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契丹的婚姻制度,过去有些同志曾论述过。他们或把契丹的婚姻制度,说成是部落外婚制,或认为是“严格的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阐明契丹婚姻制度的实质,契丹的婚姻制度,应是胞族外婚制。  相似文献   

2.
项目制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方式推动民族地区县域的现代化进程,涉及民族地区如何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公共政策的一般过程提出多维项目制的定义,并把项目制分为纵向财政项目制、府际横向项目制、招商引资项目制和文化活动项目制四种类型。文化活动项目制的运作逻辑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而非事本主义,其功能具有外溢性。在贵州省榕江县,文化活动项目制借助民族文化找到一条突破县域发展困境的特色路径,并使各类项目制在相互补充、促进和融通中形成一个功能一致的系统,搭建起县域现代化的机会结构,为民族地区县域突破发展困境、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1981年4至9月间,笔者到湖南省湘西地区调查土家族的历史时,通晓本民族语言历史的田荆贵同志热情地向笔者提供了一个保存于“哭嫁歌”之中的亲属制材料。这个亲属制的大部分称谓已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少数称谓则继续使用,成为现行亲属制的组成部分。为了与现行亲属制相区别,我们称之为古老亲属制。古老亲属制在亲属称谓、称谓数量、所反映的亲属关系以及所属的形态等方面与现行亲属制不同。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对于苗族父子连名制的结构样式,已有人作过深入研究,但对苗族父子连名制的社会功能,迄今未见学者作过探讨。众所周知,任何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是以其担当一定的社会功能为条件的,苗族中的父子连名制亦不例外。父子连名制之所以能作为苗  相似文献   

5.
“金牌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牌制”是明朝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制度,也是明朝中央羁縻少数民族、安定西北边地的重要措施。由于史籍记载互异,讨论研究明代茶马贸易者或避而不论,或将错就错。本文拟对“金牌制”推行的时间、“金牌制”的内容及颁发的面数,“金牌制”的性质作一粗略考究。  相似文献   

6.
西藏与西欧同是领地制、庄园制、农奴制、劳役制,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 第一,以领地制来说,西藏领地化程度比较高。从历史进程上看,西藏地权变化较大。西藏的土地最初是公有制(这一点与西欧相同)。西藏和平解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氏族的或农村公社的公有残余,在西藏南部边境地区普遍存在就是一个明证。在古代吐蕃时期,土地由公有到私有是依循两个途径分化的,一是在村社内部分化出私人占有土地;一是由于氏  相似文献   

7.
原始社会的亲属关系,反映了“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起过“决定作用”。而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则是研究亲属关系发生、发展的亲属制学说的创始者。一百多年前,摩尔根首倡的人类亲属制的“根本不同的两大类”——类别式和说明式,以及其中的基本观点,至今仍然是这一领域中的基石。但是,类别式中的马来亚图式,却未必是完美的定理。本文谨就基诺族亲属制与摩尔根马来亚图式比勘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用“五等五种血缘亲属制”取代摩尔根的马来亚式亲属制等拙见,敬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盟旗制是清朝统治者在蒙古地区仿照八旗制度所推行的一种组织制度,它形成于清代,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对西北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度剖析蒙旗制形成的社会背景,总结提炼蒙旗制的文化内涵,全面梳理蒙旗制发生、发展以及衰落的历史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蒙旗制在西北地区蒙古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真曲河谷亲属称谓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间 ,人类学家对藏族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吴从众试图证明藏族的婚姻家庭包含着群婚残余 ,① 阿吉兹认为藏族的亲属称谓系统是一种双元制。② 这些研究只是开端 ,实际上藏族的亲属称谓制存在很多尚待揭示的东西。笔者在西藏调查期间 ,③ 收集到流行于真曲河谷的 36个亲属称谓 ,概括了 98种亲属关系。为便于行文 ,特将前者合称“真曲称谓制” ,将后者合称“真曲亲属制”。下面主要分析真曲称谓制 ,也涉及到它与真曲亲属制的关系。一、血亲的种类及其称谓真曲亲属制同任何一个民族的亲属体系一样 ,既包括血亲 ,也包括姻亲。血…  相似文献   

10.
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相制;其二为众相制;其三为僧相制;其四为回复众相制。其中众相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野氏政权的祚命,稳定了当时吐蕃的政局,阻绝了臣下太阿倒持的现象,赞普重新站上了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也使得赞普王室手中多了操控吐蕃政治与吐蕃氏族生态的利器。文章以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及吐蕃碑刻铭文为主要史料,勾勒出吐蕃众相制的部分轮廓,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包括众相的官衔、员额、任期、职权以及众相是为大论的候补人选等,认为吐蕃成功地师法唐朝的众相体制,且深得众相制的精髓,再次证明了唐蕃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11.
蒙古奴隶制初探——蒙古诸部统一前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统一诸部于一二○六年建立起统一的蒙古族政权以前,蒙古的社会性质如何?是氏族制,抑或奴隶制?长期以来众议纷纭,始终未得到园满解决。一种意见认为,蒙古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且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形成奴隶制。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氏族制末期,奴隶虽然存在,但只是家庭奴隶,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现象。诸部统一后,蒙古族越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直接由氏族制过渡到封建制。另一种意见主张,诸部统一前,蒙古族是处在奴隶制发展阶段,当其迈出原始氏族制之  相似文献   

12.
四等人制是元代统治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地域差别和社会政治四个方面分析了四等人制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是四等人制形成的历史根源;民族心理差别.也是影响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域差别的存在,是元代四等人制形成的一个客观现实条件;而汉人世侯李璮的叛乱,是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差别对待的一个直接原因,总之,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分化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统治.  相似文献   

13.
以壮族地区双语制为主要考察对象,提供新的材料,并从新的角度进行探讨.结论要点是一是壮族地区双语现象的量化分析结果;二是双语制给壮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三是双语制给汉语有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四是双语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14.
清真寺是我国回族等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伊斯兰教在我国传播与分布的象征,同时还承载着伊斯兰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的主要功能。随着历代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内部组织制度的干预,清真寺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从唐代"蕃坊"制到元代"哈的司"再向"教坊制"的转变过程中,清真寺管理也经历了三掌教制——掌教世袭制—阿洪聘任制—董事会制—民主管理制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伊斯兰教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宋代"八大民窑"之首。以其烧制的青瓷最为著名,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其刻划花工艺最具特色,堪称"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然而,耀州窑制瓷工艺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对耀州窑制瓷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制瓷工艺的流程,本文将制瓷工艺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分别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成型工艺和胎装饰工艺,釉料釉色以及施釉工艺,窑炉窑具以及装烧工艺,最后是窑神崇拜和窑神祭祀。  相似文献   

16.
吐蕃时期赞普的婚姻与继承——吐蕃史读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吐蕃时期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因此造成在吐蕃史研究中对于一些问题不能深入进行具体的研究。比如宗法制是否存在,或者宗法制表现形态如何等。笔者以为,吐蕃时期是存在宗法制的。宗法制是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制度,其实质是统治阶级中的家族内部为解决财产和权力分配的一种制度,它最核心的内容在祖先祭祀制和王位继承制方面(两者是密切关联的)。尽管反映这方面的文字与实物确实很少,但我们仍然能从文献记载窥略到吐蕃宗法制的历史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赞普的王位继承了。继承制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它的演变与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生活在西南边疆的基诺族而言,长老制是其传统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长老制的构成要素长老、长老的住屋、长老的大鼓等共同组成了独特的"司吐-卓巴"文化。长老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核心和纽带作用:长老的住屋是指首席长老卓巴的住所,也是氏族成员举行各种仪式的神圣场域;长老的大鼓由首席长老和次席长老保管,是寨神的象征和长老的化身。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司吐?卓巴"文化也经历了典型时期、傣族土司制时期、过渡时期、中断时期、恢复时期等发展阶段,而在不同历史时期,长老制都展示了其在基诺族社会中独特的作用。虽然现在长老制已经消失,但是长老的影响并没有从基诺族社会中完全消失,因而适当发挥长老的作用,将对基诺族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书浏览     
《西藏政教合一制研究》王献军著32开227页208千字平装定价:15.00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ISBN7-311-02394-7责任编辑:高士荣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关于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制的通论,下编就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制的某些问题展开专门论述。其中,上编分4章,第一章阐述了作为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合一制萌芽的西藏分裂割据时期的六个政教合一地方势力的详细形成过程,第二章探讨了西藏早期的家族式政教合一制的两种典型模式,第三章是对西藏晚期政教合一制的研究,第四章分析了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导致西藏政教合一制彻底覆亡的原因。《穿越第三极——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五十周年纪实》晓浩著32开325页242千字平装定价:26.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ISBN7-80057-452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原始社会中曾普遍实行过母系母权氏族组织.后来由于生产力发展,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了优势,于是,引起了社会组织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制逐步发展为父系氏族制.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变的关键在于实现男方居住. 妇女出嫁男家,这对于妇女及其家族来说,是很大的打击,这与招夫入赘相比,妇女的自由大大减少.由主宰别人的地位降落到受人主宰的地位,她们当然是不会甘心情愿的.而  相似文献   

20.
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认为,按辈份划分的马来亚式五等亲属制是最古老的亲属制。对此,不少人提出异议。有的认为“马来亚亲属制的五种范畴,全是后起的”。但其最古老的形式是怎样的?有几个等级?它是如何划分亲属的?迄今为止,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亲属称谓,是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在语言上的表达形式。它属于语言的范畴。而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我们可以从现代亲属称谓的分析,看到亲属制产生、发展的过程,窥见其最古老的形式。拙文根据自己调查、收集的资料,就最古老的亲属制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师长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