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谦是我国研究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第一人.洪谦立足于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新理解,分别从隐蔽的先验主义、知识的逻辑构造、直观主义、现象学命题的无意义性角度,对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语言分析是哲学的首要任务,驳斥了胡塞尔观念主义的意识哲学.分析洪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及其失误,有助于重新审视逻辑经验主义在分析哲学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从逻辑实证主义、现代分析学派、现象学存在主义一直通向后现代主义.认清逻辑实证主义或分析哲学以及现象学存在主义这两大流派中的"语言学转向"轨迹,对于认识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的多元化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后现代主义各派思潮有进一步的了解.以语言为基点,彻底颠覆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语言学转向"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理念论构成柏拉图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甚至全部思想的基础,其理性主义和本质主义的特质以及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给胡塞尔建立严格科学的现象学哲学以重要的启示,构成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始源.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是研究意义意向与意义现实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儿童文学及其翻译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点和要求,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批判,亨利揭示出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方法与现象学的对象之间的矛盾。这一批判表明,有必要抛弃意向性的还原,以便重新获得现象学的对象。亨利提出的"现象学的彻底化"首先是在现象学的对象方面实行的,因此,对于理解经典现象学和"未来的非意向性"现象学来说,现象学方法的批判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一种可资传播学借鉴的哲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在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统治传播学研究的背景下,经验方法和思辨方法一直是两大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而在方法论上独立于这两大传统方法之外的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虽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但却始终未能在传播学研究中获得应有的关注.本文在对现象学方法加以介绍并阐明其"本质直观"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认为现象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经验方法和思辨方法的超越,尤其有助于解决后二者无法妥善处理的"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因此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被借鉴到传播学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往往交织在一起.20世纪初,实证主义运动和现象学-诠释学运动,分别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通过对实证主义和以现象学为立足点的诠释学的彻底批评,为当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视为维特根斯坦后期有关语用学的思想在社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拟宏观地考察这一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早在前现象学时期就专注于数学的哲学基础探察,指明数学意义上的流形概念需要哲学上的彻底阐明,而不是从纯形式概念本身阐明。正是在扩展黎曼流形概念基础上,经由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开启其空间现象学基本思路,甚而也展示其现象学起源的一般引导线索。借此空间流形概念成为其空间哲学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恰是对空间流形的探讨,借助于观念直观和理念化来表明空间构造不同层阶的现象学关联。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新现象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学,或者说,它的总主题是什么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新现象学的基本任务、主导论题和方法原则三个方面的简要阐述,将其界定为生活经验现象学。生活经验是整个新现象学研究的对象领域,贯穿于新现象学的主要论题和基本内容中,成为新现象学理论大厦的基础。生活经验是身体直接感知到的、未经意识加工的、原初性的,因而新现象学又不是主观性哲学。  相似文献   

10.
米歇尔·亨利首次提出"有多少Schein(显现、假象),就有多少Sein(存在、是)"是现象学的"第一条原则",并将其解释为:研究Scheinen(显现)的现象学相对于传统Ontologie(是态学)具有优先性。由而这一原则也被亨利理解为:"只有有多少Schein,才有多少Sein"。然而实质上,亨利在诸多方面误解了这一原则的原初含义,也就使得这一原则所蕴含的丰富的现象学含义迄今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实际上,这一原则是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把钥匙。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里,"第一条原则"一直被解释为:"只要有多少Schein,就有多少Sein",它不仅完全没有如亨利所说,与其他现象学原则"回到事情本身"和作为"原则中的原则"的直观相冲突,反而一方面可以纲领性地指导人们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真"概念以及现象学直观与还原思想之精髓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们理解海德格尔如何借助这一公式,完成了从胡塞尔"一般体验学说"的意识现象学向是态学的现象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