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处于向现代化递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庄园主充当了政治主体的角色.屠格涅夫从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贵族门弟和血统、财产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庄园主做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他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在审视俄国庄园贵族的精神生活中得到艺术的显现。他的早期创作用脉脉含情的笔调赞赏贵族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中期创作开始对庄园贵族的伦理道德关系进行严厉的拷问,人类的情感是他判断道德善恶观的标准;晚期创作则愤怒地撕下了贵族阶级伪善的道德面纱,呼唤人间正义与平等。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东、西方思想文明的成果。他的艺术创作所表现的道德倾向和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庄园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所承载的庄园文化凝聚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多成果。俄罗斯庄园被认为是世界庄园的典范,而俄罗斯庄园文化亦堪称庄园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历史悠久、涵盖广泛,而且独具特色。文章通过全面展现俄罗斯庄园的面貌,分析了俄罗斯庄园文化的特征并探析其特征形成的根源,揭示了俄罗斯庄园与其所属文化体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楼艳  包大为 《浙江社会科学》2022,(9):103-110+159-160
庄园所有权是用以描述封建社会早期大土地所有关系的重要历史概念。在经济层面,随着农业技术革新、人口增长和奴隶社会共同体的瓦解,庄园所有权成为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私产的最初形式,并且支撑着新兴封建贵族的政治权力。在政治层面,蛮族入侵、地域战争和改朝换代又催生了一批通过军功封赏而进入庄园主阶层的群体。庄园所有权从一开始就通过封建依附层级成为了联结早期封建政治和经济的重要纽带,并且成为早期封建政治权力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石。但是,当分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复苏,庄园所有权所对应的经济交往愈发缩小。而中央集权对于战争、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的控制诉求,也逐渐激化了庄园主阶层和封建权威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物质和人口的解放,最终促使着庄园所有权及其政治依附体系走向了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5.
钟翠红 《兰州学刊》2009,(12):192-195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士族地主经济及政治权力的扩张,南方庄园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庄园文学也应运而生。庄园文学主要表现为描写庄园的山水诗与山水赋,庄园文学形式上描写庄园山水,实质上吐露的却是士人对士族文化生活的认可与审美,表达了士族的闲适生活及由此而衍生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6.
越南庄园经济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政策以来,越南农业和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即庄园经济。庄园经济具有生产规模化、商品化、高效化等特点,庄园主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同时,庄园还雇用一定数量的农业工人。庄园经济在开拓土地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农村就业机会,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庄园经济发展成为越南一项基本的农业政策。越南庄园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政策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汪霏霏 《江淮论坛》2022,(1):157-162
从农业庄园到农业特色小镇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条可行路径。这条路径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全局性变革。庄园作为发挥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功能的重要区域,是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核心孵化区,也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全链条,实现集约化三产融合功能的示范区域。现代庄园经济是以现代农业和生态为基础,因地制宜对特产资源和乡土文化进行挖掘与优化,延展产业链条,使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享,形成城乡互动的农村产业综合体。可以说现代农业庄园是农业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和雏形,距离农业特色小镇只有一步之遥,有合适的环境适当加以引导,从庄园到小镇的模式可以成为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爽 《北方论丛》2005,17(5):82-85
19世纪是俄国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社会史研究引人注目.19世纪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史学家,面对俄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试图对造成各种矛盾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分析,而这些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围绕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民族文化传统、日常生活方式、各个阶层的生活及心理状态等社会史方面进行的,形成了俄国传统史学的突出特征.19世纪俄国的社会史研究传统,对苏联和当代俄罗斯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庄园自8世纪起,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到了10世纪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庄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庄园实现了不输不入化,庄园领主获得了对庄园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一元化支配权;也是在此时期,庄园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雇佣经营为主,经由"散田请作体制"发展成为"名田"经营.所有这些变革都显示了与初期庄园明显不同的特征,表明了体制完备的领主制庄园已经形成,并且成为10世纪以后日本庄园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0.
1861年改革后,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俄国整个资本主义的进程,特别是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正因为如此,认真研究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才能准确地揭示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关系性质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以及19世纪下半期俄国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仅就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力量、价值、尊严的肯定,对人性的尊崇,对人的全面关怀和终极关怀。它作为一种自由意志、创造精神和价值理想,是与蒙昧主义、权权主义相对立的,也是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不相容的。在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的转型期,浸润着人文精神的西方文化闯进俄罗斯国门,与其传统文化发生了撞击与冲突,三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围绕着俄国向何处去的论争即是两种文化矛盾冲突所激起的反响。俄国的才俊之士如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则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进行批判借鉴和吸收,力图使俄罗斯文化在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中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而西方文化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冲突、撞击、交汇、融合,则造就了俄国作家的高尚人格:崇高使命感和公民责任感,自由不羁的叛逆精神,大无畏的殉难、献身精神,同情人民、关怀人类命运的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不仅陶铸了俄国作家的人格,而且为俄国文学注入了新质,决定了它的品格:巨大的批判激情和力量、理想主义光辉和人道主义的优秀传统,从而成就了俄罗斯文学的百年辉煌。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人民面前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领域最伟大的作家,他的思想艺术追求与文学创作及成果展现了其一生的理想求索,展现的是他对俄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家出路与人生意义的探索。作为贵族,他是富有的,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过的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作为思想家,他在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的影响下,在自己的庄园里致力于改革;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与俄国有1010公里的边界。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俄国人在呼伦贝尔活动长达300多年,特别是中东铁路修筑及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大量俄国人进入呼伦贝尔定居,呼伦贝尔成为中国境内俄侨主要聚居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镡娴娴 《理论界》2009,(8):148-151
庄园在英国历史上存在过很长的时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庄园法庭是庄园里面最重要的机构,规范着庄园中的事务,保证庄园的日常运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庭.庄园法庭首先维护领主的权威和利益,但是对于庄园里的公共事务和庄民的私务也不是无足轻重的,是普通庄民可以依靠的比较直接、有效、廉价的解决问题的机构.此外,从当时整个英格兰社会体系的角度来看,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政令在基层的通达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战国之前有过"亚细亚公有制",此为井田制.而此以后,中国土地私有,出现大地产庄园经济、地主租佃经济、小农自耕经济等三种模式.至于明清,地主租佃制与小农自耕制成为土地制度主体.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并非全然属于"亚细亚公有社会",至少说不典型."亚细亚公有社会"特点仅存于印度、俄国等国.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大致地分为几个派别: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从19世纪中叶至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的运动,对全球妇女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立场,已灌注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之中,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以前,因为宗教的封闭性和政府排斥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俄国犹太人基本上不参与俄国的政治生活。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律地位,随着犹太人在俄国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影响的不断扩大,犹太人对政治的诉求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政治锡安主义的产生和实践。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失败后,锡安主义运动转入低潮。1917年二月革命后,锡安主义运动重新高涨。十月革命后,俄国的锡安主义运动转入地下。  相似文献   

19.
地主制经济与庄园制经济是封建社会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地主制经济主要是地主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这样,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权与经营权就分离了。为了使这种剥削能继续进行下去,地主阶级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统治力量,以保护其对土地的占有权,并强制农民完成对封建国家和地主的义务。而庄园制经济则不同,因为庄园主一般都掌握有武装,他们不用求助于国家政权就可以强制农民完成对庄园主的义务。拙文《地理环境与西藏在园制经济》①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粗放的耕作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对西藏庄园制经济形成过程中地…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俄罗斯文化史上曾有过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文艺复兴,即"白银时代",是俄罗斯现代文化兴起的时代.白银时代的俄国文学在同期的文艺复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流派和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