汉学研究十分活跃,文、史、哲、经、法等不同学科的学术成果异彩纷呈、相继出版,并涌现了一批年轻的汉学家。这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鉴于当下存在的汉语师资匮乏、教材缺乏本土性、汉语推广模式创新不足等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推进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应实施的战略举措为:通过友好往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实现师资本土化,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量身订做,编写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要的教材;鼓励中国有识之士赞助,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致力创新,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进行规律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审思文化自觉,是为了追问文化自觉何以可能。"各美其美"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第一步,是作为一种"和而不同"的价值向导而存在的,是自觉审视传统文化让自身的文化身份得以澄明的重要方式。横隔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各美其美"的首要问题,对"时间距离"的不同回答,是"各美其美"是否可能的关键。在施莱尔马赫单向度地回归历史的时间距离观中,"各美其美"不可能实现;伽达默尔指认出"时间距离"的"过滤器"和"生长域"意义,"各美其美"得以可能;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距离表现为文化启蒙在历史中阶段性地凸显,是"自由人"绽出的质跃表征,这是"各美其美"的正确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5):14-18
提出中国梦的文化复兴意蕴,是因为文化复兴是整个文明复兴的内驱力,而且文明发展对当前文化复兴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特征与中国梦的特质有内在一致性,比如推行王道、天下一统与中国梦复兴统一内涵的一致性;协和万邦、走向共赢与中国梦世界眼光的一致性;身心一体、通达天下与中国梦、个人梦相互关联的一致性;生命延续、文化传承与中国梦不懈追求的一致性。从传统文化角度强调中国梦特质有重要价值,一是激发中国梦的文化寻根意义,二是凸显中国梦的文化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民主是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走渐进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韩庆军 《社科纵横》2004,19(6):22-23
列宁用民主集中制来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建立了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是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实质上就是集中制的思想。今天 ,我们党仍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但是与列宁时代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许多不同 ,增加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与时俱进的内容。了解列宁集中制思想的萌芽和产生、发展和成熟以及走向极端对新时期党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及大学“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想与实践效果之间的鸿沟,都需要对大学“立德树人”进行文化省思,需要以文化“观”教育,以教育文化“读”教育现象,以文化逻辑解读教育价值.以是观之,当代大学教育存在“虚无的”教学文化、“自在的”课程文化和“钝化的”教师文化等问题,应建构“充盈的”教学文化、“自觉的”课程文化、“激扬的”教师文化,以为“立德树人”创设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然而"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任务和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期,"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民生为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期,"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人的享受和幸福为本";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主要)含义都包含着其他两方面的内容,只不过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某一具体内容或内涵表现得更为突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以民生为本"和"以人的享受和幸福为本"相互交织的历史过渡中。  相似文献   

14.
檀钊 《创新》2013,(6):90-94
共同遗嘱是多个遗嘱人共同订立的遗嘱,具有主体复数性、一定的契约性、变更与撤销受限性、处分对象特定性以及生效的特殊性等特点。共同遗嘱一直存在立与弃的对立观点与做法。我国在共同遗嘱方面具有一定的法律、道德和伦理基础,建议从遗嘱行为形式、遗嘱主体、遗嘱内容以及遗嘱的变更与撤销方面予以必要的限制,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共同遗嘱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法律文化表现出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并存的二元格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在整合传统法律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法治文化的社会化.而新农村法治文化的社会化应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在当代中国扮演了奇特而重要的文化角色,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战车"。报告文学走向文化舞台,负载沉重文化任务,主要是由于时代的感召与呼唤,由于现实文化语境的需要与刺激,它或者成为时代主流文化的渲染者,或者激发了创作个体的独立文化思考。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体现了时代文化状况与创作主体主观倾向的密切关系,包含了颇多深层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育人是“双高”建设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构建以提升学生“价值认同、情感陶冶、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为教育目标,以“质量与创新、职业与学业、艺术与技术、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学校、中国与世界”“六个融合”为文化教育内容,以“三类课堂”为教育实践平台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格局,将有效促进“双高”建设院校文化育人取得更多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事实表明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密切相联系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 ,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努力用先进文化引导中国社会的前进。他有志于改造中国 ,在文化领域中 ,大力介绍西方思想 ,抵排专制 ,号召青年解放思想 ,对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真研究、比较东西方文化 ,开展反孔教和批判孔子思想的斗争 ;主张吸取西方近代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用以指导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他将鲜明的创新意识融入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中 ,在文化的科学取向、经济变革与文化变革、世界一体的文化整合、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可以说 ,鲜明的创新意识使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变动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内含了极其丰富的理论关系。“第二个结合”富有多层次的辩证意蕴,包括“魂脉”与“根脉”相统一的基质关系、“中国的”与“现代的”相统一的属性关系、“现代力量”与“深厚底蕴”相统一的目的关系。同时,经由“第二个结合”所呈现出的新的文化形态具有有机统一性、空间广阔性和文化主体性的特性。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多面对接、传承发展,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包毅 《创新》2012,6(3):24-28
要深刻领会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就必须厘清其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逻辑进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程是由最初的初创时期发展到基本观点形成时期,再到独创性思考构境时期,总的趋势是从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到逐渐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