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是人力资源动态配置的实现过程。我国是世界上区域经济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区域间人力资源的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也造成地区间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深,不利于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超常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我们必须解决好人力资源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全国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的规模,人力资源的质量与配置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格里拉区域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配置也不尽合理,成为制约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措施对区域加快发展速度与改善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分工格局的形成越来越取决于区域竞争力的差异 ,而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是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资源型区域目前面临着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培育区域竞争能力、构建区域创新环境等多重艰巨任务 ,只有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就不可能持久;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难以持续。因此,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失衡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显著加快,区域间的人力资源流动极其不平衡,这对我国实施西部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区域流动不均衡的现状,并探讨了影响人力资源均衡流动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等,以为政府制订宏观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面临着行政主导型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跨区域发展程度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创业型经济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创业型经济本身具有区域化发展的独特路径,其内含的创业知识溢出通过创新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培育区域创业文化、完善区域创业政策体系、拓宽区域创业融资渠道、强化区域人力资源优势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发展创业型经济、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向西开放"进入全新时期,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新疆西北部沿边地区更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对新疆西北部地区的发展现状、优势资源、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人力资源开发落后、产业结构层级低、缺少支柱产业等问题,选择区域"一轴一带"协同发展模式才能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促进沿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其素质的提高能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合理使用。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寻找影响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世界各国成功开发落后地区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区域经济有无活力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质量。普及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许多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关键措施。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存量少,质量低。只有积极发展教育,稳住、吸引人才,制订相应的法律制度,才能激发西部地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面对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扭曲,产业组织的低水平生产过剩,只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国区域经济才能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使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尽快起飞,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地方经济也为当地高等教育提供了物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相互制约。实现两者的互动性发展,既要充分整合区域经济资源,也要充分发挥当地高等教育的科研优势,从而实现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区域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只有加快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纵观区域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有效的资源配置是内在条件.从宏观管理、发展思路、体制转换,文化渊源方面看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怎样才能发展呢,只有抓好"四个调整",即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才能调出特色来,调出效益来,真正使区域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水平落后,人力资源匮乏,人才大量流失是当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和人力资源匮乏、人才流失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因此,使西部地区摆脱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困境,从而使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成功的最关键措施在于改革中国现行户籍制度,允许国内公民自由迁居,人口自由流动。这一措施的重大意义在于:1、能有效的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劳动价值不公平和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2、有利于国内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的平衡发展,教育公平和人力资源的更有效开发。3、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分布两极分化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如何与高等教育融为一体,是一个必须认识清楚的重要问题。区域发展要想更快、更好,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达到人民满意。为此,要在二者的"同向、同路、同步、同抓"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成了一类特殊的经济现象——省际边缘经济,即省际毗邻边区的经济,表现为区域经济的欠发达性、非协调性和边缘性。而中西部省际边缘区大多为多民族交汇地带,其发展对于省际民族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湘鄂黔渝"交界区域——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深入研究,探索省际边缘区域民族经济发展,为其他类似区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研究实证。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我国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和积累水平、人力资源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力资源状况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程度、水平与活力。人力资源开发和积累首先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实现人力资源积累先于经济追赶;其次是开放人力资源的资本市场;再次是开放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市场。只有进行思想改革创新、模式改革创新、制度改革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适度超前发展,以教育与人力资源强国富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如何开发利用好西部人力资源。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数量较大 ,但质量偏低 ,贫困人口众多 ,人才缺乏和流失严重 ,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观念相对落后 ,投入不足 ,体制改革较为滞缓。只有树立人力资源意识 ,发展教育 ,加快制度和机制创新 ,才能加快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西部经济发展才会得到一股持续、稳定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的角度看,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全面解决区域发展中的落后病、膨胀病、衰退病等区域问题,并不断协调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区域整合,最终才能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帕累托最优,达到区域和谐的目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坚实的区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