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姚敏 《统计与决策》2016,(21):126-129
文章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括6个维度和4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2000_201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尽管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排名变动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排名则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同时2010年以来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贝瑜  时学敏 《山西统计》2001,(8):8-8,14
众所周知 ,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靠外延扩大引起的增长 ;一种是靠内涵改造而引起的增长 ,即靠管理的奏效、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等引起的增长。改革前 30年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一种方式 ,这在中国生产技术与物质基础还十分薄弱 ,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正确的。然而 ,这种被称之为“粗放型经营”取得的增长需要花费较大代价 ,甚至带来较大的痼疾与弊病。这种代价就是“高投入、高消耗” ,痼疾与弊病就是高浪费。改革开放后的 80年代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仍然较快 ,并以 9%的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率增长 ,但我…  相似文献   

3.
宋海荣 《统计与决策》2005,(17):113-115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模式 新增长理论的突出之处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人口增长),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边干边学、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开发、递增收益、开放经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以及垄断化等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而持久的跨国差异,为长期增长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在国际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所采用的生产函数以及探究经济增长动力的不同有各种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做计量分析,根据甘肃省1978~2010年数据,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都不是服务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目前过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欣 《统计与决策》2016,(1):119-123
应用1994~2012年全国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等系统考察了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认为,(1)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确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不是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的原因;(2)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能够带来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3)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两者的关系不明显.政府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还是需要加大力度促进和优化金融生态主体建设,而经济增长的同时则可以显著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质量密切相关,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构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简化了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研究得出从经济增长质量到能源消费总量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不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原因,单纯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经济的增长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作为一场灾难,必然要在经济领域表现出来,严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与SARS斗争中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对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对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影响严重我国经济增长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出现下降,但仍以年均7.6%左右的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并逐步呈恢复上升的趋势,今年首季更是高达9.9%,比2002年同期和1998年至2002年年均增速均高2.3个百分点,为5年中季度增长的最高水平。表明我国经济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显露出进入新的高增长平台的迹象,也表明经济内在动力根本性的增强和经济过剩的相对缓解(物价止跌转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基于内生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内生结构模型,用1997~2006年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的Panel Data,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有利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下降.(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不存在倒U关系.(3)防止经济过热可能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费水平.(4)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弹性关系不显著,而第三产业发展则与能源消费呈显著的负向弹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也受到不小冲击.在这场危机中上海外贸出口状况如何?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将对本市外贸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1999年上海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外贸出口继续增长呢?  相似文献   

10.
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曾说,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教育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教,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管理.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受到重创的国家都是因为使用了"注水"的统计数据,致使决策阶层(政府部门)被高增长,低通胀的假象所误导,错误地估计了国家的经济质量,以致在"风暴"袭来之前失去调整经济政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成长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以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惟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律的正确性,即经济的增长是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但却否认了库兹涅兹收入影响论,即在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农民工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劳动成本低廉的同时为城市的建设、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低劳动成本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增长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之一。农民工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不是通过殖民战争模式来实现,同时,也与亚洲"四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张江林 《统计与决策》2012,(24):144-146
无论根据外生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都能得出,中国经济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还是靠技术。文章从技术交易不同的合同类型角度,利用2006~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技术交易成交额和国内生产总值,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技术交易活动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东中西部,对三部分地区的不同技术交易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差异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各地区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本地区两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强劲增长的带动下预计将增长7.7%。展望2007年,尽管该地区会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不利影响,但仍然可以实现7.1%的较高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渐上升的中国经济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 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一书曾指出: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世界发展带来机会,就如同美国在19世纪、日本在20世纪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起飞一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驱动之一.该书明确提示:"到中国去投资,分享中国的收益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求: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在经济结构变迁中,有必要保持农业的持续增长(农业部门绝对规模的持续增长)。按照“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博士的观点,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而非农业大国。一个现代化的农业是我们所必须的。农业经济增长仅仅靠传统的要素投入不足以支撑。对于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无法解释的部分,即经济增长总量减去劳动和资本投入增加量对产出的贡献而余下的部分,经济学家称之为“剩余之谜”。我国农业经…  相似文献   

17.
宏观视角     
*下一次工业革命将发生在中国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指出,“多方面的因素表明,从中长期而言,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实现由低端制造业为主转移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知识产权提升产业价值,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也是‘十一五’规划内涵的体现。”他预言,下一次的工业革命将会在中国发生,“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工业革命,它已经开始启动,但成功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一代人的努力”。*税费负担沉重导致个体户数量减少国家工商总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支撑起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各方面的研究也是有争议的.本文就我国从1953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居民储蓄的协整性(Co-integration)关系进行初步研究,通过Granger-causalitg检验,以验证作为投资蓄水池的居民储蓄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1998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扩内需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途径.有测算表明,GDP保持8%以上的增长,才能使我国的失业率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稳定就业的战略考虑.然而海关数据显示,11月我国进出口增速均大幅回落,特别是出口在近年来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8年4月份一个调查数据显示,6成受访企业表示外销行业将整体持续走低,悲观气氛笼罩着外销企业.外部需求的降低是出口降低根本的原因.因此,寄希望于出口对需求的拉动,不是一个现实的途径,眼光转内成了必然的选择,也是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可掌控的途径.然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却表明,扩大内需,首先将要面临提振消费信心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